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鼠标

八年鼠皇!微软IE3.0游戏鼠标重生记
作者 梁松 2010年09月25日 01:21

  微软IE3.0鼠标对我的一生影响可谓是重大的,尽管不少人都批评它的按键寿命太短,3个月准保双击;尽管不少人都批评它滚轮质量太差,手感粗糙;尽管不少人……,负面指责很多很多,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我对于IE3.0的执着,也正是为此,它一直跟我走过了8年的时光,直至现在还经常会出现在我的桌面之上。

为使用8年的IE3.0更换微动
《八年鼠皇!微软IE3.0游戏鼠标重生记》

  为什么不是使用,而是经常会出现?原因很简单,IE3.0的鼠标微动不得不承认十分糟糕,这几年只是更换微动就花了不少钱,直至前一段时间借着一个机会入手了Roccat Kova,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是不错。笔者最近隐匿于各大论坛之中,看到众多更换微动的教程,一下心血来潮想要自己DIY一把,所以才有了今天这出——《8年鼠皇,微软IE3.0鼠标重生记》,在这里笔者特别找来了去年同事购入的一款IE3.0复刻版鼠标,下面以对比、拆解、更换微动的内容来介绍,同样对IE3.0有着执着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原版与复刻版的外观几乎相同

  这两只IE3.0鼠标,一个是原版,一个是复刻;一个用了8年,一个只用了一年多,让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对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原版与复刻版的外观几乎相同
微软IE3.0复刻版(左)、微软IE3.0原版
相同的外形,只是颜色有所不同

原版与复刻版的外观几乎相同
微软IE3.0复刻版(左)、微软IE3.0原版
高度也是一致的

原版与复刻版的外观几乎相同
 微软IE3.0复刻版(左)、微软IE3.0原版
侧面

原版与复刻版的外观几乎相同
微软IE3.0原版(左)、微软IE3.0复刻版
椭圆形的底部贴脚

  大致上看来,复刻版与原版在外形上是没有区别的,无论是大小、侧键位置、垫脚等方面,除了颜色方面有所不同外,其它都是一样的,不过由于都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在对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

  使用8年,却比使用1年的更新

  由于都已经使用过了,所以按键表面、机身等方面有所磨损也是正常的,不过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已经用了8年的原版IE3.0,磨损程度竟然比只用了一年多的复刻版要轻!尤其在左键和侧面这两个位置,表现得最明显。

使用8年,却比使用1年的更新
微软IE3.0复刻版(左)、微软IE3.0原版
 复刻版的左键处磨损较严重

使用8年,却比使用1年的更新
磨损部位特写

使用8年,却比使用1年的更新
已经使用8年的原版却只有一点点痕迹

使用8年,却比使用1年的更新
侧面也是如此

使用8年,却比使用1年的更新
老版的依然没有多少痕迹

  虽然我对手中的这只鼠标一直非常爱惜,不过毕竟已经使用了8年的时间,而且其间还有几年是在CS中度过的,对鼠标的“摧残”还是很大的,但是原版IE3.0的表现的确是让我非常满意,同时也对复刻版的做工有了一些失望。

  内部电路板设计也无太大差别

  相比原版,复刻版的IE3.0将分辨率提升至了450dpi,扫描频率也达到了9000fps,配置上有所提升。在看过了外观对比后,让我们来对这两只鼠标进行拆解,看看复刻版的内部有何不同。

内部电路板设计也无太大差别
除下垫脚

  IE3.0的拆解也很容易,取下四个垫脚,拧下里面的螺丝就可以了,两只鼠标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因此拆解步骤也可以说是相同的。

内部电路板设计也无太大差别
分离上下盖

内部电路板设计也无太大差别
两只鼠标的外壳全部拆下

内部电路板设计也无太大差别
内部芯片对比,竟然也是如此相像

内部电路板设计也无太大差别
换个角度

  经过拆解后我们发现,复刻版果然是复刻版,不仅外形和原版几乎没有差别,即使是性能上有所提升,但在电路方面和原版依然十分相像,估计只是对主控芯片有所变化,而其他则全部保留了。

  原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的了解这两款鼠标的内部构造,我们分别对它们的拆解后的各部分细节进行展示,先来看看原版的。

原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去掉垫

原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拧下螺丝,分开上下盖

原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上盖内印有Microsoft字样

原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按键部分,左右键与微动的接触位置是不相同的

原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侧键结构较复杂,可惜实际使用表现并不是太好

原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尾部固定螺丝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到内、外双层结构


原版完全拆解展示-电路板

 

    看过了结构复杂的上盖之后,再来看看原版IE3.0内部的芯片、微动等结构。


完整的底面,电路板主要分成三部分


机身尾部带有一个小灯


中间的电路板部分,主控芯片在电路板下方,无法看到


前端的滚轮及微动(现在还没有换)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拆解复刻版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复刻版的内部为全黑色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复刻版的内部为全黑色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按键部分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上盖及侧键
侧键部分,并没改变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电路板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电路板
复刻版的内部电路板结构,依然为三块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电路板
尾部的LED

    和原版相同,在这只复刻版的IE3.0中,尾部电路板与中间电路板也是使用排线进行连接,不过原版中连线的颜色是左粉右白,而复刻版则是右粉左白,估计在这里无需明确分清正负极,只是联通电路而已。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电路板
中间部分的电路板

复刻版完全拆解展示-电路板
刻版同样使用了知名的欧姆龙微动

  更换微动的前期准备

  进行拆解及对比之后,我们就进入最主要的环节-更换微动。首先来简要普及下小知识:

  微动其实就是鼠标内部的触发装置,在按下鼠标按键时,也就是按下了鼠标内部的微动开关,此时微动内的电路被联通,产生出一个电讯号,传送给电脑。微动直接决定着鼠标按键点击的手感,以及按键的使用寿命,因此各大键鼠生产厂商都很重视微动的质量。

  从外形上来分,微动有长方形的、圆形的和贴片式等几种,就品牌来讲,比较出名的有OMRON(欧姆龙)、Panasonic(松下)、ZIPPY(台湾ZIP)等,我们本次更换的属于最常用的长方形按键微动。


本次选用的OMRON D2F-01FL微动

  本次我选用的是日本OMRON原产的D2F-01FL微动,这款微动声音比较清脆,回弹速度快,连续点击时手感比较好。


电烙铁及焊锡


吸锡器

  工具方面比较简单,电烙铁、松香、吸锡器、焊锡丝,基本就是这几样了,电烙铁方面不需要瓦数太大的,可以减少对电路板的伤害,操作起来也更轻便。

  更换微动步骤及心得

  在更换微动时,首先是用电烙铁加吸锡器,来去除原来微动底部的焊锡,这样才能把旧的微动拿下来。这一步的要求是手要稳,要快,争取一次就把焊点上的焊锡都清理下来。

更换微动步骤及心得
清除焊锡

更换微动步骤及心得
清理掉第一个焊点,还有两个

更换微动步骤及心得
焊点全部清理干净

更换微动步骤及心得
取下来的微动对比

  其实我的鼠标已经更换过好几次微动了,上一次用的是国产的OMRON D2FC-F-7N,手感上也还不错。

更换微动步骤及心得
焊接新的微动

  装上新的微动时,首先是要稍稍注意一下方向问题,之后就是焊第一个焊点时力度、位置都要把握好,要不然会对整个微动的位置产生影响。

更换微动步骤及心得
全部焊完(手工还算可以吧?哈哈!)

更换微动步骤及心得
顶部特写,可以依稀看到JAPAN字样

  这样简单的几步下来,一个鼠标微动就换好了,整个过程难度并不高,但却可以消除双击问题,让我的爱鼠起死回生。对于钟爱DIY的玩家来说,换微动可以说就是一个入门技巧,非常容易,不过它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拯救我们手中鼠标的同时,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对鼠标的构造等方面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收获还是很多的。如果你手中有微动部分损坏的鼠标,不妨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当手中的鼠标再次正常工作时,你已经向资深玩家更近了一步。■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八年鼠皇!微软IE3.0游戏鼠标重生记

  微软IE3.0鼠标对我的一生影响可谓是重大的,尽管不少人都批评它的按键寿命太短,3个月准保双击;尽管不少人都批评它滚轮质量太差,手感粗糙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