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测中心】早在之前的酷睿2专题文章中,我们就深度分析了新酷睿微体系架构在性能提升方面带来的直接效果,但我们始终没有正式收到酷睿2平台中Merom处理器的最终测试样品,因此无法给用户直接的性能测试得分数据,也无法和相同配置的Yonah处理器进行性能对比。终于,我们在厂商的支持下借测到Merom处理器,对于第三季度笔记本市场即将进行的CPU Refresh,我们仿照这样的升级方式,在目前Napa平台中将处理器直接更换为Merom进行测试,同时采用相同频率的Yonah处理器进行性能对比,以直接获取在相同配置下,两代不同处理器的性能差异,从而证实Intel官方宣传中“较上代处理器性能提升20%,功耗控制能力相同”的说法是否属实。
![]() |
![]() |
先留一个悬念给大家,我们在第一页文章中不直接公布两款相同频率但不同代处理器的性能具体差距,但新处理器的威力确实不容小觑,否则我们也不会用“胜利之光”这样的文章标题,相信在8月28日Merom处理器正式发布之后,各位网友就可以亲身体会到新的“酷睿微体系”架构的真正实力。
相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Yonah处理器(其正式销售名称为酷睿处理器),酷睿2处理器才是真正完全采用“酷睿微体系架构”的产品,也完全拥有类似Conroe、Woodcrest处理器的技术特性,但我们不可否定酷睿处理器之于酷睿微体系架构的地位,正是融合了Yonah处理器的一系列优点,在加入更宽的指令执行能力与智能化技术,让Merom处理器拥有更加优秀的性能。
![]() |
另外一个特点是Merom处理器全线支持EM64T技术,可以兼容64位操作系统,使用更大的内存容量,这也将成为第一代Intel 64位移动处理器,虽然Intel并不看重64位运算能力,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至少可以冷静的看清楚64位对于笔记本而言是否真的重要,此功能的加入也会推翻AMD的独64位说,减少其宣传优势。
![]() |
与目前Yonah处理器仅拥有一种L2 Cache容量的产品分布情况不同,在即将发布的Merom处理器中,处理器将被划分为T5和T7两大系列,前者仅仅是加入了EM64T技术,并且融合进酷睿微体系架构的新特征,而T7系列则在拥有了新特性的前提下,拥有高达4MB的二级缓存,进一步减少FSB与内存沟通所需要的延迟。
我们已经从Intel内部资料中获取到Santa Rosa平台相关的技术细节,其中果然出现了我们推测将要出现的800MHz FSB处理器,同时从我们掌握的信息来看,Santa Rosa平台将放弃目前Napa平台采用的Socket M插槽,转而采用一种叫做Socket P的插槽,彻底将两代平台区隔。这一消息对那些犹豫不定、徘徊于Napa Refresh与Santa Rosa平台的朋友而言,是个不太如意的消息,如果您想要享受800MHz的Core 2 Duo,并且拥有整个平台升级的产品,那将要放弃与之前产品的可升级性特征。
![]() |
这张表格是将在8月28日正式发布的Core 2 Duo移动处理器的详细产品编号,其中只有一款T5型号的产品,也就是说目标中Intel将会着重强调4MB L2 Cache的型号。最高主频的Core 2 Duo T7600频率依然是2.33GHz,与目前Core Duo T2700频率完全相同,唯一不同在于采用了4MB L2 Cache(EM64T为非核心级别性能提升手段),足以看出Intel对新的酷睿微体系架构和4MB二级缓存的信心之足。
大家可能还发现了一个特点,T7系列的处理器第二位数字编号全部是偶数,T7200、T7400、T7600,这并不是偶然现象,事实上将于2007年Q1发布的Santa Rosa平台中的Core 2 Duo处理器将采用800MHz的FSB,奇数编号是为他们预留的。
![]() |
这张表格说明了下一代平台中Intel处理器的详细参数。
对于很多读者关注的“我目前的Napa产品是否可以直接升级为Core 2 Duo处理器”,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Core 2 Duo在老平台上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便可正常使用:
1、刷新包含了新CPUID的BIOS
2、支持VRM11电源调整模块
其中让台式机主板设计厂商头疼的VRM11问题在笔记本上并不成为问题,因为早在Core Duo时代,所有的笔记本都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新的电源调整标准,而不像台式机,必须痛苦的从P4架构采用的VRM9/10转换为新的VRM11才可以正常使用。
至于新的BIOS,这点用户大可以放心,目前销售的笔记本中大部分产品已经Merom Ready,甚至我们测试的一款采用EFI的笔记本都可以直接兼容,因此大家大可不必担心BIOS问题。
![]() |
为了更好的直观比较两款处理器性能表现,我们采用相同的一款笔记本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保证环境完全相同、驱动版本完全相同、其它硬件完全相同,并且在选定测试样品时需保证其它硬件的瓶颈达到最小。
![]() |
我们筛选出一款采用2GB DDRII667双通道内存的产品(1GB*2,667MHz时内存时序为5-5-5-13),硬盘配备了5400rpm SATA 60GB产品,显卡为ATi Mobility X1600,芯片组为i945PM+ICH7-M DH。这样的平台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出处理器性能,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测试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些兼容性测试,保证新的Merom处理器能够很好的适应我们的测试平台。
本次测试处理器与对比处理器分别是Intel Core 2 Duo T7200和Intel Core Duo T2500,两者运行频率完全相同,均为2GHz频率,FSB 667MHz,其中T7200是采用4MB二级缓存产品中最低端的一款,可能是目标ODM厂商最愿意使用的一款产品。
![]() |
新版本的CPU-Z已经可以正确识别出Core 2 Duo的处理器,处理器核心研发代号也被正确识别为Merom,这款处理器依然采用65nm工艺制程,因为集成了高达4MB的L2 Cache,所以核心面积比之前的Yonah处理器大一些。
兼容指令集方面,Core 2 Duo相比上一代Core Duo增加了SSE4与EM64T,正式支持Intel64位扩展技术。
新的Core 2 Duo T7200处理器的EIST范围依然是6-12X,最大额定降频下潜频率为1GHz。
![]() |
Core 2 Duo T7200还有一点不同,它采用的4MB二级缓存为16Way设计,相比之前Core Duo采用的8Way方式,指令的读取速度会有一定的提升。
至于T2500的CPU信息到底如何,相信不少朋友已经早已耳熟能详,我们只张贴一些测试抓图。
![]() |
![]() |
BW2004和CCW2004属于实际环境模拟型测试软件,测试软件模拟用户日常办公环境与家庭多媒体处理环境,以一定的分值为基准,运行测试所需的时间越短,得分越高。
![]() |
这两款测试软件已经停止了研发,所以测试软件中包含的各类实用软件版本均略低,因此对于双核处理器的支持不是非常出色(基本上没有多程序后台运行的测试项目),但模拟环境中对于产品的性能测试有一定实际意义。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虽然BW2004软件本身已经有瓶颈存在,并且对于双核处理的支持也并不良好,但对于处理器及平台基础素质的考验是有指导意义的。
这两款处理器的BW2004得分均超过了20分,其中Merom处理器获得了24.3分的成绩,Yonah处理器仅获得22.9分,单单从二级缓存的容量增加与微架构的改进上看,新的Merom处理器性能有一定提升,但提升幅度并没有超过10%。
![]() |
在CCW2004中,这两款处理器得分差距依然不太明显,Merom处理器得分33.4,Yonah处理器得分31.7,新平台的性能提升幅度约为5%。
虽然Sisoft Sandra和PCMark05虽然都是数据指标型测试软件,单纯的模拟简单任务来进行测试,但理论得出的数据对于处理器性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为数据较多且繁琐,我们在此页文章中不提供柱状图,大家可以参考我们提供的数据表格。
![]() |
在处理器算术运算单元测试中,Merom处理器获得了基准测试项目Dhrystone得分23919 MIPS,Whetstone iSSE3得分9307 MFLOPS的成绩,相比Yonah处理器所获得的成绩18134和7282,性能提升分别达到了31%和28%。
在多媒体测试单元中,Merom处理器得分分别是108148和58905,而Yonah处理器得分分别是37942和42080,由于Merom处理器支持SSE4指令集,所以此项得分没有明确的直接对比意义。
![]() |
Merom处理器缓存测试抓图 |
![]() |
Yonah处理器缓存性能测试抓图 |
我们最为关注的是改进后的缓存部分性能,其中Merom处理器的缓存带宽峰值达到了49000MB/s,相比上一代Yonah的峰值43000MB/s有不小的性能提升,提升额度为14%左右。
![]() |
PCMark05虽然有部分项目在模拟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但是依然数据理论数据型测试软件,我们单单拿出PCMark05中CPU部分的得分与大家一同分享,Merom处理器CPU整体得分为5098分,而Yonah处理器为4672分,同频率的两代处理器性能差距为9%。
SPECView虽然是侧重OpenGL性能的测试软件,但处理器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测试也证明了这点,在使用Merom处理器时,相同的GPU最终得分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3DSMAX测试中,使用Merom处理器的平台获得17.2分的成绩,而采用Yonah处理器的平台获得16.81分的成绩,可见处理器对于显卡高强度应用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 |
![]() |
CINEBENCH测试中我们仅拿双核处理器Loading图片这部分的成绩来分析,在加载相同的一张图片时,Merom处理器获得了636分的成绩,而Yonah处理器则获得了544分的成绩,这项测试基本上可以发挥出处理器在某些应用时的实际性能差异,在该项测试中,两款处理器性能差距为16%。
MobileMark2005同时包含了性能测试得分和电池续航能力,对于笔记本电脑功耗控制与性能表现有直观的借鉴意义。
![]() |
紫色为电池续航时间,黄色为性能得分 |
测试中我们发现Intel Core 2 Duo T7200的测试平台不但性能得分更高,同时电池续航能力也更加优秀,这说明新的Merom处理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运行完相同的程序,用更多的时间进行C1以下的节能操作,这有一个直接的好处:系统的低能耗是建立在高效的数据处理前提下,在尽可能快的完成任务之后,在进行深层次的休眠以节省电力。
![]() |
左为Yonah处理器,右为Merom处理器 |
![]() |
当我们测试了Merom处理器之后(Core 2 Duo),深感新架构在效能利用方面的进步之大,尽可能的挖掘微处理架构方面的潜能,让有效的流水线和频率在更加高效的情况下完成工作,这是酷睿微体系架构的重要特性,也是即将形成的重要特征。虽然酷睿2处理器相比之前的酷睿处理器性能提升并没有台式机平台和服务器平台那么大,但更加智能的内部处理架构和更加宽的指令执行通道都让我们领略到两代处理器在频率不变下的直接性能提升,看似神奇的是完全相同的平台,处理效率更高的Core 2 Duo平台的电池续航能力更加优秀,这就是新一代酷睿微体系架构的神奇力量,所以说移动平台的酷睿2产品在短时间之内将难觅对手,继续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相信一统移动市场的日子将并不遥远。
酷睿微体系架构相比之前的移动微架构有以下的改进:
1、加入宏融合功能
在指令处理的前端,Merom处理器所采用的酷睿微架构加入“宏指令融合”功能,所谓“宏指令”,事实上指的就是X86指令,加入宏指令融合功能之后,在指令处理的前端,就可以将可事先预处理的X86指令融合为一条简单的微指令,再交由微指令处理单元处理。之前的Banias架构拥有微指令融合功能,可以将简单的、可事先处理的微指令进行预先处理,以减少指令处理的时间,这次新加入的“宏融合”功能将整个前端指令解码工作变得更加智能。
![]() |
2、高级智能内存访问能力
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是另一个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的特性,通过缩短内存延迟来优化内存数据访问。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能够预测系统的需要,从而提前载入或预取数据。
以前我们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就需要等待处理器完成前面的所有指令后才可以进行,这样的效率显然是低下的。而酷睿微体系结构中使用了一项名为内存消歧的功能,它可以对内存读取顺序做出分析,智能地预测和装载下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数据,这样能够减少处理器的等待时间,减少闲置,同时降低内存读取的延迟,而且它可以侦测出冲突并重新读取正确的资料及重新执行指令,保证运算结果不会出错,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 |
3、高级数字媒体增强技术
酷睿微体系架构拥有128bit的SIMD执行能力,一个时钟周期就可以完成一条指令,相比之前的Banias架构单周期只能执行64bit指令的情况,可以大幅度提升运行效率。
![]() |
当前SSE指令集已经十分普遍地用于主流的软件中,包括绘图、影像、音频、加密、数学运算等用途,单周期128位SIMD处理器能力令处理器拥有高能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