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先后发生一些内部调整,不约而同降低地图在O2O上的重要性,在业内外引发了高度的关注。此前,高调的“地图平台大战”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手机地图的普及度,但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公众对地图平台O2O之梦的预期。目前的局面有点类似二战后的世界,百度和高德如同战后的英德两国,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而搜狗则如同远离炮火的美国,如想壮大就离不开强大的技术与创新。
“地图O2O大战”偃旗息鼓
高德和百度先后调整,实际上意味着此前高调的“地图大战”暂时告一段落。地图大战的一大重点,就是为商家和用户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的生活服务解决方案,培养用户消费习惯,进而将手机地图打造成一个连接线上和线下的O2O生活服务平台。为此,百度和高德先后投入了强大的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跑。比如百度在接入打车功能时,用户邀请好友并成功打车可获得不同的奖励,期望改变用户的习惯。
这一竞跑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地图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使命,导致地图应用的体积越来越臃肿,但用户最为关心的出行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
而另一方面,在此影响下,不少的地图供应商也不得不采取跟进策略,纷纷接入打车、团购、订餐、电影、门票等各种生活服务,以缩小和前者的差距。
虽然行业变得热闹非凡,但投入和产出却不能很好的匹配。根据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用户对手机地图中生活服务功能使用习惯尚未完全建立。目前用户主要考虑的两大因素是地图定位和线路导航的准确性,占比分别为47.8%和39.7%,周边生活信息等热点查询的比例为29.2%。
“从意味着,目前地图还停留在工具阶段,要发展成为用户认可的O2O平台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业内人士评论说。
战后三强差异化逐渐明显
而百度、高德、搜狗三强之间的差异也在战后得到了放大与呈现。高德作为上游图商,拥有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而搜索起家的百度,则通过整合糯米团购服务等资源将其“流量模式”发挥的淋漓尽致,搜狗地图拥有国内首个互联网地图-go2map的沉淀与积累,技术优势含金量高,尤其是近两年在路况导航上的投入,使其成为大量自驾用户的必备工具。
“搜狗这期间一直在做地图本源性的需求,就是地图本来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找什么地方在哪儿、怎么去的问题,是一个特别单纯、一个纯粹的问题。”孔祥来表示,搜狗地图会始终坚持初心,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用户出行体验做到极致。
搜狗地图是最早将实时路况纳入路线计算的供应商,极大提升了用户出行的效率,并成为行业“标配”。即便如此,孔祥来认为,导航里面还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深入挖掘,比如3D街市图、路口进度条、导航报告、违章查询等功能创新,曾深受司机朋友的喜爱,甚至高速公路的ETA指标匹配都反复打磨,做到和实际情况极为接近。而面向公交出行群体,搜狗地图在公交换乘、夜间出行等方面完善功能,已成为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
据了解,正由于搜狗地图良好的体验,根据第三方权威报告,搜狗地图无论是在手机地图打开率、季度人均启动时长、单次启动时长等指标,都在行业位于前列。数据显示,搜狗地图搜狗地图手机版用户数量接近1亿,搜狗地图平台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1.3亿。
不过孔祥来也表示,尽管目前地图处于工具阶段,但由于工具类产品对用户的黏度不够,未来搜狗地图不排除把工具朝服务的方向做转换,比如基于大数据提供智能推荐,和人性化的服务,做到真正的服务差异化。另一方面,搜狗还会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优势技术应用于地图产品,全面提升地图在语音互动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