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揭秘SP“抢钱”运动与“防抢钱”秘籍
作者 磐石之心 2006年07月20日 00:00

  【IT168 导购】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开始整治SP,“二次确认”和“包月改制”规定也相继出台。那么手机短信如何让这些SP商家如此疯狂的敛财,成为现在IT业内的第一收入来源? 据数据显示,作为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某SP提供商网关收发平台,去年一年赚了中国手机用户共1.8亿元。这些钱用“赚”是客气话,实际是“抢”或“骗”。有人可能会奇怪,手机在自己手里,每个月话费交给移动公司,一个第三方公司怎么抢自己手机里的钱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SP由“抢钱”到“保富”,再到被打入“冷宫”的全过程吧。

SP明目张胆的“抢钱运动”开始

  要谈抢钱运动,需要先了解为“抢钱者”建立表面合法平台运营商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这几个公司都被业内人士统称为运营商,能发手机短信的平台被运营商所垄断。大家用手机写短信或收短信,都是运营商的一个系统作为中转平台,各位的手机是终端。打个简单的比方,运营商是服务器,而大家的手机是终端PC,只能通过服务器才能在各终端间进行信息交流。

移动梦网是中国移动的重要品牌


  实际上,早期的SP公司,一般都是运营商系统平台的搭建者,他们了解平台功能,甚至为抢钱留下了“后路”,也就是所谓的BUG。他们是吃到螃蟹的第一人,当然也是抢钱方式最简单的人。

  自2000年起,运营商把这个短信垄断权开始解冻,允许一些公司获得运营商的认证,分配给每个SP一个端口。比如你收到的短信显示什么号码,那个号码就是端口。然后接入这个中转平台,于是,这些公司也具备了短信中心的能力。也就是说,获得了抢钱的资格。

  于是这些SP设计一些短信产品服务,比如叫“精彩新闻”,只要你发短信“A”到它的端口号,比如“88180”,那么就相当于你采用了它的服务,而运营商也承认了这个服务,那么移动和联通就代SP向手机用户收服务费,比如8元。 如果是正规操作,应是你主动用手机发A到88180才算开通服务,那么运营商就会从你的手机费中扣去8元,一般来说运营商和SP的分成比例是15:85。

  这个流程是正当的,因为是用户知情的情况下主动申请开通的,那么扣这8元也是应该的。

  但是短信就那么70个字,真正用它来看新闻的人很少,所以会主动去订这个服务的人不多。那这样的话,SP的如意发财梦怎么做下去呢?那就需要利用非法的手段来诱骗你主动发短信给SP服务器,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抢钱计划。

早期获得一张SP牌照就等于得到了一台“印钞机”


  由于早期的移动公司短信平台BUG很多,容易被SP钻空子。SP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向你的手机账号发了一个计费数据包,移动收到这个包在早期时是不会跟用户作确认的,于是直接扣钱。由于当时手机刚普及,用户在话费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一个月被SP偷偷扣掉了8元钱,却混然不知。如果按照每人每月扣8元计算,如果是100万个用户呢?800万。而且这只是一个服务,如果SP同时在几个服务上用这招,一年几个亿不成问题。

  而当时的用户投诉率却少得可怜,因为当时手机刚普及没多久,用户对话费的减少不敏感,也不懂如何去投诉。用户的麻木导致了SP疯狂的掠夺,而且是明目张胆的“抢钱”。

明目张胆的“抢钱”变成暗地里的“诱骗” 

  随着用户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查话费也成了用户常做的事,因此有很大机率会发现自己的话费减少,并对运营商进行投诉。同时,消费者委员会给运营商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杜绝私自扣费现象发生,这样一来,SP想偷抢已经困难。但他们不甘心就此结束暴富的美梦,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诱骗用户订阅成了SP们抢钱的另一绝招。

  移动公司为了配合消费者委员会的工作,下令任何SP不得在用户没有主动发短信确认的情况下,单方面进行计费(业界把这种行为叫作反向绑定手机),否则扣除该SP的当月收入,严重者吊销证书,关闭SMS端口。

  这条规定看起来科学,必须要用户主动发短信来订阅SP的产品了,才能扣钱,但是这条短信系统却无法界定。例如,本来一定是要系统确认用户发的是A到88180,才允许SP扣费是最科学的,可是现在系统还没升级到这个能力,也就是说,系统只要测到用户手机有主动上来的短信,那就算是对SP的服务发生了订购关系,于是就允许SP扣用户的钱了。

  很快这个BUG被几乎所有的SP利用了,SP们又找到了一条隐秘的暴富之路。 例如,SP开发的“同城约会”的服务,主要是通过短信来聊天,包月制的,一个月需交10元。但是要用户主动发短信上来才能扣用户的钱啊,怎么让用户主动发上短信来呢?

SP们一般惯于使用一下伎俩:

  第一、同时给很多手机群发一条很像是朋友发来的短信,于是你的手机收到这样的信息“不好意思,我不小心在电话本里删了你,请你再告诉我你是谁?”发来的号码是551881389827363。看到这样的短信,你怎么办呢?据统计过,20%左右的人以为真是朋友发来的,于是发回各种各样的信息回复过去,比如“你是谁啊?”“我是小丽,你的手机怎么被抢的?”就这样,只要回复信息给SP,就相当于运营商的平台系统认为是用户主动发信息给SP的,于是SP当月马上扣用户话费10元,就这样诱骗成功。
 
  第二、 发类似的聊天类信息,一般是异性,来骗你回复。比如“好想你啊,自从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地方,我就天天偷偷关注你,爱你在心口难开。我在网上用这个匿名的号码发短信给你,能回复我吗?”类似这样的,据统计大概会骗9%-23%的回复,一回复,SP又光明正大的扣钱了。

手机交友是SP常用的骗钱伎俩

  第三、 设计出类似泡泡,QQ,UC等免费发短信的软件。凡是要使用免费发短信的软件,都需要用手机先注册,一般用户在QQ,UC上开通短信服务时,用户填入手机号,然后“提交”,一两秒后,收到SP发过来的确认码,然后把确认码填在软件提交里,一提交,也相当于是发了短信到SP端口,被系统接受的了。 由于是你主动开通这个服务的,所以怎么扣钱,什么时候扣那就是SP服务商的权力。而且这种一般都是延迟比较久才扣,用户几乎不会发觉。等用户发现被扣了钱后, 已经无证可查,因为移动规定业务数据要保存60天,60天后SP可主动清空数据库。

  第四、 还有别的包括利诱,抽奖等,骗取回复。反正原理一样,一回复那个端口号,就算是用户主动发短信给SP,这个月的钱是扣定了。更可怕的是,只要第一次被扣,用户如果不去退订,SP是每个月都按时扣这10元的。


SP“暴富”时代结束 “保富”时代到来

  自04年中旬开始,SP的骗钱行为已经被用户大量投诉,消协又给运营商巨大的压力,称运营商再不处理,法院见。运营商怕了,马上召来卓望公司和华为公司,对现有短信平台进行大升级,新平台的名字叫做MISC。从技术层面上,把上面的“抢”和“骗”的行为BUG都堵了,用户的手机安全性比之前空前提高。这个平台于2004年9月调试成功,并于2004年12月投入使用。


  MISC平台有个规定,原来平台的用户数据必须导入到MISC平台去,旧平台作废。怎么导入呢?就是说,在更新这个平台的前一个月,SP进行过扣费成功的用户,才能带进这个平台。由于“骗”和“抢”都不再可能,因此SP争夺新用户的机会已经很小。他们的目的,是要保住这一大批被他们成功骗抢了已久的“呆”用户,这些用户对话费不敏感,是SP未来短信的主要收入。 SP会不断地给这些老用户发短信,因为MISC平台有个规则:只要经常性给这些用户发短信,并每个月按时扣费,那么就能一直扣下去,SP的收入才得以保持。

“二次确认”结束保富时代将SP打入“冷宫”

  近日,中移动已向SP发文,文件中除强调SP必须提供免费体验外,还要求今后SP的包月短信订购,必须经过用户的二次确认(订购时一次、试用结束后一次),同时中移动还要求各省移动分公司,对已经存在的全部短信订购用户进行清理,对其中的沉默用户取消订购关系。

  “这是迄今为止,中移动对SP打击力度最大的一次,保守估计,大型SP的全年业绩至少下滑30%,而中小型SP将极有可能被清洗出局。”据一位SP内部人士透露。根据中移动的文件要求,中移动计划从8、9月份开始,对已有短信订购用户群发短信,对所有已经产生的订购业务进行提示确认,而各省移动分公司必须最迟在9月30日前,完成各自用户的短信提醒,并明示退订方法。

  “对用户进行二次确认意味着以往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SP强行订购的可能基本不再存在,而直接后果就是SP业务量的大幅下滑。”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SP内部人士透露。除此之外,中移动同时宣布,将从8月份开始,对只有订购关系,但没有使用记录的“异常用户”“沉默用户”进行清理,防止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笔者从中移动这份内部文件上发现,被中移动认为“沉默用户”的手机号码包括,每月接收订购短信少于3条、连续4个月未使用WAP(手机直接上网浏览)服务等,这部分用户将被中移动重点提示,而即使用户未回复,也将被视为可疑订购而解除订购关系并停止扣费。

  与中移动对SP的严厉打击对应,业内对SP行业的前景则普遍持悲观态度。JP摩根分析认为,中移动SP新政将会使SP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至少下跌10%-20%。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显示出对SP公司的悲观态度。上周五,包括新浪、搜狐、TOM、空中网、掌上灵通等纳斯达克上市大型SP的股价纷纷下挫,其中股价跌幅最大的TOM下跌了近20%。而与此对应,新浪、搜狐、TOM、空中网也均发布公告,宣布调低各自的下半年业绩预期。

  中移动的SP新政,避免SP大规模欺诈消费者,从而将不规范的中小SP清理出局,保留健康的大型SP。向用户提供二次确认及清理现有订购关系,则有望恢复用户使用移动增值业务的信心。至此,SP们的保富时代结束,SP业进入了寒冬。

广大手机用户的“防抢钱秘籍”

  凡此种种陷阱,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用户屡屡上当受骗,苦不堪言。面对此种现象,广大用户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第一,常查资费。用户要改变自己不关心资费详单的习惯,要经常查询话费,了解是否有多收取的费用,查看哪一项不合理,及时掌握自己的业务定制情况,避免SP强行收费。
  
  第二,谨慎处理。对于陌生人的问候或者陌生未接来电,要看一看是服务号码还是普通手机号码,不能轻易回电询问,服务号码十之八九是陷阱;一些循环短信,恶搞短信,也不要轻易发送给朋友,开玩笑不能过头;对于朋友点歌,也应谨慎处理,询问一下朋友有没有点歌,没有具体姓名的多为声讯台服务,勿要拨打;在一些网站上注册业务,一定要看清楚具体条款,不要随便输入手机号,以防掉入圈套;申请业务时,务必完全了解资费情况和退订程序,没有透露资费细节和退订步骤的,一般不要申请。
  
  第三,抵制诱惑。一切诱饵,或者免费的服务,或者丰厚的大奖,或者促销优惠,或者漂亮美眉,都是不可信的,用户要警惕这方面的诱惑,一旦遇到,避而远之。

  第四,投诉申斥。如果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定制了某些SP的服务,被多扣了钱,侵犯了自己的权益,要向运营商或者消协投诉;收到一些短信广告宣传非法产品服务,不要上当,应反馈给运营商或者直接报警。并问清是哪个号码发的短信,并表示你没有订过此类的短信,并要求调出短信记录查
询,这样就可以百分百的找回损失了。

  第五,全部退定。对于不需要的业务,发送0000或者00000到服务商代码选择退订或者全部退订此业务,也可以打电话到运营商客服中心要求全部退订。退订后也要经常查询是不是又扣费了,避免故伎重演。

  第六,拒绝付费。对于一些自己不知情的信息服务,用户也可以选择拒绝付费,反复多次,违规SP就不会再强行给用户定制服务了。

    前景难料 SP面临生死决择——专题:中国SP服务行业现状报道之一

    
带上紧箍咒 SP服务实施“二次确认”——专题:中国SP服务行业现状报道之三

打开APP阅读全文

揭秘SP“抢钱”运动与“防抢钱”秘籍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