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导购】朋友刚入手单反相机,推荐给他一支50mm/F1.8的镜头。朋友嫌镜头塑料感太重,价格便宜,整体有些低档,最后买了85mm F1.8高高兴兴的走了,说是可以拍人像大片了。说的虽然没错,但却对他看不到50mm定焦镜头的价值而感到气愤,遂撰写此文。
50mm镜头因为视角与人眼相近,被称为标准镜头。由于定焦镜头在焦段上的“不方便”,所以对于焦段较短的50mm镜头来说,最基本的操作就是需要借助光圈的变化来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各大镜头厂商在50mm这个焦段上也无一例外的采用了大光圈的设计,对于那几款经典的50mm镜头来说,F1.0这种少见大光圈甚至都不值一提。
各大镜头厂商都有性能不俗的50mm镜头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50mm是大光圈镜头中最便宜的焦段,虽然它相对结构简单和比较廉价。要知道,镜头这东西可是很费钱的。
50mm辉煌的历史 都是些神物
如果觉得1961年佳能为旁轴相机Canon7配套的50mm/F0.95的光圈不够大的话,蔡司在1966年为NASA专门设计的Planar 50/0.7镜头堪称圣物,它被搭载在绕月探测卫星上用于拍摄着陆区的地形和地貌,由于在用料和制作上不惜工本,所以最终得到的成像质量也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国家机密,常人勿想)。后来,蔡司还为哈苏机身设计了50mm/F0.65,当然,依旧是用在天上的高科技玩意。
佳能为旁轴相机Canon7配套的50mm/F0.95
蔡司Planar 50/0.7
对于这些只能从教科资料中看到的镜头,我们只能告诉自己别作梦了,这种股东就算有,也得让我们倾家荡产。还是说点靠谱的,看看那些我们努努力,还能买的起的50mm优异镜头。
L的价值体现:佳能EF 50/1.0 L USM
这支镜头是佳能在1987年配合EOS系统的第一代EOS650发售而推出的,但主要目的是炫耀研发能力,佳能最早将萤石镜片用于光学系统中,对于设计大口径的镜头有一套成熟且先进的技术,造就了这支到目前为止135单反可更换镜头中相对口径最大的怪物。说它是个怪物一点也不假,72mm的口径(对比一下,EF 50/1.4 是52MM口径,著名的佳能小白是77mm),接近1KG的重量(985g),镜头后部还特地做了个收口,否则根本没法塞进机身卡口里面去。以炫耀为主要目的开发出来的这支镜头也属于天价之列,售价折合人民币17000左右,在市场上流通数量很少。
佳能EF 50/1.0 L USM
而且就成像质量来说,50/1.0在最大光圈下的锐度远不如它的同门师弟EF 50/1.4,实在有负它脑袋上挂着的红圈和“L”。但是,F1.0的超大光圈使得这支镜头的营造气氛能力和在弱光下拍摄的能力绝对无出其右者,很多时候也许你就差那一档光圈就可以记下最后一抹微弱的余辉吧。
EF 50mm/F1.2 L
佳能在去年末的时候又发布了EF 50/1.2,新品售价达到了人民币13000块,果然是黑死人不偿命的价钱,但是,研磨非球面镜片和改进的新玻璃材料的应用使得这支镜头的光学表现达到了完美的极致,它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点贵,可以忘记那只50/1.0了,半档光圈而已。
不朽的传说:尼康NOCT 58/1.2
尼康的光学设计功力还是很强的,当然,更多的是体现在军用和商用产品领域(比如侦查用镜头和光刻机什么的),在民用镜头中,非常好的的体现就是28/1.4和这支58/1.2 NOCT了58/1.2NOCT于1976年发布,最早是AI接口的,到了83年又出了AIS接口,以后再也没有更新过,所以,现在如果有朋友想找来玩一玩,最少需要一台D200以上级别的机身。
尼康 58mm F1.2
NOCT是拉丁文“夜”的意思,这支镜头专为弱光下拍摄而设计,首次使用了研磨非球面镜(可都是一片一片磨出来的,现在都用的是铸模非球面镜了)在光学设计上也偏重于消除弱光下的慧差,夜景拍摄画面中所有点光源成像时依然清晰锐利,而其他镜头,即使同样具备1.2甚至更大口径的镜头在拍摄夜景时,点光源会呈发散状,令画面产生结像不实之感。这支NOCT号称最大光圈就是最优光圈,从设计上就一切以在最大光圈下的效果为重,有测试表明,光圈收缩到F4之后时边缘分辨率反而会稍微下降一点点。
尼康 58mm F1.2实拍样片
NOCT-Nikkor 58/1.2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尼康F系统口径最大的镜头之一(另外两个是AI 50/1.2和AIS 50/1.2),限于F卡口直径太小,尼克尔镜头的光圈都做不大(佳能EF卡口直径比F大两毫米,所以能做出来200/1.8,尼康再怎么努力都只能做出来200/2.8),F1.2几乎已经是50mm这个焦距的极限,这支镜头也创下了日系135标头价格最贵的记录,现在偶尔在ebay上面见到成色不错的二手,价格折合人民币也接近18000元,值不值得大家心里有数。
尼康的老版本镜头目录中,NOCT-Nikkor 58/1.2下面写着一行小字“This is a special lens!”,再无任何一支尼克尔镜头有此殊荣,尼康也不复那时雄霸天下的气势了。
长公主驾到:宾得FA 43/1.9LE
PENTAX在1997年推出了复古设计的标准镜头--SMC FA 43mm/1.9 Limited 限量版镜头(限量版其实只是一个噱头,限制月产量而已),和1999年推出的77mm/1.8、2001年推出的31mm/1.8另两款限量版镜头被爱好者们称为Pentax的“三公主”。43mm/1.9因为是最早推出的一只,是P家三公主里的长公主。这三支公主头体积小巧用料精良,做工非常棒,令人爱不释手,也是对焦手感最好的自动对焦镜头,在成像质量上以这支43LE最为出色。
宾得FA 43/1.9LE
43LE做工精良,全金属镜身,距离标尺、光圈、景深标尺全是刻在金属镜身上,其外观优美,小巧精致,和P家小巧的机身相配,非常衬手,均衡感一流,入手感觉就令人非常满足,拿掉金属遮光罩和植绒的金属镜头盖就象块金属小饼干,令人爱不释手。
这支镜头刚推出的时候价格非常贵,虽然光圈不大,价格却超过宾得自己的FA 50/1.4的两倍。这支镜头没有用到太多现代镜头生产工艺,材料上依然选择了高折射率玻璃,对于色彩的表现有着十分独到的地方,尤其是立体感和空间感非常棒,影像的描画也非常细腻,这是一支很有个性的镜头,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也算是名至实归了。
宾得FA 43/1.9LE
宾得自己对这支镜头也非常得意,后来还出过一个钛制的特别版,不过由于生产难度太大,很多工序都需要手工检查和装配,所以后来也不再生产了,宾得事情还做的很绝,把模具都毁掉了,现在手里有钛版本的朋友大可以留下来等升值吧。有意思的是,这个镜头还做过使用莱卡R卡口的43/1.9 For Leica,有一段时间的价格甚至要贵过莱卡原厂的饿标镜,不过市场反应一般。
无需闪光灯:徕卡 Noctilux 1:1/50mm
1976年,由光学博士曼德勒(Mandler)主导,徕卡设在加拿大的密德兰厂(当时还叫做LEITZ)推出了一款比较独特的镜头:NOCTILUX 50/1.0。此镜重达630克,同时也是徕卡M系列中最昂贵的。NOCTILUX一经推出就成为光学史上崭新的里程碑,它的影像素质非常特殊,即使和全世界最优秀的标准镜50mm SUMMICRON M来比较也毫不逊色。
徕卡 Noctilux 1:1/50mm
徕卡的noctilux号称夜之镜。徕卡在1966年推出了noctilux 50/1.2ASPH 这支镜头采用了两片非球面镜片,生产难度极大,所以价格十分昂贵,不久就停产了。到了1976年,徕卡在镜头制造中采用了超高折射率光学玻璃,并且重新设计了NOCTILUX将其口径又增大了半档光圈,这就是Noctilux 1:1/50,然后,加拿大工厂开始一共生产了四个版本的50/1.0。这四个版本的50/1.0光学设计相同,只是是镀膜与外形逐年改进。
与前一代的ASPH版Noctilux不同的是,50/1.0利用超高折射率的球面镜片来矫正超高速光圈下的彗星像差,并且将光圈提高了半档,当然镜头口径也由50/1.2ASPH的48mm增加到58mm和60mm。最早期50/1.0用的是徕卡实验室自产的编号900403的高折射率玻璃,因为不能量产因此徕卡将50/1.0的生产转到有更多#900403玻璃的加拿大Elcan。
徕卡 Noctilux 1:1/50mm
第一代的50/1.0是E58口径,外接遮光罩;第二代是E60,外接遮光罩;后期都是E60,内置遮光罩。如今徕卡已经关闭加拿大的Elcan分厂,据说新的50/1.0仍然用的加拿大库存玻璃,但是在德国组装。
NOCTILUX是一款表现卓越的镜头,在开放光圈下有着迷人的表现,缩小光圈时也足以和其它标准镜一决高下。它对阴影部分的细节有着非同寻常的洞察力、同时抗眩光能力一流,慧像差微乎其微;NOCTILUX对于弱光下细节的描写能力,使得在阴暗场合下的主体有极为清晰与饱满的色彩,这使得它成为一款无法替代,很少有的镜头。
绝对的王者:蔡司Planar T* 1.4/50 ZF
虽然不是介绍镜头之中光圈最大的,但卡尔蔡司的地位至今无法撼动。尤其在50mm在这个焦段。之前提到的那些用在天上的神器,就是卡尔蔡司的得意之作。卡尔蔡司的50mm镜头有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名字:Planar。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 Rudolph博士设计,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这是镜头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可以说,Planar就是现代标头的鼻祖,几乎每一支标头都是Planar结构的或者借鉴了Planar结构,部分Planar结构的镜头甚至被誉为人类所能达到的光学极限。
卡尔蔡司经典的50mm F1.4
卡尔蔡司有多个版本的50mm F1.4的镜头,都是针对不同卡口的相机而专门研发。其中尼康ZF卡口的镜头最为出众。这支镜头承袭了广受好评的Contax C/y Planar 50/1.4的主要设计,但在使用的光学材料上略有变化,镀膜上也有所不同,因此ZF版的Planar T* 1.4/50实际上光学素质是要好于C/Y卡口的50/1.4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高了在F1.4-F2口径段的锐度,改善了大家都不是特别满意的最大光圈偏软现象,此外,这只镜头的成像柔和,色彩鲜艳饱满,分辨率高。
经典的 Planar结构
这支镜头虽然并非天价,但使用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采用手动对焦,全开光圈下的合焦需要非常细致。有时相机的显示屏会欺骗你的眼睛。虽然机身会有合焦提示,但细微的偏移就会产生虚焦。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换块裂像屏,对于手动镜头来说,这才是终极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