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

二、散热技术一览
作者 轩辕 2005年06月30日 00:00

二、 散热技术一览

  散热,我们在台式电脑中已经接触很多了,无外乎就是一个热量传递过程,也就热传导、对流、辐射等几种方式,通常在电脑中应用到的就是风冷技术,而在笔记本中,风冷依旧的主要的散热方式,不过由于它的空间和耗电量的局限性,热管散热技术被普遍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中。因此,在笔记本中,绝大数的散热方式:风扇+热管+散热板的组合,除了这些散热方式,还有无风扇散热、水冷散热、散热板散热、冷热板散热等。

  1、 风扇散热:一般风扇散热的机型不属于轻薄机。散热空间比较充裕,一般是采用风扇和散热片相结合的散热方式。这样的机型风扇一般是智能温控风扇,随着CPU温度的变化调整风扇的开启和停止以及风扇的转速。散热片采用高导热性的合金材质并配以真空导热管,提供良好散热效果。

  2、 热管散热:热管散热是一种利用相变过程中要吸收/散发热量的性质来进行冷却的技术,1963年由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并由IBM最初引入笔记本中。典型的热管是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到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另一端为冷凝段,根据需要可以在两段中间布置绝热段。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细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已,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一端,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3、 散热板散热:和台式机不同的是,笔记本中的散热片不可能做的那么厚,为了保证散热面积,一般是做的薄而大,因此称之为散热板,将散热片作得如此大,就是希望能将笔记本电脑中处理器的集中于一点的热量传递到整片散热片上。主机板的底部和上部,各有一块金属散热板,在CPU的位置,有协助散热的系统,接收来自处理器产生的热,并将它导入热管,这些高热经由热管,沿着整块金属散热板加以传导,甚至在LCD背部也有一块散热板,协且散热。

  4、 液冷散热:笔记本电脑发展到现在,某些方面越来越向台式电脑靠拢,甚至有些在台式机上都还未普及的技术,在笔记本上已经超前一步有所创新了。水冷散热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它是目前比较复杂但效果优秀的一种散热方式。根据热力学的原理,液体的导热效率远远大于空气的导热效率。受传统汽车良好的散热系统的启发,东芝公司发明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Super Cooling技术——水冷散热技术。这种散热的主要原理是用过在管内诸入适量的含有防冻液的水不断在机器内进行循环来吸收包括CPU、显存等发热部件的热量来达到散热的目的的。同时铝管内置于笔记本电脑主机中,还与电脑的散热板相互接触,可将CPU等产生的热量传给这个散热板,从而就可以冷却不断循环的水。

  5、 外壳散热:这样的设计最常出现在苹果的PowerBook G4笔记本上,而且由于本身功耗和发热也特别低,所以采用这种散热方式比较可行。这样设计的一大好处就是没有风扇的噪音,而且减少体积和重量,降低功耗和成本。而且由于降低了不必要的风扇运转造成电力损耗及噪音,使系统更加稳定,电池的待机时间更长。使用导热性好的镁铝合金外壳技术也不失为解决笔记本电脑散热问题的有效补充。镁铝合金外壳的热传导率远优于铝金属和工程塑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散热扇和散热窗的数量,减少体积和重量,降低功耗和成本。

  6、 冷热板散热:比较有特色的还有东芝笔记本电脑的冷、热板散热技术。东芝在主板散热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后来又发明了新的方法:冷板方法,散热效率大大提高,使笔记本电脑散热问题得到化解。

打开APP阅读全文

二、散热技术一览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