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评论文章】总有那么一款机器,让人回味无穷;总有那么一个型号,让人记忆犹新。
不知道在MP3、MP4、智能掌上设备横行的今天,还有多少朋友记得当年的Walkman?十年前,Walkman这个词几乎就是随身听的代名词。当还是少年的我们提起Walkman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 那是一个街头巷尾皆音乐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为Walkman颠狂的年代;那是一个磁带机,CD机以及方兴未艾的MD机混战割据的年代;那是一个索尼、爱华、松下、夏普等等名字横行的年代!而在今天,在这个MP3、MP4、各种手持设备等等等等几乎垄断了整个随身听领域的年代,Walkman这个词正在一步一步离我们远去......

WALKMAN,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数码时代”的2009年,悄然的到来。不经意之间,愕然发现少年时代,曾经憧憬梦想的Walkman,如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从1979年到2009年的三十年时间里,Walkman从初生牛犊,到年少轻狂,再到叱咤风云,最后到今天虎落平阳。风风雨雨三十年,Walkman整整影响了一代人,整整改变了一代人。
三十年的Walkman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伴随着三十年随身耳塞的发展历程。在此之中,无数的产品从我们面前走过 ---- 它们有的永远走进了历史的抽屉,有的则永远留在了经典的化石陈列馆,而有的或许永远的“活”了下来。但是不管怎样,过去三十年时间,尤其是过去十年的无数时间里,是它们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为之癫狂为之兴奋,是它们见证了我们的少年时代,花季雨季。十年后的回眸,与其说追忆逝去的街头巷尾Walkman时代,不如说是让少年时代的点点记忆,在这个春天,在这个季节,落雨花开......
30年后再见Walkman:随身听30周年纪念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喜欢将随身听直接称做“Walkman”。但是事实上从一开始,“Walkman”这个词就只属于索尼一家,因为它是索尼公司的注册商标。从“Walkman之父”、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发明世界上第一台Walkman随身听TPS-L2以来,索尼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已经销售了上亿部随身听设备。
从1979 年7月1日正式开始对外推出TPS- L2以来,Walkman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的日日月月。Walkman这个词也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随之而来的,“随身听音乐”的生活方式以及街头巷尾的随身听文化,更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2004年索尼为纪念Walkman诞生25周年庆典特别设计的LOGO。
其实,若要探究Walkman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不管是索尼还是当年的爱华、松下、夏普,都发布了不胜枚举的各种型号的随身听设备,其间也不乏音质为王的众多经典型号,至今仍然为众多发烧友所津津乐道。但是,笔者认为,随身听真正“火”起来,真正成为街头巷尾的音乐常客,还是要从索尼发布的WM-EX系列的单数磁带机开始,因为,它开创了随身听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 “超薄时代”。

诚然,Walkman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为随身音乐而设计的。但是事实上,早期的随声听设备,由于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制造技术等等各方面的限制,体积和重量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来“随身”听。同时,早期Walkman高昂的售价(特别是对于收入不高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注定了它们是有钱人的玩物。从20世纪90年代,从索尼的WM-EX1,EX2等等开始,随身听开始真正走向轻薄化,便携化以及长续航电力设计的道路上来(当然,也仍然提供了不差的音质表现)。同时,逐步降低的售价使得Walkman真正开始走向普通百姓的口袋。从此,Walkman正式踏上了它的星光大道。
“超薄”年代,从索尼EX单数机时代开始:WM-EX1时代
(编者注:索尼的磁带随身听主要包括三个大的分类:EX系列单放机,FX系列收放机,GX系列收录放机。笔者认为,作为索尼磁带机的象征系列,EX单放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FX和GX更多的可以看作是在EX系列上,对功能的衍生。因此在此我们暂且抛开同时代的FX和GX系列不讨论,把目光放在WM-EX系列的单放机型上。)

WM-EX1:索尼WM-EX系列单数机的开山之作。作为Walkman发明15周年纪念而推出的优异单放磁带机,WM-EX1大受欢迎。WM-EX1采用了机械结构非常复杂少见的带仓顶部开口设计,加上高强度的合金外壳,均衡自然的声音输出表现,“超薄”的机身,EX1成为了索尼历史上销量最大的Walkman型号。

索尼EX1终极进化版WM-EX1HG
在保留EX1全部特性的前提下,索尼将外壳换成了高亮的不锈钢外壳,推出了EX1的终极进化版EX1HG。EX1HG表面光洁度极为优秀,堪比镜面的反光效果让人一见倾心。这也是EX1HG成为发烧友心中尤物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今仍然为发烧友所津津乐道。但是事实上,不管是当年的市售全新品,还是如今的二手跳蚤市场,WM-EX1HG的数量确是非常非常之少,“能见度”亦非常非常之低。
随后,基于WM-EX1架构改良的WM-EX2和WM-EX3也收到相当多的年轻的人的追捧和喜爱。
“超薄”年代,从索尼EX单数机时代开始:EX5时代

索尼WM-EX5
1996年11月,索尼向世人展示推出了一件完美的电声艺术品,那就是WM-EX5。WM-EX5的线控带有蓝色LED背光,面板更是可以当镜子用。虽然EX5的机芯与EX3的完全一样,但是仅仅凭借当时绝对另类光洁的外表,就足以让所有仰慕者折服。

索尼WM-EX5
从WM-EX5可以看出,索尼逐步开始在Walkman的外观上做文章。虽然这种做法对音质没有任何好处而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但是,索尼认为随身听并不是以音质为第一祈求。外形,便携度(轻薄度)会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在当时看来,索尼的做法受到了相当一部分Walkman玩家的质疑。但是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索尼当时的坚持走下去的套路是正确的。
“超薄”年代,从索尼EX单数机开始:EX7时代

索尼WM-EX7
1997年11月,索尼推出了被后人成为彻头彻尾经典的WM-EX7。EX7采用了现代随身听颇为常用的铝合金外壳,表面亚光处理,手感非常细腻,再辅以反光的高光条,画龙点睛。同时,机壳将磁带隐藏至只剩下一个圆形的窗口。WM-EX7的机械结构又回到了侧开门的老路线上来,同时机身的厚度也达到了当时不多见的的超轻薄。另外,蓝色背光的圆形线控设计大胆有创意,也被后来很多机型沿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WM-EX7在轻薄省电的基础上,音质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实在是非常的难得!
虽然用今天的眼光看,EX7的外形已经不再拥有那让人眼睛一亮的惊艳。但是,有一点值得骄傲的是,今天大红大紫,颇为流行的两个词:“夜精灵”和“大眼睛”,当初可都是用来赞誉形容EX7的哦。

索尼WM-EX9(黑龙)
索尼WM-EX9拥有让人“弃万物而为之”的王者气质。单条电单电池100小时的播放时间,放在今天任何MP3,MP4等等随身听设备面前,EX9都会令所有对手汗颜!虽然当年,EX9的音质表现曾颇受争议,但是对于这款磁带机,更多人倾向于认为,它是体积,续航,音质的最完美结合,没有比它更轻更小更长时间更好声音的磁带随身听出现了。

索尼WM-EX9(变色龙)
“变色龙”的EX9,众多发烧友心中的尤物。从不同角度看这款EX9,会呈现出紫色,蓝色,玫瑰红,暗红等等颜色,这款机也因此而得名“变色龙”。可是同样比较遗憾的是,能够对其实物一睹芳容的机会太少太少。
“超薄”年代,从索尼EX单数机开始:EX20时代 - 磁带机锋芒不再

索尼WM-EX20

索尼WM-EX2000
虽然同属EX系列,2000的型号也与其它的中低端单放机有着“量”的区别,但是,当年的EX2000已经没有索尼磁带机旗舰王者的风范了。虽然EX2000在当时任然是索尼最高档的EX系列单放机,但是它从来就不是旗舰,连索尼自己都不称它是旗舰!
就WM-EX2000本身来说,体积增大,厚度增加,播放时间下降,音质普通,配机耳塞也终于跟中低档机器一样了(808?805?之前的EX单数机的随机耳塞都比较讲究,至少是中档以上,早期的型号随机耳机更优)。似乎这些一切都在暗示EX2000的尴尬。
但是,与其说是EX2000自身能力不济,不如说它生不逢时!
磁带机锋芒不在---- CD、MD短暂的春天到来
在21世纪的曙光已经到来的2000年,磁带机的没落已经近在咫尺。上有CD,MD,下有网络音乐主打MP3,“数字”音乐的大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话还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在那个年代,已经少有人关注磁带,关注磁带机这种“落后”的模拟设备了。人人为数码狂的大势,不知道是数码音频在2000年真有那么强的优势,还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喜新厌旧......
磁带机的没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磁带随身听发展的20年余年,笔者未能全部见证。笔者未出生的年代诞生的神奇机器,却在笔者刚刚从懵懂的童年走向感知明事的少年岁月,草草而早早的宣告结束,不能不让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人惋惜。
磁带机,在刚刚成为笔者兴趣所投,决定悉心玩一把的时候,却显出即将哑然而止的态势,笔者为之感慨万分。但是笔者却一直坚信,即便是在2009年的今天,30年后再见磁带随身听的时候,笔者心底依然有种“挂上磁带机,街头耍一把”的冲动!或许,这是笔者心底的那份少年时代冲动,今天仍然在蠢蠢欲动。。。。。

索尼磁带机的没落,迎来了CD、MD的短暂春天。说“短暂的春天”,主要是因为,不管是CD还是MD,在大概2004年的左右的时间里面,已开始被全面淹没在以MP3为首的“新一代数码音频设备”的大潮里。
接过磁带机的接力棒:从D-EJ01说起
虽然只有短暂的春天,但是不管是CD还是MD,它们的渊源绝对不比磁带随身听短。之所以把CD Walkman等放在这个时段,放在磁带随身听之后来讨论,主要是考虑到在此之前的CD随身听,由于实际售价、体积重量,播放时间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真正拥有CD随身听,玩CD随身听的人并不多,带上街来“随身”听的,更是万人无一。加上2000年之前的时间里,磁带作为介质,还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劣势和颓势,因此,CD机和MD机的日子,事实上并不比磁带机的日子好过,拥有它们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笔者一直认为,不管是哪种随身设备,体积、重量、播放时间等等一直都是最为随身设备所必须考量的先决条件。虽然索尼历史上曾经拥有想D-777等音质为王的CD随身听,但是说心里话,它们并不太适合移动来听。倘若放在屋企听音乐,笔者认为倒不如直接上台式CD。当然,体积、重量、播放时间等问题,在D-777时代,技术水平的限制大于人为因素。
同样的,从索尼发布D-EJ01(日版名称,D-E01)开始,CD机也开始注重“轻薄”和播放时间问题。

在当时那个辞旧迎新的1999年,在那个跨世纪的千禧年2000年,SONY的随身听产品,依旧在不断壮大着。但这无数的SONY随身听产品中,最为炙手可热的珍品要数SONY的当时发布的“Walkman 20周年”纪念版系列。如果要说当时那个年代,哪一款CD随身听被点名的频率最高,那么答案就非D-E01/EJ01莫属了。
索尼的“魔碟”:D-EJ01/E01巅峰情节
1999年7月1日发布的SONY为了纪念随身听诞生20周年纪念版CD随身听——D-E01/EJ01。短短几个字母,却引得无数人对它的顶礼膜拜,音质方面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网上对它的讨论至今仍在继续。
实话来讲,说D-E01/EJ01是音质最好CD Walkman的,那绝对是骗人的,因为SONY音质比它好的老Discman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自D-E01/EJ01以后,SONY的确是真没再推出过比这机器声音更好的CD机了。撇开价格版本因素不谈,个人认为E01/EJ01虽然声音不算最好,但是它当时是造型、体积、播放时间、声音和读盘性能结合得最为经典的CD。

D-E01/EJ01是一款集当时SONY所有高新技术于一身的优秀之作。或许他的某些特性,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已经不算什么,例如最长62小时的播放时间、一段G防震…… 但是这些依旧无法掩埋它耀眼的光芒。而以下的特性,更是D-EJ01/E01所独有的:
1. 独特的吸入式入盘结构:01最大的卖点所在,完全摈弃了传统开盖入盘方式,改为像电脑软盘一样的插入式入盘,SONY称其为"SLIDE-IN DISC LOADING"。依笔者之见,这种入盘方式比传统的入盘方式能更好的保护光头,使用更加方便,尤其是使用顺手后更能深深地体会其妙处所在。这种设计会划伤盘片吗?笔者很负责地告诉你,这种方式跟车载音响有点相似,是不会伤到盘片的。
2. 少有的大眼睛线控:又俗称功能较多线控,型号RM-CD01ELT,只被01所采用,鲜明夺目的橘红色背光,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那么璀璨夺目,完全避免了可视角度过小的问题。双行8点阵液晶显示,可以同时显示歌曲时间和曲目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是后期SHARP双行线控的鼻祖。另外该线控还可以使用在绝大部分SONY的CD机(少数老机例如D-777除外)和MD机上,所以这也就是其功能较多线控称呼的由来。

让人一见钟情的“大眼睛”线控
3. 专用的旅行便携皮包:据说这个皮包为山羊皮制造,是真是假,笔者也不了解。不过这个皮包的确和普通的软布袋不同,这个皮包分三个部分:上层可以放10多张CD盘片,下层可以放主机,后侧还有外接电池筒的位置,甚至连外接电池筒连接主机的线都有固定的位置,设计可谓非常的科学!
4. 镁铝合金外接电池筒:说起电池筒,这玩意属于不起眼的小东西,也许很多人自从买来之后都没有什么机会用到过,而SONY的一般机型所配备的电池棒也是很一般的塑料制品,而EJ01却不放过这细微之处,也做成了全金属,至今估计也只有EJ01配置了金属电池筒,可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呀!
SONY为D-E01/EJ01精心配置了豪华的附件,而EJ01本身也并没有让人失望,比起后来的CD随身听,EJ01出众的音质和优秀的读盘纠错能力鲜有敌手;加上EJ01干净的声底、良好的解析力、宽阔的声场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D-EJ01/E01那严谨少味精的声音里,让我们又想起了早期DISCMAN。虽然D-E01/EJ01的声音比起以前早期的DISMAN还是多少有些差距(这时的DISCMAN已经不叫DISCMAN了,而叫做CD Walkman)但是不过无论如何,D-EJ01/E01作为SONY DISCMAN最后的绝唱,表现相当地让人满意。D-EJ01/E01以后,SONY的便携CD播放机音质水平可谓一落千丈,但是却换来了轻薄,长电力和超强的防震技术,可谓是有得有失,好与不好,还请各位朋友自行考量权衡吧。值得一提的是,D-EJ01/E01以后,带CD出门上街的身影确实是越来越多。可以说从此以后的几年里,超便携CD Walkman,已经接过磁带机的接力棒,逐渐在街头巷尾开始大展拳脚。
小贴士:D-EJ01/E01,是索尼在暴风骤雨来临之前,推出的绝对优异旗舰CD Walkman。
EJ01后的新旗舰D-EJ1000:一切只为轻薄


2001年8月,索尼面向全球推出了继D-EJ01后的又一款旗舰CD随身听 ---- D-EJ1000。
EJ1000采用的是耐磨度较高的镁铝合金材料,整个机身的厚度仅仅约13.9毫米,连续播放时间则可以达到不多见的的115小时之久(2块条电+2块5号电池),同时兼容CD-R/RW 让D-EJ 1000对光盘的认知度更广泛。EJ1000同样配备了G-Protection防震系统,但是提供两段防震,且G-Protection默认不能关闭。
另外,新的圆棒型EL电子发光LCD线控配备CD-Text显示功能,可显示CD的英文碟名或歌名,索尼之后的CD和MD,都一直沿用这种“聪明棒”的外形。
从便携和续航能力的角度来讲,D-EJ1000交上了一份令人十分满意的答卷。但是从D-EJ1000开始,索尼的每一代旗舰CD随身听的音质都颇受发烧友争议和质疑。这种争议和质疑,既来自于外部,同样也来自于索尼的内部 ---- 音质从90分降到80分,换来不错的便携性和播放能力,值还是不值?该不该继续这样走下去?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也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但是EJ1000之后,索尼于次年推出的换代旗舰D-EJ2000告诉我们,索尼今后CD随身听的路子就是:“一切只为轻薄!”。索尼后来也的确是这样一路走下去的。
轻薄为王,单电池供电时代开始:索尼2002年新旗舰D-EJ2000
2002年底,SONY在无声无息之中发布了他的CD随身听新旗舰D-EJ2000,甚至连许多随身听发烧友也没有察觉到新品的发布。作为2002年的第一款全新CD Walkman,SONY这次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点也似乎与喜欢“高调做事”的索尼有点格格不入。当然,从D-EJ2000的功能上看来,除了再次包办“世界最小、最薄、最轻”的称号外,似乎没有加上任何新的功能(如同期松下的CD随身听都已经加上了MP3,WMA等等新音频格式的播放功能),难道D-EJ2000并不是当年索尼主打的旗舰CD Walkman?
索尼在思考,在寻求改变。


不过可能因为体积缩得太小的原因,从D-EJ2000开始,索尼在后续的旗舰上开始只使用一条口香糖条电电池,连外接电池盒也开始只采用一颗AA5号电池的,来供电!同时,机器的输入工作电压也相应的下降到1.5V。
SONY当时标称这是一项改进而作为宣传,但1+1(1条电+1个5号电池)供电情况下,D-EJ2000的播放时间达到了63小时,所以换个角度看,D-EJ2000是当时世界上最省电的CD随声听,索尼当时确实是这么宣传的。但是一个事实索尼需要面对的是,D-EJ2000虽是最省电的CD随身听,但是它却丢掉了最长播放时间的桂冠!当年世界最长播放时间的纪录由仍然采用“2+2”供电系统的松下CT800的120小时而创造。当然,假设D-EJ2000使用2+2的话,打破这一记录毫无悬念。
这个时代的CD Walkman,谈论音质已经开始变得不是那么主流了。虽然相比EJ1000,EJ2000的音质的确是有所进步,高低音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却还谈不上突破。但是“超轻薄”的理念,已经深入到D-EJ2000等随后的机型上。相对于2+2的EJ1000,EJ2000在体积和重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最长播放时间的软肋实乃迫于体积、重量的压力而不得已为之之举,正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吧。
后轻薄时代,从单电池供电的D-EJ2000开始。
格式的妥协,后轻薄时代:D-NE10和D-NE20,CD随身听的时代寿终正寝
D-EJ2000后来的旗舰D-NE10和D-NE20,依然延续着“轻薄”的老路。“1+1”单供电的方式也被延续下来。体积重量,外观工艺则更上一层楼。距拥有D-NE10和D-NE20的朋友称,它们的音质相比之前的两款旗舰,在高频的解析,低频的质感方面有比较大的提升,整体声音自然顺滑,可以称作是继D-EJ01之后难得的好声作品。但是,同样,对于这样的声音评价,仍然受到相当的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D-NE10和D-NE20上,索尼终于加入了对MP3音乐格式光盘的支持。对于索尼来说,这一步万分难得啊!索尼,本身作为音乐发行商(Sony Music),对于近乎网络“盗版”“剽窃”之首的MP3音乐格式是嗤之以鼻,恨之入骨的。索尼当年主导的,是被用在MD上的Atrack系列的压缩格式。但是由于Atrack格式本身是属于索尼的技术,它所特有的封闭性使得众多厂商对Atrack格式并不感冒,尤其是以“开放”而著称的网络世界。当年迫于松下、艾利和在CD随身听领域的压力,索尼最后也不得已放下架子,妥协与MP3格式的支持。
这一次,索尼不再能够主导格式,也不再能够左右格式!MP3格式突飞猛进的大势,已经不是索尼自己能够一厢情愿,独当一面的了。
D-NE10和D-NE20就不多说了,看图为主吧!

索尼D-NE10

索尼D-NE20
CD随身听时代寿终正寝:NE20绝唱图赏

索尼D-NE20

索尼D-NE20


索尼D-NE20


索尼D-NE20

索尼D-NE20

索尼D-NE20
题外话:虽然少了当年霸气,少了完美的音质。但是,末代旗舰NE20,在外形,色彩,重量等方面的成就,也是不多见的的。只可惜,CD时代的大势已去,真正能够悉心再来欣赏NE20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时代的陪衬:不应被忘记的配角 ---- 耳塞
时代出英雄!但是不管在哪个时代,主角从来都是播放器。耳塞,永远只能充当陪衬,充当配角。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关注它们的理由。事实上,耳塞的历史也同样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用来形容耳塞也一点没错。索尼耳塞的发展历程,是仅仅伴随着随身听设备的发展历程。在随身听耳塞的发展历程中,能够与索尼耳塞的数量和质量相媲美的品牌寥寥无几。可以说,以索尼为首的日系厂商,在随身听领域失守的大局势已定的今天,唯有日系的耳塞的影响力,还一直屹立不倒。虽然森海塞尔等等欧美品牌耳塞进入市场,对于索尼为首的日系厂商打击比较大,但是索尼等日系耳塞的影响力,至今仍然不减。而它们更是常常被拿来作为评价耳塞各方面好坏的标准参照物。
索尼的耳塞产品型号,多以MDR-E打头,后面紧跟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代表大致的年代,2最早,8最新;第二个数字代表了该耳塞在当时的耳塞体系中的地位,数字越大,地位越高;第三位数字若与第一位相同,则为主流耳塞;否则就隶属于旁系耳塞。索尼多年的耳塞产品,大体都一直遵循这个原则!

“8”系列旗舰:MDR-E888
年代久远的2系列,4系列,5系列,7系列我们在此不做过多的讨论。对于近乎家喻户晓的8系列,我们在此简单的探讨一番。
不可争议的标准:“8”系列旗舰MDR-E888
谈起SONY的MDR-E888耳塞,相信各位朋友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款倍受争议的耳塞,从1994年底推向市场,至今也有 将近15个年头了。昔日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的他它以"醋酸杆菌"提炼出的生物震膜闻明于世,以她魅力的高音、细腻的表现力影响了一代烧友......
回首这些年来,这条耳塞受到过无数的褒贬:有人称赞过它是耳塞之王,也有不少人视其为低频鸡肋的典范。但是,不论褒贬,它能在市场上屹立不倒这么多年时间,E888绝对有它的生存之道。否则,它早就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了。
可以说,SONY MDR-E888耳塞是耳塞中的一道坎,一道很关键的坎。同时,它也是耳塞当中不可争议的标准!数年来,无数的耳塞评比,都是以E888作为参照标准,这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条耳塞作为一个坎,大部分喜欢耳塞的朋友都应该要经历。于是它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推荐”耳塞的首选,估计大部分耳塞玩家接触的塞子,应该都少不了E888的身影。
做为8系列优异耳塞,E888在振膜方面采用了在人们心中颇具王者风范的“生物振膜”,导线则用到了信号衰减极小的结晶体无氧铜导线,。
E888最优秀的地方就是音色尤其甜美、圆润、迷人,高音延展的很远,低音虽然不是很强但极富弹性所以听到的细节也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声音很有人情味。

索尼MDR-E888的规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LP(长线版),SP(短线版)和MP(针插版),用于针对于不同的消费市场。同时,不同的规格又因不同的销售区域有不同的版本,最早期的被叫做MDR-E888G,产地只有日本。后来的全部统称MDR-E888,产地主要有两个:日本和菲律宾。目前基本上在市面上见到的都是菲律宾产的,日本产的已经非常非常的少了。但是相对而言,日版的更像是初版的E888G,菲版的总体来说不如日版。

尴尬的次优异:美况日下的MDR-E868
作为MDR-8系列的次优异型号,早期的MDR-E868的声音非常好,甜美的中频甚至比起旗舰的E888也毫不逊色。不过比较可惜的是,这种中频不是一成不变的,挑食的毛病比较明显,听女生明显好过听男声。

但是,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早期E868的声音表现对优异的E888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后期出产的MDR-E868的音质下降明显,完全破坏了这款俄塞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因为,E868在市场的上的地位十分尴尬,索尼也早早的就停掉了E868的生产。因此,现在市场上,除开二手和假货,基本上没可能再看到E868的身影了。

MDR-E848子虚乌有? 一场闹剧
MDR-E848是索尼8系列里面一款比较有个性的产品。E848的声音走向是偏向低音表现的,换言之,它的主要设计出发点就是低频的量感,在高频和中频的表现上,作出了一定的让步和妥协。但是,E848的,和索尼MDR-EX系列入耳式耳塞不同的是,E848的低频没有给人一种压迫感,中高频的毛刺也比较少,声音走向明显偏软。而E848的中频则被认为是充满了错误,不过用来欣赏流行音乐则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当年对于正货E848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议。因为当年,很少有人真正见过E848的盒装正品,因此,很多朋友一直戏称:或许索尼压根儿就没有推出过E848这个东西,而一直是国人一厢情愿以为有这么个东西。用现在的话讲,E848可能彻头彻尾的是一款山寨品。

不过,网友放出的各种盒装的照片终究还是推翻了这种无稽的猜测,算是还了E848一个清白吧。
充满错误的伪高端配机耳塞:MDR-E838
E838耳塞在索尼的耳塞产品线当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款。它单卖,但不像索尼多数走单卖路线的耳塞产品那样的包装和市场销售。它配机,也没有多少机器上搭配着这款耳塞。其实E838本身是作为配机来出现的,多彩的颜色搭配就是比较好的解释。但这样鲜艳的色彩放在以厚实稳重为风格的8×8系列中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并且同索尼长期配机的E805和E808相比,E838的做工也实在难以恭维。接缝不齐毛刺不少,线材也相当的脆弱。

这款耳塞在配机当中给定位在了高端产品上,但笔者看来或许只是E838的银色版本看起来比较高贵罢了,声音方面低音甚至不及入门级的E808,解析力也欠缺火候。如果说E808和同等级的森海塞尔MX300风格方面还算各有千秋,那么E838和同价位的MX500则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并且需要指出的是,E838在购买成本上比E808要贵一倍以上。E808单卖的市场价仅为50元左右,而E838要130元。因此用户在购买了E838配机的产品以后,对于更换配机耳塞还是不换,在投入的成本方面实在是很费斟酌。这当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当然这款耳塞也成就了不少的机器,在很多机器上E838的表现还是非常的不错。比较典型比如说N10,这款纪念机器表现出来的声音在当时让笔者也小爽了一把。也很少听说有N10用户专门另外花钱去买同等价位的耳塞来配机。同样的还有MS90D之类的经典老机。

E838在玩家当中的认知度也实在太小,没有E808的普及,没有E888,E868经典,E838无比尴尬的道路,注定了它的命运坎坷。现在市场是已经很少有E838的影子了。
低端泛滥,假货横行:MDR-E808
这款塞子就不多说了,10个索尼的机器,9个配的是E808。现今很多朋友,MP3的配机耳塞坏掉,一半人会选择买E808,至于买到的是真还是假,这个很难说,也不重要,因为某些批次的仿冒E808,比正品的音质还好,汗.......



异域的声音:8系列当年的有力对手
不多介绍,网上关于他们的介绍和争论举不胜举。

E888的师傅:B&O A8

经常和E888闹绯闻的森海塞尔MX500

爱华最好看耳机:V553,声音取向类似E848,活力十足的声底

爱华V743/V741,外形绝对落伍,但是声音绝对有特色,很像早期的E868
30年后再见Walkman: 转型后能否再获新生?
磁带机的历史,CD机的历程,在MP3等数码音频横行的今天,已经从当年驰骋疆场的王者,变成了蜷缩在角落里的枭雄。磁带,CD,这些昔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介质,也在网络下载铺天盖地的攻势下,败下阵来。与其说Walkman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如说是磁带,CD作为媒介,在今天的大环境下,已经不是在合乎大众口的口味。
方兴未艾的MD,更是还为来得及全面席卷市场,就悄悄的走到了历史舞台的背后。纵然,后期的索尼曾经试图通过把MD网络化,通过塑造Net MD来挽救每况愈下的MD市场,但是Atrack格式的封闭,配套转换软件的封闭,MD介质的封闭,与网络的开放性格格不入,最终葬送了MD的前程。

今天的Walkman,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呼风唤雨的Walkman了,今天的索尼也不是当年的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的索尼了。Walkman最尴尬的境地莫过于,在人人都在仰慕,崇拜,YY 苹果的iPod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索尼和它的Walkman才是移动音频,才是“随身听”的缔造者。今天的Walkman,不得已在市场上,跟众多不知名的品牌厮杀拼命,只为争夺市场的一席之地;今天的Walkman,不得已在市场上,跟着iPod的脚步,苟延残喘的妥协于一个又一个的音频、视频格式。MP3、MP4,各种手持播放设备横行霸道的今天,Walkman已经再没有主导市场发展方向的话语权了;退一万步说,即便有,也估计少有人会来响应。笔者不能说今天的Walkman已死,但是当年的Walkman的灵魂,已经烟消云散般的一去不复返。

Walkman+Sony Ericsson=新生?
Walkman最后的回光返照,是被索尼爱立信拿来赋予了“音乐手机”的概念。虽然这种概念曾经一度使得索爱+Walkman的组合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是当时Walkman头上的光环,很快就被诺基亚的智能手机+Xpress Music,以及众品牌众山寨的“音乐手机”所摘去。因为,Walkman手机本身,概念上的操作远大于技术上的垄断,因此,被模仿被超越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2009年,距离1979年,Walkman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想起Walkman 20周年的时候,那股风光,那种霸气,至今让人难忘。可是,10年后的今天,颓势已显的Walkman通过转型,能否再获重生?30岁的Walkman,即将步入的是大战江山的壮年期,还是步步为守的老年期?索尼在或许会在Walkman30岁生日的时候,给大家交上一份答卷。
10年后的今天,与Walkman再舞街头?
从10年前,笔者购入自己第一台WM-EX9收放磁带机以来,期间玩过、接触过的磁带机,CD机也不在少数。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以后,已经少有时间再去拿起Walkman,到街头耍一把,秀一场了。
没时间,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但是却也是最没说服力的理由。为什么没时间?时间去哪里了?干什么去了?难道一天24小时缩水到了23小时??......
都不是,是我的心已经不在那上面了。十年前,Walkman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街头巷尾,只要出门,必定会拿起磁带机或者CD机,边走边听音乐,同时引来注目的眼神也让人感觉到异样的快乐。这种方式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方式;但是,十年后,仅仅十年后,当年骄傲的磁带机,CD机几近成为博物馆的老古董,人人脖子上挂着火机大小的MP3,依然边走边听音乐。有时候,我想问自己,是否还有当年的那股冲动,那般心情,再出来耍一把?我,我不知道答案。

前日,清理柜子的时候,不经意间翻出了已经满是灰尘的EX9。盒子仍然完好,只有表面上,有着灰尘留下的岁月痕迹。我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打开EX9是在什么时候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确定,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从柜子里拿出EX9的那一刻,我仿佛从一个密封黑盒子里,把少年时代的记忆又重新拿了出来。
手中捧着儿时的记忆,却不知道该不该打开它。凝视着端着盒子的手,我的心底忽然间有了种莫名的感动和热潮。不自主的,我还是打开了它,心中的答案却在此刻变得异常明朗。
第二天,我挂上EX9,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就赶车上班了。一路上,不知道是因为我自己,还是因为那老迈的磁带机,总有人不经意的回头看看。但是,我心里很清楚,那些把目光停留在EX9上的人,已经不是在欣赏它的美了,他们心中有另外的情感。我,也从他们的目光中,找不回当年的骄傲,却不忧多了分羞涩。
地铁上,人依然很多。我也尽力的把机器藏起来,只留个线控和耳机在外面。但是,愕然之间,我惊异的发现对面的一个中学生,脖子上挂着个掉漆掉得已经满目苍痍的MP3。当我心中暗喜,近乎有些嗤之以鼻的时候,我惊然的发现,他已经完全抛开了周围人的异样眼光,仿佛完全将自己完全置身于真空之中,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他闭着眼睛,低着头,下颚微微的颤动着......他的旁边,一个人挂着一个崭新的iPod,格外耀眼;他,睁着眼睛,头一上一下的晃动...... 这一刻,我突然醒悟,我跟他们其实没有任何区别;有的只是,我们一起,在这个拥挤的车厢,在这个人头攒动的街头,我们都在聆听音乐,享受音乐......
一次邂逅,重温少年时代的经历以后,我还是将EX9放回了柜子里。但是这一次,我没有把柜子上锁,因为,我不愿再把少年的回忆,封印在沉睡的心底,我要经常打开它,因为它是我随身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