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

BIOS和EFI各有利弊,微星的解决方案
作者 IT168 邓赛 2008年04月28日 15:29

    我们来看一下BIOS发展至今天究竟有哪些弊端,当然,如果你从来不用BIOS也不想去了解的话,请点击下一页。

主板上都会有这枚装载BIOS的ROM芯片(我们一般称之为CMOS)

  首先,BIOS是负责操作系统执行前的初始化工作,它是由低级汇编语言写成的软件,储存于主机板上的只读存储器内(我们通常称其为CMOS),这样可以保证其中的基本信息不被程序所读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随着主板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老旧的BIOS在更新方面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厂商端来说,BIOS使用低级的机器语言,编程相当复杂且困难,而在用户端来说,BIOS大多仅有英文操作界面,刷新BIOS的方法太过繁琐,因此通过刷新BIOS来修正BUG、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并不十分容易。

如图下方所标注的,通过鼠标左右键的单双击即可实现BIOS操作。语言么?很全了!

  而再来看看EFI,EFI全称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其实早在2000年就开始研发,目前在一些大型机上已经有所应用。EFI相对BIOS来说究竟有什么先进之处呢?从核心来看,EFI或许更像一个被简化的操作系统,它使用全球最广泛的高级语言C语言进行编写,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EFI的开发工作,添加许多更有价值的功能,甚至用户本身。EFI抛弃了存贮在ROM上的方式,其文件系统存储在硬盘独立划定的区域内。

  可支持鼠标操作的图形界面是EFI的主要特点,同时,EFI支持磁盘管理和启动管理功能,具有脱离操作系统的管理工具,用户不必进入系统便可以对计算机进行整机维护工作。此外,超强的可扩展性是EFI的另一个优点,EFI采用模块化设计,它在逻辑上被分为硬件控制与OS软件管理两部分,硬件控制为所有EFI BIOS版本所共有,而OS软件管理其实是一个可编程的开放接口。借助这个接口,主板厂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出各种功能的附件插件,并将其挂接在EFI之上,使之成为OS软件管理部分的一个模块。

P35 Efinity提供了可在BIOS下使用的软件光盘

  不过EFI的特点也令其暴露出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的缺点,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装载在硬盘上的控制系统始终不够可靠,对于追求灵活的DIY市场也并不适用。而在全球首款EFI BIOS主板——P35 Efinity上,我们看到了折中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了EFI BIOS(注意:EFI BIOS并不等同于EFI)解决方案,负责硬件控制的EFI BIOS仍然被集成在ROM中,而在OS软件管理方面采用了光盘作为载体,提供部分管理功能。不仅如此,P35 Efinity更提供了更加简单有效的BIOS更新方式。

打开APP阅读全文

BIOS和EFI各有利弊,微星的解决方案

时至2008年,携带EFI BIOS的桌面级产品实物终于还是出现了,它便是来自于MSI的P35 Efinity主板产品,这是主板业内首次在桌面级产品中出现图形化BIOS操作界面的产品,不仅将原有的BIOS底层控制变得更加简单而易于操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