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BX43和BX53医用显微镜的挑选和报价
作者 胡杨 2012年09月11日 14:29

  医用的显微镜功能大致需要几个部分,小张在这里一一列举。选购成像设备部分在下端,配置和报价请咨询13810005848.

  暗视野显微镜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台下配一个暗视野聚光器(图4),来自下面光源的光线被抛物面聚光器反射,形成了横过显微镜视野而不进入物镜的强烈光束,因此视野是暗的,视野中直径大于 0.3μm的微粒将光线散射,其大小和形态可清楚看到。甚至可看到普通明视野显微镜中看不见的几个毫微米的微粒。因此在某些细菌、细胞等活体检查中常常使用。

  实体显微镜

  由双筒目镜和物镜构成。放大率 7~80倍。利用侧上方或下方显微镜灯照明。在目镜内形成一个直立的放大实像,可以观察未经加工的物体的立体形状、颜色及表面微细结构,并能进行显微解剖操作,也可以观察生物机体的组织切片。

  荧光显微镜

  在短波长光波(紫外光或紫蓝色光,波长250~400nm)照射下,某些物质吸收光能,受到激发并释放出一种能量降级的较长的光波(蓝、绿、黄或红光,波长400~800nm),这种光称荧光。某种物质在短光波照射下即可发生荧光,如组织内大部分脂质和蛋白质经照射均可发出淡蓝色荧光,称为自发性荧光。但大部分物质需要用荧光染料(如吖啶橙、异硫氰酸荧光素等)染色后,在短光波照射下才能发出荧光。荧光显微镜的光源为高压汞灯,发出的紫外光源经过激发滤光片(此滤光片可通过对标本中荧光物质合宜的激发光)过滤后射向普勒姆氏分色镜。分色镜将激发光向下反射,通过物镜投射向经荧光染料染色的标本。染料被激发并释放出荧光,通过物镜,穿过分色镜和目镜即可进行观察。目镜下方安置有屏障滤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荧光通过)以保护眼眼及降低视野暗度(图4)。

  荧光显微镜的特点是灵敏度高,在暗视野中低浓度荧光染色即可显示出标本内样品的存在,其对比约为可见光显微镜的 100倍。30年代荧光染色即已用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及细胞、纤维等的形态观察和研究。如用抗酸菌荧光染色法可帮助在痰中找到结核杆菌。 40年代创造了荧光染料标记蛋白质的技术这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的常规技术中,可检查和定位病毒、细菌、霉菌、原虫、寄生虫及动物和人的组织抗原与抗体,可用以探讨病因及发病机理,如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及诊断,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的关系等。在医学实验研究及疾病诊断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

  偏光显微镜

  从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空气和普通玻璃时,在与光线垂直的平面内的各个方向以同一振幅进行振动并迅速向前方传递,这是光的波动性原理。空气与普通玻璃为各向同性体,又称单折射体如果该光源的光通过一种各向异性体(又称双折射体)时,会将一束光线分为各只有一个振动平面的,而且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线。这两束光线的振动方向、速度、折光率和波长都不相同。[/url]这样只有一个振动平面的光线称偏振光。偏光显微镜即利用这一现象而设计。偏光显微镜内,在物镜与目镜间插入一个检偏镜片,光源与聚光器间镶有起偏镜片,圆形载物台可以作360°旋转(图5)。起偏与检偏镜片处于正交检偏位时,视野完全变黑。将被检物体放在显微镜台上。若被检物为单折射体,则旋转镜台,视野始终黑暗。若旋转镜台一周,视野内被检物四明四暗,则说明被检物是双折射体。许多结晶物质(如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盐结晶、尿结石、胆结石等),人体组织内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染色体和淀粉样原纤维等都是双折射体,可借偏振光显微镜术检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位相显微镜

  又称相差显微镜或相衬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之所以看不见未染色的组织、细胞和细菌、病毒等活机体的图像,是因为通过样品的光线变化差别(反差)很小。标本染色后改变了振幅(亮度)和波长(颜色),影响了反差而获得图像。[/url]但是染色会引起样品变形,也可使有生命的机体。要观察不染色的新鲜组织、细胞或其他微小活体必须使用位相显微镜。

  果说显微镜的购买费劲的话,CCD的购买更是让人头疼,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随着科研对显微成像的要求,CCD成像设备越来越受到科研学者的关注,可有些网友面对众多品牌型号却苦于不知如何选择。大家普遍在购买CCD时把注意力集中在CCD的像素数量上,除了分辨率,其实CCD的其他性能指标更值得消费者关注,如芯片尺寸、像素点大小等。

  一、了解CCD

  一)CCD是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意为电荷耦合器,它是一种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技术的光敏元件,上面布满很多感光元件,每个感光元件我们称为一个像素。CCD在相机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件,它起到将光线转换成电信号的作用,类似于人的眼睛,因此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摄像机的性能。目前CCD已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宽、检出限低、动态范围宽、暗电流和读出噪声低以及具有积分信号、多道同时检测信号和实时监测等能力的优点。

  二)CCD的构成

  第一层是“微型镜头”

  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

  第三层“感光层”

  CCD就像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是感应光线的电路装置,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颗颗微小的感应粒子,铺满在光学镜头后方,当光线与图像从镜头透过、投射到CCD表面时,CCD就会产生电流,将感应到的内容转换成数码资料储存起来。

  二、决定CCD成像品质的主要因素

  物理分辨率

  芯片尺寸

  像素点大小

  信噪比

  灰度值

  物理分辨率:CCD自身的分辨率。像素是数码影像最基本的单位,每个像素就是一个小点,而不同颜色的点(像素)聚集起来就变成一幅动人的照片,CCD经常以像素作为等级分类依据,相同芯片尺寸下,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

  芯片尺寸: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等。CCD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例如2/3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1.8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70%)。如果在增加CCD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的总面积。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尺寸也越大。目前更大尺寸的CCD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

  像素点:构成CCD感光层的基本单元。直径数量级为微米。CCD单位面积上像素点越多,构成的图像越细致,分辨率越高。相同尺寸的CCD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过多则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产生曝光不足,并且各个像素点之间容易产生光信号的互相干扰,反而影响图像清晰度。

  信噪比是相机CCD产生的正常光信号与异常信号(噪音)的比值。信噪比越高,说明异常信号产生少,图像质量更真实、更清晰。

  灰度值的单位是Bit(位):计算机图像中的术语,用来描述生成的图像所能包含的颜色数。“深度是8位”意味着图像只含有28也就是256种颜色。灰度值越高,则相机可以分辨的灰阶越多,颜色越更丰富。

  三、买相机的准备步骤

  第一步:明确购买CCD的用途和目的

  确定购买CCD的用途与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并购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机器。不盲目追求高像素高分辨率,例如用于荧光拍摄的黑白CCD,一般像素在100多万就可满足,像素点少,感光强,正符合荧光弱的特点。

  第二步:心理价位

  依照科研经费的多少决定一个可以承受的心理价位,比如3万-5万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节约不少时间,可以在选择的时候更有目的性。

  第三步:不一定从显微镜厂家买

  大家喜欢在买显微镜时一块把CCD买了,这样固然好,可以保证系统性,但有时却不是省钱的办法,一般显微镜厂家的CCD都是OEM其他家的,也就是说自己不生产,还是买的别人的。这样就不如找一款性价比更高的CCD了,首先保证和显微镜配套使用了,然后也省钱了,何乐不为呢?

  第四步:试用是王道

  只看资料,我们只能有感性的认识,只有实际去用用机器才能有理性的认识。这时可以让厂家演示一番,有时候1000万像素的CCD不一定比500万的拍的清楚,所以最好试用一下,防止被忽悠!

打开APP阅读全文

BX43和BX53医用显微镜的挑选和报价

看资料,我们只能有感性的认识,只有实际去用用机器才能有理性的认识。这时可以让厂家演示一番,有时候1000万像素的CCD不一定比500万的拍的清楚,所以最好试用一下,防止被忽悠!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