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

联想在2004年之前的艰难历程
作者 IT168 小辉(整理) 2004年12月09日 00:00

   此间发现商标已被注册:

    联想人士透露,在试销的时候,联想发现其品牌在国外很多地方已被注册。2002年9月,联想开始筹划换标。

    2003年4月,联想全球换标。“外界预估联想换标成本超过2亿元,其实真实成本非常低,因为联想的业务主要还是在国内,但解决了商标问题,联想国际化就有恃无恐。”

    与此同时,联想开始规划全球化战略,“当时战略布署的重点分两部分,首先是在哪些国家、哪些地区进行重点突破,特别是弄清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竞争对手都存在什么样的软肋;其次是开展海外业务时,是通过并购另外一个强势品牌完成,还是打自己的品牌,自建营销渠道来完成”。

    改换商标前后所不可避免的问题:

    该联想人士透露,换标之前,联想已经确定了重点突破的区域,即北美市场、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原因在于此三地是全球PC最大的消费区域,联想全球化要取得成功,非在这些重点区域突破不可;其次是东亚、南亚、中亚甚至北非市场,与重点区域与竞争对手正面冲突不一样,联想的竞争对手在这些地方力量不强大。

    换标之后,联想开始把PC及一些外设销往欧洲,甚至北美市场。这种试探性的销售让联想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要在强手如林的北美、欧洲市场推广品牌为“lenovo”的PC,所耗成本极高;二是渠道组建相当困难。“要想迅速解决这两方面的困难,只有收购另外一个品牌。”该人士表示。

    谈判中不乏有搅局者:

    2004年初,联想开始了与IBM的谈判。“双方进展得并不顺利,中途还有富士康搅局,庆幸的是联想选择了坚持,并最终获胜。”

    12月15日,联想将在工体举行盛大的20周年庆典活动,20周年庆典联想将回顾20年来的风风雨雨,但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三年一梦国际化,12月15日的工体将是联想国际化之梦开始的地方。”联想人士表示。

打开APP阅读全文

联想在2004年之前的艰难历程

编者按: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举措在社会各界早已传得沸沸扬扬。随着12月8日上午9时50分联想董事长柳传志与IBM副总裁John Joyce的正式签约,联想实现了向全球性跨国企业转型的第一个目标。对于拥有IIPC20%股份的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来说这将意味着什么呢?在此事件之前两大企业又将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本次的论坛采风将会给大家带来一个精彩话题: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以后长城本本命运将会如何。在这里,我们要感谢网友powerweat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