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测】我们在日本长野县的索尼工厂中有幸采访到了索尼C、S、Z系列的设计师,他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索尼旗下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问题。
首先我们会对Z的大致情况和思路进行一下整理,然后会对具体设计的技术细节进行分享。
索尼VAIO一直追求很高的移动性,特别是Z系列,我们在13英寸的笔记本上是越做越好的。追溯Z系列的源头的话,之前有一个叫做SZ系列的电脑,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分出2个支流就是Z系列和S系列,Z系列也经历了从初代Z系列、Z1系列到现在的Z2系列的过程。这张图展示了从1997年到现在的VAIO超便携机型的变迁,都是很轻便、有各自特点的产品。在VAIO的十多年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经典型号产品,其中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由长野工厂的团队设计和研发的。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在各个型号的开发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都被充分应用到最新的Z2系列上,可以说是积淀了VAIO将10周年的技术和经验,来实现了这样一款接近完美的产品。
▲索尼Z系列笔记本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在最近两三年我们推出的一些非常便携的型号,包括在2008年7月推出的Z系列,是将性能和便携两方面都兼顾的很好的产品;2009年10月推出的X系列,它的概念是像纸一样薄的笔记本电脑,实现了历史上最薄的设计,也让很多人叹为观止;而2010年推出的Z1系列,是在Z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和便携性,可以说是二者整合的进化版。
现在我手里拿的就是Z2系列的产品,集强劲性能与轻薄机身于一身的产品。大家可以看到,Z2系列在厚度只有16.65毫米的纯平机身里面,采用了标准电压的CPU,这种设计在实现的过程中要克服很多难关,在这方面是个非常棒的作品。首先是很轻薄,厚度16.65毫米,重量不到1.2公斤(具体重量根据具体市场上的产品型号会有一些差距)。
Z2系列的13.1寸的液晶屏也是非常高质量的,可以实现全高清1920*1080或者1600*900的分辨率,在色彩还原度方面的表现也很好。这块液晶屏的色彩在NTSC标准来看可以实现100%的还原,并且能覆盖96%的色域。从性能来说,最具标志性的特点是采用了标准电压版的CPU,最高可以提供酷睿i7处理器,这个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现在市场上很多的轻薄机型采用的是ULV的低电压版的芯片,即使是号称i7处理器,它的速度只有我们采用的标准电压版性能的一半左右。
▲索尼Z系列的极致厚度
在Z2上我们应用了很多的创新设计,包括专门设计的主板、内存等。现在展示的就是我们的主板,大家看他的反面,反面的特点是什么电子器件都没有。没有把电子配件放到反面,就是为了控制它的厚度,都装在一面就能把厚度降低一半,以保证机器的轻薄。在主板上可以看到标准电压版的CPU,因为有了它,这块主板的原件密度非常高。可以看到8个小方块的部分是内存,为了实现轻量化设计,我们采用的是定制的更小尺寸的内存。
▲创新技术的使用
标准电压版CPU的功率是35W,要实现正常的运作就需要很好的散热,但机身越小越难散热,因此我们采用了双风扇的设计,保证在这样薄的机身上实现更好的散热。我手上拿的就是Z2采用的双风扇的部件。左手是拆下来的是风扇,右手这个金属架是导热片,能把热量更好地传导出去,同时也能更好地支撑风扇。一个风扇变成两个风扇,不但能减小厚度,还能保证排风效果。
▲主板尺寸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以前的Z系列的风扇,是一个而且比较厚,另一个是Z1的风扇,已经薄了一点、小了一点,但现在新Z2的风扇做得更薄了,通过对风扇形状的重新设计,能实现尺寸更小的情况下也有很好的排热性能。新Z系列的风扇是采用完全创新的想法来实现的。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两个风扇的旋转周期一样,那么噪音会放大,产生共振,这样对使用体验来说是不好的。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两片风扇一个是37片叶片,一个是41片叶片,不一样的,而且都是质数。为什么用这样的质数的叶片呢?假如说是用3片和6片的倍数的叶片的话,分开转动就会出现同样的周期,噪音发生的频率也会增加,而质数的设计就不会有周期碰到一起的问题,以降低噪音。
新的Z2系列因为采用了新一代的SSD的固态硬盘,所以启动时间也大幅度缩短了。如视频演示,新的Z2的速度比前一代的Z1的SSD版本的启动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前的Z1系列不到半分钟的启动时间已经很快了,但现在我们新的Z2系列实现了13秒启动的更快的纪录。当然,启动速度快不仅是因为用了新的SSD,包括CPU在内还有一些设计的调整也是有关系的,是一个综合的技术。
可以看到Z2系列的底座和面板都是用了碳纤维的材料。碳纤维材料主要应用在飞机和F1赛车上,它的特点是又轻又牢,但是要做出来是很难的,要解决生产制造的工艺问题。另外,在机身的键盘部分,采用的是另一种材料,通过铝合金一体成型做成立体形状,还有屏幕转轴的这个部分也是铝合金的材料,通过铝合金的梯形立体造型,让产品的牢固度大幅度提升。通过这几个部分碳纤维和铝合金的有机结合,再加上牢度很高的立体造型,构成了又轻又牢固的整体设计。
对于便携性来说很重要一点是电池的续航能力。这次我们机身里内置的电池已经比一般的使用时间长很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设计了底座式的附加电池,加了底座电池后可以实现两倍的使用时间,用一天都没问题。加装底座电池之后,也只有25mm的厚度,重量1.7公斤左右,所以外出携带也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还为全新的Z2系列设计了一个多媒体扩展机座,带有吸入式外置光驱,可以看DVD和蓝光盘,可以很方便地看影片。而且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光驱,还有一个外置的独立显卡,保证更好的显示效果。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机身上,显示性能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玩游戏一点问题没有,甚至编辑视频也可以实现。在外接的时候要在机座上连接外接电源供电。机座还有一个支座,可以竖起起来摆放,比较美观、方便,也可以藏在电脑屏幕后面。
所以,这个产品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在室内环境下,可以连接外置机座实现外接显示和高性能图形处理的显示;外出的时候可以拆下,以保证外出携带电脑使用的需求。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比较可以看到图像性能的对比。Z1和Z2的对比,可以看到图形处理能力的指标相差将近一倍,Z2的图形处理速度要快很多。
然后是多显示屏显示的功能,通过机身和扩展机座上的外置显卡,总共可以外接另外3台显示屏,加上自身的屏幕,可以实现4台屏幕的同时显示。这个功能非常适合证券交易员、发烧级游戏玩家,或者业务工作需要多屏显示的人使用。在机座上还提供了USB等各种独立接口可连接不同设备。你可以把经常用的设备接在扩展机座上,当你需要外出或者回来的时候只要拔掉或者插上机座的一根线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了。
Z2提供了背光键盘,可以照亮键盘,适合在昏暗的场合使用,比如睡觉前或者飞机上灯光暗的时候很舒适地使用。还有就是Z2使用了索尼独有的Exmor的摄像头,在昏暗的情况下也能拍出清楚的影像。
总结一下,可以说VAIO至今所积累的最高的技术,以及整个索尼集团所拥有的先进的技术都用到了全新Z2电脑里面,打造出迄今最好的VAIO电脑,可以成为生活、工作中非常昊得伙伴。
接下来我们一边拆开机器,一边看看里面的东西。
首先,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要实现轻薄和坚固的特点。要实现在这个,除了在材料、造型上的技术,我们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电池的部分。我们一般电脑的电池都是卡在机身上的,这就需要预留一个电池槽,机身就不能做得很薄也会影响牢固程度。因此Z2的电池我们就采用了8颗螺丝平整地贴在机身上固定,让它成为机身的一部分,一方面更加轻薄,同时加强了机身整体的牢固程度。
▲索尼Z系列现场拆机
大家可以看到螺丝是专门开发的,固定的同时也能起到机身底部支架的作用。没有螺丝刀的话,用硬币也能拆卸,是很人性化的设计。综合考虑到美观和牢固的需要,螺丝的位置和数量都是有经过精密设计的。在螺丝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坚固性。螺丝的位置都是对称的。
另外是有线网络的接口一般是很厚的,但我们通过采用接口折叠的方式,压缩了网线接口的尺寸,这是在X系列上初次采用的,这次应用于Z2上。另外VGA接口也是特制的,也是在X系列上应用的技术。
现在可以看到单面封装的主板,它的所有电子元件都放在一个平面上。其中有一个空的位置是放3G模块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其实电池就占了1/3以上的位置,我们要在剩下的位置装入其他所有的东西。这个就是SSD固态硬盘,以及专门设计的内存。可以看到正反面都有SSD的控制器,可以双通道同时快速存储。
这样设计的组装难度很高,但我们的优势是设计和生产都在长野工厂一起工作,这样通过很好的沟通可以让生产更加轻松一些。单面封装所有电子器件在技术上是很难的,决不仅仅是有个想法就能实现的简单道理,因为都在一面的话会有发热让板子变形,还要考虑电路走线的复杂性问题,要通过反复的电脑模拟设计处理各种情况来确定最后可以实现。可以看到细的是光纤线,就是通过光纤实现和外置机座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传输的。
▲外壳设计
背光键盘的部分,大家可以看到这片绿色膜是用于提供背光的,采用的是EL背光技术,是比LED更先进的技术,只要很薄的一层膜就可以发光。原来的LED光亮度更亮,但EL的好处是可以选择在想亮的地方亮,不是整体都亮,亮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大家请看,内存也是更薄的,是专门开发的内存模块。在这个内存的电路板的边上还有缺口。为什么不是标准形状呢?主要是为了更轻,哪怕轻1克也好,只要是没有用的部分都要切割掉。
我们看到这么多零部件、这么强的性能都整合到了这样一个又薄、又小、又轻的空间里,这正是我们VAIO多年以来积累的优势和强项,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