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对于企业而言DeepSeek还是热情来学习,理性去落地,小心被割了韭菜!
作者 湘江数评 老杨 2025年02月12日 10:52

 本文来自于”湘江数评“公众号,作者老杨,经作者本人同意授权后发布

DeepSeek这阵风,吹得起猪,也摔得死鸟。

最近这 AI 的风刮得那叫一个猛,特别是 DeepSeek,简直火出圈了。在数字化圈里如果你不懂DeepSeek,那都不好意思和好友打招呼。不少企业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头扎进去:各大软件公司都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各企业老板也纷纷要求信息部门马上引进DeepSeek,并落地到工作场景中去马上实现“降本增效”,而有电商企业的业务部门甚至荒唐的要求信息部门利用DeepSeek开发一套自动销售系统,来为企业自动赚钱........ 不难看出当前AI下的芸芸众生在浮躁中盲目,在DeepSeek下甚至失去了应有的理智。

老杨在这里要说的是: 对于企业来说,DeepSeek值得热情学习,但需理性落地,谨防被割韭菜!

这波AI浪潮里,有多少是真需求,多少是凑热闹?企业到底会不会变成“韭菜”?

现在 DeepSeek 热度飙升,到处都在讨论它,好像不跟上这趟车就 out 了。但冷静想想,这股热潮会不会就像前几年的区块链、元宇宙,来时一阵风,前期吹得猛,后期静悄悄,现在很多企业在盲目跟风,很多CIO都在私有化部署DeepSeek,最终部署好了才发现根本没有落地场景,也根本没搞清楚它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啥实际好处。唯一的好处就是显得在技术上很牛B!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技术再先进但没有可落地的场景,不进行同步的管理变革,这就如把梅西免费引入国足,能踢入世界杯吗?能让中国足球排名进入前五吗?所以老杨要说的是企业如果总顾着追热点,不看自己脚下路,最后很可能变成“AI韭菜”——钱花了,热闹凑了,效果没了。AI技术无论多先进,还是要以落地应用为中心,以价值为核心!如果企业此时盲目跟风,大兴AI土木,这就好比看到别人炒股赚钱了,自己也不管不顾地冲进去,结果很可能被狠狠套住。

不可否认中文场景下,DeepSeek确实技术过硬、吊打一众国内外大模型,其问答、搜索能力确实比某些国外大模型更接地气,尤其处理专业术语、行业黑话时,明显更“懂行”。但有些企业连自己业务都没搞明白,就急着喊“全面接入DeepSeek”,活脱脱像给拖拉机装火箭发动机——技术再牛,用不对地方也是白搭。这就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AI技术下的生产力不必说,但大部分企业传统落后的生产关系却在拉扯着技术的后腿,数字化搞了这么多年效果如何?其实大家心知肚明,AI就能在一夜之间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吗?所以引入AI之前企业还是先要评估一下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因为在这场AI狂欢里没有人会告诉你:AI落地应用并产生价值的基础还是数字化!

当前各大软件公司宣布接入 DeepSeek ,不官宣个“深度集成DeepSeek”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表面上看,大家都在拥抱新技术,一片繁荣景象。可实际情况呢?这里面有多少是真的把 DeepSeek 的能力和自家系统完美结合了?说不定很多只是为了蹭个热度,搞个噱头。毕竟宣布接入很简单,可真要把技术吃透,融入到现有的复杂系统里,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有些公司可能只是简单地调用了一下接口,就对外宣称实现了深度融合,这不是忽悠是什么?所以AI技术的狂欢下更多的是市场的浮躁,软件公司接入 DeepSeek就能拯救你的市场吗?不在方案上、功能上、实施落地上、客户服务上下功夫,一切都是天方夜谭!所以老杨认为各大软件公司宣布接入 DeepSeek 多少有点自嗨!

现在很多企业老板都盼着马上引入 DeepSeek,在工作场景落地,实现裁员、降本增效。想法很正常,谁不想花小钱办大事?但这真的可行吗?DeepSeek 确实有它的优势,但每个企业的工作场景千差万别,业务流程也复杂多样。要把它无缝融入到现有的工作流程里,还得保证真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让DeepSeek对接公司用了十年的老旧ERP系统,光是数据清洗就能让信息部门秃头甚至扒层皮,更别提那些连Excel表都填不明白的业务部门。其实现实情况是人比AI更难搞,就算系统接上了,员工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怕被AI抢饭碗),最后花大价钱买的AI只能躺在服务器上“吃灰”。软件公司不会告诉老板:AI能增效,但前提是业务流程本身够规范,数据够干净,否则就是“垃圾进,垃圾出”——AI再牛也做不出正确的预算与决策!

企业老板为什么喜欢DeepSeek ?除了技术牛,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可以低成本的实现私有化部署。但老板们所不知道的是低成本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还有很多难以看到的隐形成本。

私有化部署DeepSeek 硬件设备需要升级,服务器需要更换更好的,很多自媒体博主说可以在笔记本上跑DeepSeek,那都是最低的版本,在企业场景里真正能跑的动吗?所以想要DeepSeek私有化部署运行的流畅不卡顿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支出。有人会说公有云按调用次数收费便宜,但现实就是一旦业务量上来,分分钟账单比老板的茅台还贵。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投入,和应用系统结合的时候,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开发、调试、优化,这中间涉及到的技术难题、人员培训成本,又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现在老板眼里的“白菜价”,实际可能是“鱼子酱价”,还是论克卖的那种。同时还需面临数据安全问题,一旦数据泄露,那损失可就大了。还有技术适配也是个麻烦事儿,要是和现有系统不兼容,那可就进退两难了。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和现有系统对接,开发周期至少半年起步,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领导、业务部门天天催进度,等开发工作完成需求又变动了,一切又回到原点。

那么企业怎么玩转AI,不当韭菜?

从以上不难看出,企业在面对AI时确实需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需要做到如下:

1. 明确需求

企业应首先明确自身需求,找到AI能真正带来价值的场景,而不是为了用AI而用AI。

2. 小步快跑

建议从小规模试点开始,验证AI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降低风险。

3. 数据基础

AI依赖高质量数据,企业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是AI成功落地的关键,所以不难看出企业AI的尽头还是要做好数字化基础;

4. 人才储备

企业需要培养或引进具备AI技术能力的人才,确保技术的有效实施和持续优化。

5. 成本控制

AI项目可能涉及高额投入,企业需合理规划预算,避免过度投资。

6. 合作伙伴

选择可靠的AI技术供应商或合作伙伴,避免被不成熟的技术或方案“割韭菜”。

7. 长期规划

AI应用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需有清晰的战略规划,不能期望短期内看到显著回报。

总结一下就是:别贪大,先试水;别迷信,看疗效;别瞎搞,守底线

企业对 AI,尤其是 DeepSeek,一定要热情学习,但更要理性落地。多思考、多评估,别被一时的热度冲昏头脑,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被割的韭菜。热情留给学习,冷静留给决策。

打开APP阅读全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