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电源

[重庆]从中高端机箱 谈风道设计之趋势
作者 曾顺斌 2009年07月29日 00:26

  【IT168 重庆站】机箱有几十元用料节省的廉价产品,也有上千元创新设计的奢侈品,相同预算花在机箱或CPU上的效果却不一样,CPU性能与预算成正比,而机箱呢?在很多普通消费者看来,高端机箱和低端机型都仅仅是一个躯壳。

 

造型不错的MOD机箱
  
  
  机箱有何用?相信机箱之所以存在了,必定有他合理的地方。笔者浅显的归纳了一下机箱的用处:

1.机箱具有保护硬件设备的作用。如果没有机箱,平台裸奔式工作,消费者一不小心把水洒在工作的设备上,电脑就报废了;或是外力一不小心触碰到硬件,精密的电子产品多半也会出问题。

2.机箱具有防灰尘的作用。如果没有机箱,平台裸奔式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灰尘必定不少。

3.机箱具有屏蔽电磁辐射的作用。电脑硬件工作之时,会产生电磁波,关于这个电磁波大小是多少,是否对人体有害,这个现阶段还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但是出于保护用户身体健康的角度,有屏蔽总比没有屏蔽强。

  分析了机箱的用处,笔者在谈一个关于机箱的误区。有很多厂家或是经销商提出,机箱有帮助散热的功能。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一个平台裸奔式工作,绝对比装在一个比较密闭的小箱子中散热效果好,为什么呢?因为裸奔不会出现热量累积的情况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比较密闭的小箱子还使得平台散热效果较低了。

  那是什么帮助了散热呢?实际上是风道。可能有消费者不认同笔者的观点,下面我们来看看安钛克(Antec)Skeleton 乾坤塔这款极具个性的机箱。

 

安钛克(Antec)Skeleton 乾坤塔

  这款机箱从价位上来看,可以说是高端机箱了;从造型上来看,其骷髅式的构架接近于裸奔平台,但是他和裸奔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款机型有风道,顶部的250mm大风扇,能够吹透主板的散热盲区。而机箱下部的前置的92mm HD 降温风扇能帮助硬盘散热。

 

顶部的大风扇能吹透主板

  这就是机箱不同于裸奔平台的最大特点,机箱能轻松地固定散热风扇吹向散热盲区,而裸奔平台总不可能依靠手拿着散热风扇吹盲区吧。对于一般正常的主流机箱来说,机箱因为相对密闭,还影响了平台的散热效果,而风道的产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所以风道几乎决定了一款机箱的散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人坐在一个密闭的房间,虽然受保护了,但肯定会闷热。如果此房间前面有一个进风的风扇,后面有一个出风的风扇,有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人便不会觉得热了。

风道的前世今生 上置电源模式

  可能普通消费者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个词“38°机箱”,其实38°机箱是个非正式的机箱术语,是“散热优势机箱”不规范的俗称。从散热方面,Intel和大多数的机箱厂家都以机箱内部温度来划分机箱。当机箱扣好盖之后,用处理器散热片上方的温度来表示其散热能力,散热片上方的温度有多少度就称之为多少度机箱。

38°机箱
 
38°机箱的风道

  这类Intel主导的机箱设计,就是典型的电源上置模式。也是市面上中低端机箱最常用的设计模式。电源上置,代表的不仅仅是电源的安装位置,其实更是代表了一种风道的设计标准。此设计,是2001年产生的。然而2001年的主流电脑整机功耗不到100瓦,而2009年酷睿2四核处理器的功耗就达到了100瓦以上,HD 4850这样的中端显卡功耗为150瓦。高功耗伴随着高发热,2001年的风道标准在今日看来,确实已经不太适合配置稍微强劲一点的平台了,所以也有一些改良方案,一般就是在前置面板增加一个进风的风扇位。

 改良后的上置电源模式的风道

  Intel是CPU而不是散热厂商,它主导的机箱风道设计偏重于CPU散热,而对其他硬件的照顾稍有不妥。所以上置电源这种设计方式,有几个饱受诟病的缺陷:

1.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源。因电源位置在CPU位上方,热空气恰好又是向上流动的,电源一直在吸入机箱里最热的空气,温控风扇会一直保持较高转速,容易产生噪音污染。而电源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工作,会对寿命产生一定影响。

 

2.其次就是显卡。现在的显卡板卡长度增加了不少,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它已经阻碍了风道的流通。且随着双卡、三卡混合交火的出现,仅仅依靠下部多开散热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显卡自身的散热问题。

 

  由于上置电源模式的风道有上诉不可避免的缺陷,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只有改良风道不合理的地方。于是,有了电源下置这一方案的产生。可惜纵观目前的机箱产品,采用电源下置方案的机箱,品质稍微过得去的,价格都在300元以上。

  而这么大的一笔花费,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基本不能接受。笔者的建议就是,如果你配置的电脑性能并不是很强劲,没有采用高端处理器、显卡,不超频,一般的电源上置机箱完全就能够满足你的要求,不用为平台的散热问题担心。如果你是一位追求高配置高性能的玩家,一定请看笔者下篇对下置电源方案的解析。

风道的前世今生 下置电源模式

  电源下置这一方案的产生,确实有它独到的地方,已经被证实,在高端平台之下,其风道更加合理,散热效果也更加出色。有消费者可能要问,就把电源从顶部移到底部,真的机箱内部的风道会更好?散热效果也会更好?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电源下置过后,机箱风道的变化情况。

 

电源下置模式的风道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方案最大的改变,就在于电源散热情况的改变。电源直接从机箱底部吸入冷空气,然后通过电源风扇把电源的热量从机器后方吹出。这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电源的散热效果,减少了电源的负载。

 

电源散热良好

  此举可以说是修复了上置电源模式的一个缺陷。那么对于显卡的散热问题,又怎么解决呢?遇见长度很长的显卡,依然要阻断下部风道。厂商们的一般方法是,将机箱的侧板开启大量的进风孔或吸风的风扇位。

 

酷冷至尊 武尊神侧板
  电源下置模式的风道这么完美,优势这么多,那么它有没有劣势呢?答案是肯定的,它最大的劣势在于CPU辅助供电插槽与电源太远,影响箱内布线。如果机箱支持背板走线,则不会有这个问题。然而一般国产的电源,直接走线都有可能出现CPU辅助供电线长度不够这种情况,要背板走线只有添加延长线。

  然而对于高端玩家来说,往往追求的是机箱酷炫的外表,很多人喜欢带透明侧板的机箱。众说周知,一个机箱如果拥有透明侧板,侧板上一般不会再开孔了。那么不开孔怎么解决显卡过长引起的散热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款近期非常引人关注的联力K62机箱是如何进行改良设计的。

 

联力K62机箱

  联力K62机箱采用全黑色外壳设计搭配一块透明侧板。为了帮助散热机箱前面板采用全部金属网孔设计,在前面板下方有一个前置的14cm进风口风扇位,而在机箱后方有一个后置的12cm出风口风扇位。

 

前置的14cm进风口风扇位
 
后置的12cm出风口风扇位以及镂空pcie插条

  有消费者可能要说,这样看来这款机箱并没有什么特色啊,和一般的电源下置机箱设计模式一样,侧板没有散热孔,散热效果还差些。笔者在此还卖了一个关子,请看这款机箱的顶部,同样有大面积的金属网孔。

 

联力K62风道分析

  拆掉顶板后,两个14cm出风口风扇位已经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联力设计独到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这款机箱的杀手锏。热量是向上升的,利用2个14cm的风扇出风,为维持机箱内部的压强,进风量必然增大不少,因此可以在显卡区域制造一个强有力的向上风道,继而冲破显卡板卡的阻挡。

 

  虽然此款机箱设计不错,但因此款联力K62机箱价格稍贵,笔者推荐消费者选择一款它的同门师弟联力K58,它们俩的区别就是K58侧板不是透明侧板,K58内部没有黑化,但价格要便宜200左右。

超个性风道设计 侧置电源模式

  可能你或多或少见过电源上置和下置两种模式的机箱,但采用电源侧置的机箱就很少能够见到了。在这个追求个性的年代,银欣推出了乌鸦系列的机箱。而乌鸦的强势登陆,就是向旧模式宣战的标志。谁说主板I/O接口必须在机箱后面?乌鸦机箱就不照办。

  谁说电源只能老老实实的放在机箱上部或者下部,把它侧置为什么不行?乌鸦的升级版机箱乌鸦2又再次提出了风道设计新方案。我们来看看这款近期才上市的乌鸦2机箱。

 

银欣 乌鸦2

  乌鸦2绝非是由第1代改动而成,而是完全重新设计,它的形状与前作截然不同,但有三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乌黑的外观、纯铝的材质以及不错的散热。乌鸦采用的是电源下置方案,而乌鸦2在此就特别的标新立异了,首先我们来看下整机外观。

 

乌鸦2 外观

乌鸦2 顶部

  看了一圈,居然没有发现I/O接口,乌鸦2又做了手脚。揭开顶盖,原来I/O接口在上面。乌鸦2机箱的顶部才是普通机箱的后部,普通机箱的后置12cm排气风扇在乌鸦2上变成了垂直向上的顶部风扇。电源侧置了,电源直接从机箱后部吸入冷空气,然后在经上部排出。其实这样的模式,就等于电源下置模式翻转了90°。 

乌鸦2 顶部

  不过乌鸦2的创新设计不仅仅在此。我们来看看乌鸦2机箱的底部。三个18CM的吸风风扇在下面并排着,底部开孔吸气,风向垂直向上,顺应热气上升原理。大面积进风经过整个主板,带走热量再从机箱顶部的网孔溢出。因为空气受热只会上升,再加上顶部的大面积开孔,所以这里不用担心机箱正压与气流变向问题。而底部网孔与风扇之间插入了滤尘网,吸灰现象会被大幅度缓解。再加之机箱垫脚很厚,底面悬空距离较高,不会影响吸风效果。

 

乌鸦2 底部

乌鸦2 完美风道

  乌鸦2的风道设计,表面看似复杂,其实它回归了简单,充分得利用了热空气上升这一原理,且风道是直线,不用拐弯,散热效果非常不错。

总评:

  今日的高端就是明日的低端,从联力K62以及乌鸦2看来,日后机箱的发展趋势应该倾向于此。笔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数据,有朋友更换了乌鸦2机箱,整个平台的温度相对于上置电源模式,基本下降了10°左右,可见其散热效果有多么不错。我们静待机箱的革命吧!

   若您对该文章存在疑问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可加入IT168重庆网友交流群与IT168编辑直接交流(QQ群号:85083117,86457760,85230153)。

  如果要了解重庆市场更多产品最新行情,请点击:重庆行情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重庆]从中高端机箱 谈风道设计之趋势

机箱有几十元用料节省的廉价产品,也有上千元创新设计的奢侈品,相同预算花在机箱或CPU上的效果却不一样,CPU性能与预算成正比,而机箱呢?在很多普通消费者看来,高端机箱和低端机型都仅仅是一个躯壳。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