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测】今年是液晶发展历史中重要的一年,不论是产品的性能还是价格,液晶显示器都比传统的CRT更具优势。尤其是进入暑期,液晶显示器价格更是一落千丈,和年初相比降幅达60%。激烈的竞争令面板厂商苦不堪言,于是成本更低的16:9面板便孕育而生。最早上市的16:9液晶主要都是一些主打行业市场的15.6英寸液晶,而消费者最关注的则是18.5英寸产品,因为它是和目前市面主流的19宽液晶最接近的尺寸,并且都处于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千元级价位。我们搜集了市面上两款热销千元级19英寸宽屏液晶和两款属于同品牌同系列的18.5吋产品,进行了一次横评。
![]() |
明基金属型男G900WA |
![]() |
市售首款18.5液晶 明基G900HD |
![]() |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传说 AOC 913Fw |
![]() |
延续像框风格 AOC F19 |
四款参加横评产品主要参数
明基 G900WA | 明基G900HD | AOC 913Fw | AOC F19 | |
画面尺寸 | 19英寸 | 18.5英寸 | 19英寸 | 18.5英寸 |
分辨率 | 1440×900 16:10 | 1366x768 16:9 | 1440×900 16:10 | 1366x768 16:9 |
点距 | 0.283mm | 0.30mm | 0.283mm | 0.30mm |
亮度 | 300 cd/㎡ | 300 cd/㎡ | 300 cd/㎡ | 300 cd/㎡ |
对比度 | 2000:1 | 10000:1 | 3000:1 | 12000:1 |
响应时间 | 5ms | 5ms | 5ms | 5ms |
颜色数 | 16.7M | 16.7M | 16.7M | 16.7M |
接口 | D-Sub | D-Sub、DVI | D-Sub | D-Sub、DVI |
功耗 | 最大 40W | 最大30W | 最大37W | 最大37W |
为方便浏览,可以通过下面的页面导航进行浏览
页面导航:
一 明基 G900WA
二 明基 G900HD
三 AOC 913Fw
四 AOC F19
特别鸣谢:北京旭日中升电子技术公司提供的明基液晶显示器
男人干练率直,男人时尚大放,男人豁达开朗,这些优点在明基工程师设计的笔下,统统融入到新“金属型男”系列之中。其中这款19英寸宽屏G900WA,就是明基新G系列的先头机型。
![]() |
明基金属型男G900WA |
第一眼尽看到明基G900WA时,感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禁让人回忆起金属男人系列的FP92W。
![]() |
明基金属型男G900WA |
![]() |
G900WA宽大的底座 |
明基在G900WA身上体现出简洁的整体外形设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单边框,与明基标志性的宽大底座,均延续了G系列原有设计。
![]() |
稳重、时尚的底边框设计 |
在G900WA边框上,我们找不到繁杂多余的装饰,不足1.5厘米的超窄边框依旧出现在其身上。G900WA外观上最新颖的改变,集中在底边框与OSD按键处。先来看底边框的设计,略微鼓起的曲线,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冲浪机”,但最后又收敛起来,显得更稳重。
![]() |
G900WA电源按钮 |
凹凸不平的纹理点缀,细腻而又均匀,而前后面板间的接缝也较为紧密,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明基在模具设计上的细致用心。G900WA具备明基改良后的Senseye+Photo技术,能够提供多种快捷使用模式。电源灯的设计可以算作G900A的画龙点睛之笔,一圈圆形橙色光环,套在电源开关外,当夜晚打开电源的时候,漫射出来的光晕集聚时尚气息,又不会不刺眼。
![]() |
G900WA OSD按钮 |
明基一概以往在FP92W、FP202W这些宽屏机型上采用的左边框OSD按键设计,在 G900WA上OSD按键被重新安置会底边框下沿的中间位置。操作起来左右手均能舒适操作,按键突起的高度与手感恰到好处。
![]() |
底座弧度略微缩小 |
从金属男人系列一直延续至今的拱形底座,在新的“金属型男”上依旧保持着矩形模样,只不过拱起的弧度略微缩小了些,在上面放些圆珠笔、硬币、曲别针等桌面小杂物的时候,不会再滑落下来。
![]() |
亮眼的明基LOGO |
翻转机身,我们可以看到背部的电源模块线条紧缩,相比FP92W来说,G900WA在身上更注重细节。装饰用的线条顺着散热孔的方向顺延下来;100*100毫米螺距VESA扩展支架接口中央,镶嵌着一块亮眼的明基Logo。
![]() |
针对中低端用户,只保留D-Sub接口 |
较为可惜的是,由于明基希望将新“金属型男”G系列定位在大众消费人群,所以为了有效控制售价,在接口上不得做些取舍,只保留有D-Sub接口。
![]() |
G900WA背部铭牌 |
通过背部产品铭牌得知,明基这款G900WA产自中国。虽然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场,但同样通过了严格的TCO ‘03认证,并且具备国家CCC强制质量认证。
明基G900HD外观源于G900WA,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除了换用18.5英寸面板以及搭载了DVI数字输入外,其他外观设计基本相同。
![]() |
明基G900HD正面图 |
整体依然采用窄边设计,由于18.5英寸液晶比19英寸宽屏液晶更“矮”,所以G900HD的边框就显得更债一些,视觉效果不错。
![]() |
左下角的BenQ亮银色logo |
![]() |
senseye+photo标志 |
边框左下侧依然是明基的金属logo,而右侧则是senseye+photo标志。边框下方依然采用仿金属网面设计,简单但是充满质感。
![]() |
右上角的性能参数和认证标志 |
右上角的性能参数和认证标志告诉我们,G900HD不仅仅提升了性能,而且通过了Rohs环保认证,功耗也更低,是一款绿色节能型产品。
![]() |
OSD按键设计 |
![]() |
平整的瓦片形底座 |
明基G900HD的按键设计和G900WA位置完全相同,功能也是一样,操作起来轻松方便。
![]() |
明基G900HD背部设计依然十分整洁 |
![]() |
背部正中的铭牌 |
![]() |
顶部散热隔栅 |
![]() |
显示器支架上设置了理线夹 |
G900HD背部设计同样简洁,条纹装装饰纹路突出了型男的干练作风。顶部的散热隔栅令显示器即使长期工作,温度控制得也非常好。显示器支架上设计了理线夹,使桌面环境更加整洁。
![]() |
背部产品铭牌 |
![]() |
搭载DVI数字输入接口 |
明基G900HD更加偏向娱乐应用,所以提供了DVI数字输入接口。同时,对于很多还在使用老显卡得用户,DVI才能方便的将分辨率调整为1366X768,使用D-sub就有点麻烦了。
AOC 193Fw带来了全新的外观,相框式造型,钢琴漆外观处理,创新螺旋式调节支架。钢琴烤漆现在已经被很多厂商所用,虽然有容易脏的缺点,但能很好的烘托出机器高贵的气质。
![]() |
AOC 913Fw |
![]() |
DCB活彩技术,5种增彩环境 |
显示器左上角的帖纸,标明了这款显示器的出众之处。分别为:通过了Vista认证,16:10的比例,5ms响应时间,拥有DCB活彩技术与DCR丽比技术,拥有Eco Mode 5种亮度情景模式,钢琴烤漆外边框。
![]() |
AOC 913Fw |
![]() |
隐藏式OSD按钮 |
![]() |
钢琴烤漆工艺带来尊贵美感 |
一体化的弧形底座是913Fw的设计亮点之一,完美的内凹式底座为整个显示器增彩不少。
![]() |
隐藏式OSD按钮方便操作的同时不影响机器本身的美感 |
显示器的开关和OSD设节按键,放在了显示器的下侧边框处,采用了隐藏式设计,从而保证了显示器外观设计的统一性。按键同样采用钢琴烤漆处理,细节设计的一丝不苟。略有不足的是,显示器的开关和调节按键放在了一起,并且外型完全一样。虽然有前面板的标识提示,但依然十分容易误操作。
![]() |
全机身烤漆工艺,底部防滑垫周围也不例外 |
![]() |
AOC 913Fw正后视图 |
![]() |
背部棱角分明 |
显示器的背面设计同样十分独特,采用了AOC专利技术螺旋式调节支架。通过扭动这个支架就可以轻松调节显示器的前后仰角。底部的弧形设计配以后部的调节支架,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由于独特的设计,所以913Fw的最小仰角和最大仰角,调节的范围并不是很大。但对于一款19英寸宽屏来说,如此调节范围应该是足够了。
![]() |
作为一款入门级机器只提供了D-sub接口 |
虽然AOC F19的外观源自经典的913Fw,不过两者还是存在不少区别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尺寸上的差异。913Fw的对角线尺寸为483mm上下,而F19则为470mm。从面积上来说,913Fw长宽分别为406x254,面积为103124平方毫米,而F19长宽面积分别为410,230.4,94464,面积相当于19宽的91.6%。
![]() |
18.5硬撼19宽王朝 AOC F19粉末登场 |
![]() |
AOC F19的侧面图 |
![]() |
AOC 913Fw侧面观 |
外观上,AOC的F19同样采用像框式外观和烤漆材质,时尚浪漫又透露出高贵气息。而边角的风格更加圆润。
![]() |
边角过渡更加圆润 |
显示器底部的一体化支架比913Fw更为纤细,并且也采用圆润的边角过渡。OSD按键已经换为银色飞梭设计,该设计曾被用在拥有“魔戒”之称的AOC 2230Fm上,对整体效果起到非常好的点缀。
![]() |
一体化支架更为纤薄 银色飞梭OSD透出灵气 |
AOC F19背面采用白色亚光材质设计动感线条同样充满灵气,而背部支柱可以通过旋转改变长度,从而提供5-15°的调节角度。相对其他产品,F19的可调角度比较小,并且调节起来不是特别方便,这也是像框式设计的液晶的不便之处。
![]() |
AOC F19背面图 |
![]() |
AOC F19背部支柱 |
![]() |
背部散热隔栅 |
![]() |
可调角度相对较小 这也是像框式设计的液晶的不便之处 |
产品背部的标签上明显标注了对角线尺寸为470mm,AOC产品一向都会在标签上标注这个参数,值得我们赞赏。F19标配双输入接口,在低价位产品种比较少见。对于16:9的LCD我们强烈推荐使用DVI或者HDMI等数字接口,因为模拟接口可能主机会识别不到显示器的显示器比例,而大部分情况下,显卡会将一些系统认为用不到的分辨率“隐藏”。非推荐分辨率下工作对于液晶显示器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 |
AOC F19背部铭牌 |
![]() |
标配双输入接口 |
明基G系列液晶大都采用如下的OSD菜单设计。主菜单分为显示设置,图象设置,图象高级设置和系统设置四个部分。
![]() |
明基G系列液晶OSD菜单 |
![]() |
图片设置菜单 |
![]() |
图象高级设置 |
![]() |
系统设置 |
其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的,是图象设置中的色彩设定。一般有标准模式,泛红模式,泛蓝模式,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式。
![]() |
色温设置 |
图象高级设置中的图象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模式。一般有标准模式,电影模式,动态对比度,图片模式以及sRBG模式。
![]() |
图象模式 |
面板性能测试时,我们采用正常模式色温和标准模式情景设置。
AOC 913Fw的OSD调节选项较多,除也常规的对比度、亮度等调节项外,还有Eco、伽马、动态对比度、色彩增强、窗口增亮等模式。
AOC 913Fw的预设色温调节项有四个,实测色温如下:sRGB=6601;暖色温=6637;常规色=7450;冷色温=10160。
![]() |
AOC 913Fw亮度调节项 |
![]() |
AOC 913Fw图像设置项 |
![]() |
AOC 913Fw色温调节项 |
![]() |
AOC 913Fw 色彩增强调节项 |
![]() |
AOC 913Fw 窗口增亮调节项 |
![]() |
AOC 913Fw OSD设置顶 |
![]() |
AOC 913Fw 其它设置项 |
AOC 913Fw共有五个ECO调节项,通过ECO快捷键可以方便快捷的切换。这五个模式分别称作“运动”,“电影”,“游戏”,“网络”以及“文本”,再加上标准设置,一共六个选项。
AOC F19的OSD菜单样式来自早先上市的蓝晶系列产品,不过内容和913Fw基本相同。九宫格设计配合五维按键,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在该OSD菜单中,可以对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色温、情景模式、Gamma模式、色彩模式、输入方式切换以及菜单语言进行设置。
![]() |
AOC F19的OSD菜单 |
![]() |
主要调节选项都在这里 |
![]() |
色彩调节菜单具有非常详细的选项 |
![]() |
窗口增亮模式 |
在色温调整选项中,我们能够分别选择“暖色温”,“正常”,“冷色温”,“sRGB”进行测试。仪器显示这款显示器的实测数据如下:“暖色温”=6427K;“正常”=6808K;“冷色温”=7685K;“sRGB”=6445K。
![]() |
色温调节选项 |
AOC F19的情景模式一共有五种,每种模式的默认亮度会逐渐增加。我们在相同的拍摄条件下分别拍摄了五种模式的菜单,大家可以感受到不同模式下亮度的差异。
![]() |
情景模式一:节能 |
![]() |
情景模式二:网络 |
![]() |
情景模式三:游戏 |
![]() |
情景模式四:电影 |
![]() |
情景模式五:运动 |
本次横评测试时我们先对显示器的设置恢复默认值,然后将亮度调整为100,测试仪器为BM-7,连接方式为DVI,32位色深,仪器和显示器均经过30分钟以上预热。明基G900WA的亮度设置为100,对比度设置65,分辨率分辨率设置为1440x900 ,采用D-sub接口。
明基G900WA 测试结果 | ||
优化设置 | 平均亮度 | 273 cd/㎡ |
对比度(ANSI) | 453:1 | |
全开全关对比度 | 2023:1 | |
白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24 |
角落 | 1.28 | |
黑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29 |
角落 | 1.35 | |
色度不均匀性 | 中心 | 0.009 |
角落 | 0.017 | |
60度视角测试 | 对比度减低到 | 50:1 |
色度变化 | 0.097 | |
色彩饱和度 | 相当于NTSC色域 | 76.15% |
测试结果G900WA动态对比度达到了2023:1,比标称的2000:1略高,最黑亮度值达到了0.13cd/m2。色彩饱和度达到76.15%,完全覆盖了sRGB。全黑画面的漏光控制比较不错。
![]() |
色域范围达到76.15% |
![]() |
全黑画面(未开启动态对比) |
![]() |
全黑画面(开启动态对比) |
![]() |
全白画面 |
![]() |
色温一致性 |
明基G900HD的设置如下,亮度设置100,对比度设置50,分辨率为1366X768,色温设置为标准模式。
测试结果 | ||
优化设置 | 平均亮度 | 264 cd/㎡ |
对比度(ANSI) | 668:1 | |
全开全关对比度 | 1160:1 | |
动态对比度 | 13986:1 | |
白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18 |
角落 | 1.29 | |
黑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25 |
角落 | 1.30 | |
色度不均匀性 | 中心 | 0.005 |
角落 | 0.006 | |
30度视角测试 | 对比度减低到 | 372:1 |
色度变化 | 0.035 | |
60度视角测试 | 对比度减低到 | 32:1 |
色度变化 | 0.124 | |
色彩饱和度 | 相当于NTSC色域 | 76.21% |
明基G900HD在亮度100,对比度50的非常好的设置中,优化设置后平均亮度为264 cd/㎡,由于我们采用17点测试,所以一款标称亮度300cd/㎡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亮度算是非常优秀。全开全关对比度为1160:1,已经超过厂方标称的1000:1,动态对比度则接近14000:1,同样超过了标称值。明基G900HD的均匀性表现同样出色,全黑状态下仅屏幕上方有轻微漏光,不过这是任何一款CCFL型LCD都无法避免的。
![]() |
白色 |
![]() |
黑色 |
明基G900HD的色域为76.21%,已经覆盖了sRGB色彩范围。
![]() |
色域范围 |
明基G900HD的色温一致性表现非常出色,色温曲线非常平直。
![]() |
色温一致性 |
在对比度非常好的设置50的情况下,实测白色画面亮度如下。明基G900HD在亮度设置为100时,可以达到291cd/㎡的最大亮度,而此时功耗仅为19W。大部分19英寸液晶在240cd/㎡的亮度时,功耗都在35W左右。而在办公应用所需的100cd/㎡条件下,明基G900HD功耗仅为11W,最低亮度则仅为9W,远远超越自家的G900WA。在这个节能方面,16:9大获全胜。
亮度设置 (对比度为50)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全白亮度(cd/㎡) | 57 | 101 | 150 | 200 | 240 | 291 |
功率(W) | 9 | 11 | 12 | 14 | 16 | 19 |
明基G900HD在可视角度方面的表现一般,不过在轻微偏转情况下要远远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在30度视角时,对比度降低为372:1 ,色度变化0.035。在60度视角时,对比度降低为32:1,可视角度依然是TN型面板的软肋。不过对于小尺寸液晶,一般都是单用户使用环境,所以可视角度的影响并不算大。
![]() |
可视角度实拍 |
测试结果 | ||
优化设置 | 平均亮度 | 149 cd/㎡ |
对比度(ANSI) | 298:1 | |
全开全关对比度 | 466:1 | |
动态对比度 | 3512:1 | |
白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28 |
角落 | 1.34 | |
黑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17 |
角落 | 1.17 | |
色度不均匀性 | 中心 | 0.008 |
角落 | 0.013 | |
60度视角测试 | 对比度减低到 | 62:1 |
色度变化 | 0.061 | |
色彩饱和度 | 相当于NTSC色域 | 70.99% |
在亮度设置100,对比度设置50,动态对比度关闭的情况下,AOC 913Fw平均亮度为149cd/㎡,略有些偏低。但如此亮度对于日常办工、文本处理,以及图片处理是足够了。将对比度调至100后,亮度可以提升到283cd/㎡,此状态下可以较好的支持影视及游戏。
将动态对比度打开后,AOC 913Fw的亮度大幅提升,达到了281cd/㎡,对比度提升到3512:1。高亮度、亮对比度,在播放视频时层次感更加分明,效果提升明显。
![]() |
全白 |
![]() |
全黑 |
从测试成绩及图片均表明,AOC 913Fw全白均匀度表现良好,全黑均匀度表现相对略差一些,上下两边均有少许露光。
![]() |
色域 |
色域范围达到了70.99%,已经基本可以sRGB色彩空间。
![]() |
色温 |
AOC 913Fw的色温一致性略有些不足,在灰阶降低时,色温有少许的升高。
在对比度非常好的值50时,全白亮度如下表。
亮度设置 (对比度为50)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全白亮度(cd/㎡) | 41 | 63 | 88 | 111 | 133 | 170 |
![]() |
偏角 |
采用TN面板的产品,可视角度均是一个弱项。AOC 913Fw虽然同样采用的是TN面板,但这方面表现不错。当偏转角度达到60度时,对比度已经减低到62:1,在同类产品中已经处于较好的水平。
AOC F19的测试参数设置如下:32位色彩模式,亮度设置100,对比度设置50,色温设置为暖色温,采用DVI连接方式,主机自动识别分辨率并设置为1366x768。
测试结果 | ||
优化设置 | 平均亮度 | 214 cd/㎡ |
对比度(ANSI) | 507:1 | |
全开全关对比度 | 792:1 | |
动态对比度 | 15639:1 | |
白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27 |
角落 | 1.32 | |
黑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33 |
角落 | 1.42 | |
色度不均匀性 | 中心 | 0.005 |
角落 | 0.007 | |
30度视角测试 | 对比度减低到 | 335:1 |
色度变化 | 0.027 | |
60度视角测试 | 对比度减低到 | 52:1 |
色度变化 | 0.098 | |
色彩饱和度 | 相当于NTSC色域 | 74.81% |
AOC F19在亮度100,对比度50的非常好的设置中,优化设置后平均亮度为214 cd/㎡,表现还算可以。全开全关对比度为792:1,动态对比度15639:1,已经超过了标称值12000:1。AOC F19的白色、色度均匀性的不错,不过黑色不均匀性的数值比较高,主要是上下底边的漏光影响了它的成绩。这可以从我们拍摄的效果图上看出来。对比我们曾经测试过的913Fw,我们认为F19的进步非常明显。
![]() |
白色 |
![]() |
黑色 |
AOC F19的色域为74.81%,已经覆盖了sRGB色彩范围。在非广色域的产品中,这个成绩属于中等水平。
![]() |
色域范围 |
AOC F19的色温一致性表现一般,从255灰阶到64灰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在灰阶32时则大幅下降。
![]() |
色温一致性 |
在对比度非常好的设置50的情况下,实测白色画面亮度如下。在亮度设置为100时,AOC F19可以达到252cd/㎡的最大亮度。而亮度在100cd/㎡作有时,仅需设置为40。此状态下基本满足了文本类操作需求。
亮度设置 (对比度为50)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全白亮度(cd/㎡) | 24 | 56 | 97 | 140 | 187 | 252 |
AOC F19在可视角度方面的表现一般,不过在轻微偏转情况下要远远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在30度视角时,对比度降低为335:1,色度变化0.027。在60度视角时,对比度降低为52:1,处于平均水平。
![]() |
可视角度实拍 |
通过专业仪器的测试,我们得出了四款产品的最终性能。可以看到,明基G900HD的综合性能是四款产品中最好的,尤其是色彩均匀性表现非常出色。
面板实测结果对比
测试结果 |
G900WA |
G900HD |
913Fw |
F19 | |
优化设置 | 平均亮度 cd/㎡ |
273 |
264 |
149 |
214 |
ANSI对比度 |
453:1 |
668:1 |
298:1 |
507:1 | |
fofo对比度 |
792:1 |
1160:1 |
466:1 |
792:1 | |
动态对比度 |
2023:1 |
13986:1 |
3512:1 |
15639:1 | |
白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24 |
1.18 |
1.28 |
1.27 |
角落 |
1.28 |
1.29 |
1.34 |
1.32 | |
黑色不均匀性 | 中心 |
1.29 |
1.25 |
1.17 |
1.33 |
角落 |
1.35 |
1.30 |
1.17 |
1.42 | |
色度不均匀性 | 中心 |
0.009 |
0.005 |
0.008 |
0.005 |
角落 |
0.017 |
0.006 |
0.013 |
0.007 | |
60度视角测试 | 对比度 |
50:1 |
32:1 |
62:1 |
52:1 |
色度变化 |
0.097 |
0.124 |
0.061 |
0.098 | |
色彩饱和度 | 相当于NTSC |
76.15% |
76.21% |
70.99% |
74.18% |
均匀性测试由画面上17个固定位置的测试得出,其结果越接近1表示产品的色彩变化越小。一般来说,影响该参数的除了面板本身的制作工艺外,还与灯管的位置以及漏光控制等因素有关。
现阶段,16:9显示器数量还不多,所以软件厂商和硬件厂商并没有做出足够的优化。比如很多AMD显卡使用模拟输入方式,经常出现没有相应分辨率的现象。而在使用DVI接口的时候则能够正常显示。这是显卡驱动的问题。当然显示器厂商也做好了预防工作,比如明基的G900HD,直接输入1440X900的信号,不论显示方式是“全屏幕”还是“填充”都可以显示出来,其中等比的方式为扩展显示,即只能显示屏幕的一部分,超出部分会在鼠标移动过去的时候滚动出来。18.5英寸点距为0.30mm,比19英寸宽屏的0.294mm还要大,比24英寸液晶的0.27mm大了很多,在浏览文本时更为舒适,对每天需要处理大量资讯的编辑们是个好消息。
![]() |
宏基P244W点距0.276mm 已经和T61高分屏笔记本拉开了极大差距 |
不过16:9也带来一个问题,对于大部分使用笔记本和集成显卡台式机的用户,要想通过D-sub接口实现1366X768这样“冷门”的分辨率有一定难度,因为大部分集成显卡和笔记本显卡默认没有提供,而D-sub接口仅传输模拟信号,并不能令主机认识到正在使用16:9的显示设备。要想实现“点对点”显示有点困难,好在一些显卡厂商提供分辨率自定义功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笔者的T61为例,显卡为nVidia NVS 140M,显示控制软件Presentaton Director的显示方案并不能提供该1366x768的分辨率,直接使用Fn+F7切换是不能使用任何16:9液晶。解决办法是先切换为G900HD能显示的方案,比如1360x768,然后启动nVidia控制面板,自定义一个1366X768的分辨率并应用,此时P244W就能够正常工作。此时在Presentaton Director软件中使用捕捉功能将显示方案保存,以后就可以通过Fn+F7直接调用,无需再次设置。
![]() |
16:9的24大屏使用起来同样有一定难度 |
在专业测试设备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考察诸如亮度、对比度、色彩范围,可视角度等性能,然而这只反映了显示器的一个方面,难道使用相同面板,测试成绩近似的两台显示器就完全相同么?当然不是,用户平时使用显示器时看到的图像都是中间值,而非测试时所采用的纯白、纯黑、纯红这样的极限画面,在极限值确定以后,中间值的表现差异决定了用户看到什么样的画面,这里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伽马曲线(GAMMA、伽马值、光度),这一不被大多数用户所熟悉的名词。简单说显示器的伽马曲线就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亮度的比例关系,伽马曲线默认都是1,也就是输入输出一一对应,而显示器的伽马值则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亮度的对数关系,这与人眼的感知特性相关。
标准显示器的伽马值为2.2,接近1就显得图像发白,大于2.2就会显得较暗。由于显示器的每个像素点是由红绿蓝三个子像素按比例混合得到想要的颜色,因此三种颜色对应的伽马曲线就决定画面的表现趋势、色温等等。显示器的色彩增强功能名称千差万别,实际作用机理都是类似的,而体现厂商设计能力的就是找到最合适的参数,并且在标准模式下,保证显示器的表现与标准要求尽量一致,这是厂商的软实力,也是一台显示器的个性。
![]() |
G900WA标准模式下的Gamma曲线 |
明基G900WA的Gamma曲线为一条向下凸出的弧线,这是因为windows系统的色彩规范规定gamma值为2.2。Mac系统默认则是1.8。而Gamma调整曲线实际上是将gamma曲线调整为一条直线,并向上翻转。所以由gamma调整曲线来标识显示器的色彩表现是非常方便的,如果曲线向上偏,说明相关色彩更加明亮。我们测试中,G900WA和G900HD这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而三种颜色的重合度方面,G900HD表现更佳。
![]() |
明基G900HD的Gamma调整曲线 |
明基G900HD的表现非常惊人,其Gamma调整曲线(注意,不是Gamma曲线)非常平直,且三种颜色重合度非常好,说明明基G900HD色彩非常准确。
明基液晶显示器ICC色彩校正文件
http://diybbs.it168.com/thread-262714-1-1.html
AOC F19提供了三种Gamma值调节。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在三种gamma模式下,F19的gamma调整曲线不能完全重合到一起,也就是说这款显示器在颜色准确性方面表现一般。gamma1模式下,蓝色会显得浅一点,整体画面偏暖;而gamma2和gamma3甚至低灰阶下蓝色会有一定缺失。不过总体来说,gamma1模式下表现相对好一些。通过使用icc色彩文件可以解决一部分此类问题。
![]() |
三种模式下的gamma调整曲线对比 |
接下来我们测试了F19在开启动态对比度功能后的gamma调整曲线。蓝色变得更加淡了,色彩失真比较明显。不过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色彩准确性。而很多时候,讨人喜欢的浓郁颜色反色恰恰都是失真的颜色。F19在开启动态对比度后的图象显得比较红润,更具韵味。
![]() |
开启动态对比度后的情况 |
AOC液晶显示器ICC色彩校正文件
http://diybbs.it168.com/thread-262717-1-1.html
本次我们共使用了四台主流显示器。其中明基的G900HD和G900WA采用相同的外观设计,由于G900HD是近期才上市的新产品,性能方面比G900WA要强不少。AOC的F19外观设计源自913Fw,不过已经经过了一些改进,外观更加时尚,同样的,性能表现和配置也提升了不少。实际使用时,在影片还是游戏,两种尺寸产品的图象没有带来显著的差异。16:10液晶在PC游戏上得到了完美支持,而一些移植自PS3,Xbox等游戏主机的游戏则提供了16:9的分辨率。至于影片,大部分片源都是2.35:1,
![]() |
更强性能 明基G900HD正面图 |
![]() |
18.5硬撼19宽王朝 AOC F19粉末登场 |
明基G900HD和AOC的F19都具有非常高的动态对比度,亮度、动态对比度等各项参数均比自家前代产品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G900HD,平直的色温曲线和最低仅9W的功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编辑部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当然AOC的F19主打外观牌,其出色的像框式外观设计仅此一家,尤其是白色外观的F19现在极受欢迎。目前这四款产品都处于900-1000元价位,18.5英寸产品居然还要便宜80-100元,性价比非常突出,也就是说,对于上网办公和一般的应用,18.5凭借先进的强的性能获得了比低端19宽更好的性价比,适合入门级用户选购。

19宽简直是垃圾 最新18.5对比19宽横评
今年是液晶发展历史中重要的一年,价格的大幅调整终于令LCD统一显示器市场。激烈的竞争令面板厂商苦不堪言,于是成本更低的16:9面板便孕育而生。最早上市的16:9液晶主要都是一些主打行业市场的15.6英寸液晶,而消费者最关注的则是18.5英寸产品,因为它是和目前市面主流的19宽液晶最接近的尺寸,并且都处于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千元级价位。我们搜集了市面上两款热销千元级19英寸宽屏液晶和两款属于同品牌同系列的18.5吋产品,进行了一次横评。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相关文章
-
{{item.arttitle}}{{item.classifyText}}{{item.artsetpubdate}}打开App查看{{item.text}}{{item.imgSrc.num}}图{{item.classifyText}}{{item.time | filter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