【IT168 评测】之前我们已经在《1.6kg/17mm 8代酷睿的Swift 3还能这么轻薄》这篇文章中对Swift 3的外观、厚度/重量进行了解析,那么,搭载8代酷睿的它到底有着怎样的性能表现呢?我们在这篇评测中为大家揭晓答案。
因为Swift 3的定位是轻薄本,所以性能测试主要从CPU、硬盘、续航、散热这几方面进行。
首先来看下Swift 3的配置:
新款Swift 3搭载i5-8250U处理器,这是8代酷睿i5移动平台中频率稍低的一款,4核心8线程设计(8代酷睿低压U的标配),主频1.6GHz,最大睿频3.4GHz,6MB三级缓存,15W TDP。
硬盘用的是一块M.2接口、PCI-E 3.0×4通道的SSD,容量为256GB,理论带宽达32Gb/s。其余配置见上表。
一、CPU单线程追平上代i7低压,多线程性能暴增
▲CPU-Z读取的信息
CPU性能上我们以Cinebench R15的测试成绩为准,为了更具参照性,我们加入了前两代同属i5级别的低压U i5-7200U和i5-6200U,以及频率更高的i7-7500U。成绩都是我们之前测笔记本留下来的数据,CPU是以单线程性能从高到底排序的。
可以看到i5-8250U 143cb的单线程性能都高于前两代同级别的i5-7200U和i5-6200U,领先i5-7200U 12%,领先i5-6200U 32%,和上代i7-7500U基本属于同一水平。
多线程上,i5-8250U凭借8线程的规格得到了556cb的成绩,领先其他所有在列CPU,并且幅度相当明显。领先i5-7200U 75%,领先i5-6200U 89%,领先i7-7500U也有72%。
总之,i5-8250U就是在上代i7低压U的单线程性能上又追加了超强的多线程性能,在应对多任务处理时会有一个相当大的提升。
二、良心搭载PCI-E 3.0×4 SSD
通过CrystalDiskInfo读取的信息可以看到,Swift 3用的是一块来自Intel的SSD,容量256GB,传输模式为PCI-E 3.0×4,理论带宽能够达到32Gb/s。
测试软件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6.0.0,可以看到32队列1线程的顺序读写速度分别有1573MB/s和578MB/s,4K随机读写速度分别是36MB/s和148MB/s。
为了更加直观的看出Swift 3的SSD性能,我们加入了东芝TR200 240GB和西数黑盘PCIe SSD 256GB作为对比。东芝TR200是SATA接口的SSD,西数那块是M.2接口、PCI-E 3.0×4通道的SSD。
Swift 3的这块SSD的顺序读写和4K随机速度都要快于SATA接口的东芝TR200,尤其是顺序读取速度,比TR200快了180%,性能和西数那块相差不多。
这里笔者要多说一句,尽管PCI-E SSD的分数看起来比SATA SSD快了很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恐怕就没这么明显了。M.2接口的SSD更大的优势在于更小的体积,让实现笔记本的轻薄化更加容易。
三、7小时在线视频播放时长、散热良好
续航部分我们用播放在线视频的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为1小时,屏幕亮度调为100%,关闭键盘背光,视频全屏播放,清晰度为高清。
播放1小时之后电量还剩86%,也就是1小时的视频播放消耗了14%的电量,由此推算,Swift 3大概有7小时的在线视频播放时长。
散热部分是用AIDA64中的系统稳定性测试拷机30分钟,拷机项全部勾选,之后用FLUKE热成像仪对整机进行温度识别。
C面的最高温度出现在键盘右上角的出风口,温度为50.5℃,整个C面的热量多集中在左侧部分,温度基本是40℃上下,用手摸基本感觉不到热量的存在。
D面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右侧,温度为44.4℃,其余部分的温度多在40℃以下。
评测总结
综合来看,Swift 3凭借i5-8250U的强劲表现以及良心搭载PCI-E 3.0×4 SSD,整机性能对于日常的娱乐办公来说非常轻松。同时,CPU的低功耗也让整机获得了较长的续航时间和良好的散热表现。再结合它不到5千元的价位,Swift 3似乎没什么缺点可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