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1、 各项技术规格较高
2、 整机操控性较好
3、 开机、对焦和快门反应迅速
4、 高感光度下成像噪点控制出色
5、 成像色彩饱和、鲜艳
缺点:
1、手动对焦操控性不尽人意
2、没有光学防抖
3、镜头成像分辨率不高
【IT168评测中心】富士胶片在专业数码单反机型上一直与尼康有着紧密的合作,凭借尼康成熟的机身系统设计,富士S Pro系列机型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而消费级机型的各个系列在高感光度和成像色彩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性能,也拥有不小的市场份额。自从胶片时代起,富士胶片一直是成像色彩鲜艳的代表,是为不少高级摄友的必备利器。在数码相机研发的过程中,富士胶片公司掌握了核心的研发技术,用不同于一般CCD的阵列和算法,生产出了自己的Super CCD。同时,富士的数码相机图像处理系统仍然继承了富士相机成像色彩鲜艳、纯度较高的风格,受到了不少商业摄影师的青睐。
当初FinePix S9500是以富士的类单反旗舰机型定位而面世的,它经典的类单反黑色机身,具备全手动操控模式,较好地满足了摄影发烧友对相机操控性能的要求。S9500的10.7倍光学变焦镜头提供了相当于135相机的28mm到300mm的焦距范围,颇有“一镜走天下”的气概,同时,它900万成像像素在当时的同类机型中也算是首屈一指的。由于具备了较高的技术规格和不错的成像质量,S9500在市场上的表现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S9500的对焦速度较慢,图像处理比较耗时,也不免为人诟病。
作为S9500的升级产品,S9600在主要的技术规格上并没有明显升级,从外观上能看出来的区别就是LCD尺寸有稍微加大,镜头上的银圈变成了不太明显的“金圈”。至于反应速度和成像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提升,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页的评测内容来进行说明。
以下是富士FinePix S9600的规格表,标示为红色字体的项目是与S9500不同的规格。
从规格表里看来,像素数、镜头规格、拍摄性能规格比起前代的S9500没有变化,唯一能明显发现的规格升级便是LCD的尺寸和显示像素数。LCD尺寸增大到了2.0英寸,显示像素也多出了一倍,23.5万显示像素达到了目前数码相机显示屏的主流水平,显示的细腻程度肯定会比之前的S9500好很多。
目前的富士S系列消费机型都采用了黑色机身的“类单反”造型,以求更加具有专业味道的操控性。加上长长的镜头和莲花罩,整个机身颇有专业机型的味道。
 |
正面视图 |
S9600的正面手柄和镜头的体积占据了大部分位置,富士龙变焦镜头前端具有口径为58mm的内螺纹,对焦和变焦时镜头前端都不会旋转,因此可以放心使用各种滤镜。镜头在整个变焦范围内最大会伸长约32mm,前端还可安装花瓣式遮光罩。变焦环设计比较宽大,旋转手感较轻,整个变焦范围内约有90度的旋转行程。聚焦环位于镜头根部,由于采用的是非机械式传动,所以旋转手感非常细腻轻柔。镜筒做工感觉还是比较结实的,外层橡胶覆层也带来了较佳的握感。对焦环上以等效135相机的规格标示了几档典型焦距,参考线标在前端镜筒上,整个标识系统清晰明了。
 |
同步端口 |
手柄设计宽大,很适合手型较大的人士使用,手柄上的仿皮质橡胶贴皮防滑效果较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稍有粘糊糊的感觉。镜头根部旁边布置了银色的同步端口,可以使用同步线连接外接闪光灯。对焦辅助灯和自动对焦感应器都位于前面板接近顶部的位置,环境光线较暗不足以完成自动对焦时,对焦辅助灯会发出带图案的绿色辅助光,以帮助快速完成自动对焦。
 |
机身背面 |
可沿水平轴翻转的显示屏位于S9600背面左侧,这个显示屏向上可以旋转约90角,还可向下反转约45度。该显示屏的显示细腻程度和色彩、亮度都非常好,水平可视角度也比较大,几乎接近180度,不过垂直可视角度比较小,当然,这一点是可以通过旋转屏幕进行弥补的。显示屏上方是电子取景器,取景窗右侧是AE锁键和测光方式选择旋钮,这种设置锁跟专业机型常用的设计是大同小异的,使用起来很方便。跟EVF/LCD切换钮并列一组的是放大镜按钮,在手动对焦时,可以通过这个按钮对画面中央进行局部放大,以查看对焦情况。F按钮主管照片模式和感光度、成像大小等设置,导航键和菜单/确认键位于背面最右侧,显示模式和返回功能整合在最下边的同一个按键上,在不同的场景下具有不同的功能。模式转盘和拨轮位于顶部,所有背面的按钮(键)布置合理,可以用右手拇指快速操作。
 |
模式转盘和参数拨轮 |
模式转盘可以进行双向无限制旋转,能方便快速地切换拍摄模式。参数拨轮只有一个,在全手动模式下,需要配合曝光补偿键进行拍摄参数调节。
 |
内置闪光灯 |
内置闪光灯弹起后,可以高出镜头轴线约90mm,在多数场合下是很实用的,功率较大,也不易留下镜头阴影。闪光灯顶部具有标准热靴插座,可以接驳并触发标准接口的外接闪光灯。
 |
电源开关和快门释放钮 |
跟惯常的设计无异,S9600的电源开关和快门释放按钮位于手柄顶部的斜面上,快门释放钮中央有用来接驳ISO 6053-1979标准电缆释放组件的螺口。快门钮旁边的三个按钮分别控制曝光补偿、闪光模式和连拍模式。
 |
机身侧面 |
延续富士机身的特色,S9600的机身左侧还有几个按钮,几个常规的数据接口和扬声器孔也都位于这一侧,被漆成黑色的金属背带扣环显得坚固耐用。内置闪光灯基座上的大按钮是释放闪光灯的机械控制杆端,轻轻一按便可弹起内置闪光灯。
 |
侧面控制钮和接口 |
INFO按钮可以切换显示方式,使用它可以查看拍摄参数,以及查看曝光直方图。下面的一组按钮和拨杆控制对焦方式,使用拨杆中央的按钮在手动对焦模式下可以迅速自动对焦,非常实用。
 |
电池仓 |
这款相机使用四节AA电池供电,电池舱位于机身底部,底部偏左的位置上有金属材质的1/4英寸标准三脚架螺孔。
 |
插卡槽 |
跟前代的S9500一样,S9600也可以使用xD卡、CF/MD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插卡仓位于手柄一侧,舱盖开合干脆,但这种比较特别的卡扣设计,使用久了可能会因为锁扣磨损而变得不紧密。插卡仓旁边的指示灯会以不同颜色显示存储卡的工作状态。 之所以这种“大机器”能够号称“类单反”,是因为这种机型往往在操控性上明显好于小型消费机型,整个操作系统的使用感受比较接近专业相机,操控更方便、准确。
 |
电子取景器 |
这种“类单反”跟单反相机的最大区别之一,便是它们往往没有光学取景器,即便是有光学取景器(比如佳能的A系列机型),也是旁轴的,画面覆盖率不高。富士采用的这种电子取景器好处在于画面覆盖率能达到或者接近100%,做到“所见即所拍”。以下是一组取景器图像和相应的实际拍摄图像的对比:
 |
取景器显示画面 |
 |
实际拍摄照片 |
S9600的取景窗旁边有屈光度调节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电子取景窗显示细腻明亮,亮度均匀,“通过EVF/LCD”键可以方便地切换两种显示模式,这种取景方式也是S系列消费机型惯用的。当环境光线比较亮的时候,使用电子测景窗取景会感觉好很多。
 |
手动对焦 |
比起光学取景器,电子取景器又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因为电子取景器也采用液晶显示,显示像素总是有限的,所以并不能通过它细致地查看对焦和景深情况。为了弥补这一点不足,这类相机通常采用“放大镜”功能来辅助手动对焦。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按一下放大镜键,系统对画面中央进行局部放大,以便更准确地查看对焦情况。但是,S9600的“放大镜”只能对画面中央进行放大,在一定程度上为特殊构图带来了不便。通过几次反复比较,使用“放大镜功能”进行手动对焦还是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对焦控制的。由于聚焦环采用的不是机械传动方式,所以旋转起来手感有些“虚”,不如单反相机的对焦来得爽快,但手动对焦时,S9600会提供聚焦环旋转方向参考,也能提高手动对焦的效率。
 |
测光控制钮 |
具有专门的测光方式切换钮往往是这类准专业相机的一大长处,拍摄者无需多次按键通过菜单进行设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数码相机厂商的菜单系统是各具特点的,带来的易用性也各有千秋。富士相机特有“F”菜单(拍摄模式菜单),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影响成像的几个关键性参数。
 |
“F”菜单 |
通过机身背面的“F”键可以快速调出“F”菜单,在S9600的“F”菜单里,可以进行画质、感光度和色彩模式设置,“FinePix色彩”模式除能提供常规的标准色和黑白模式外,还提供一种模拟反转片成像特点的“F-反转片”模式,这是富士的一大特色。
 |
拍摄操作界面显示模式 |
S9600的具有一个“INFO”按钮,通过它可以查看目前的拍摄参数和柱状图,也能打开取景辅助窗格,或者进行拍摄照片对比。拍摄者可以灵活地选择显示方式,提高拍摄效率。
 |
拍摄菜单 |
S9600的拍摄菜单里共有12个子项目,在不同的拍摄模式下,菜单的可用项目不同。
 |
系统设置菜单 |
设置菜单项目众多,幸好系统对众多的项目进行了分页,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目标菜单。
 |
回放模式菜单 |
浏览菜单里往往是对所拍摄照片进行修饰、调整的项目。在S9600的照片浏览模式下,用户可以查看完整的拍摄信息,也可以进行缩略图浏览,幻灯片播放等。
小结:从技术规格上看,S9600并没有多少明显的进步,跟S9500如出一辙。S9600所采用的这种外观设计方式也算比较成熟了,能尽量为用户的操控提供方便,达到了高端消费机型的水准。外观布局、功能键的设置和菜单系统配合协调,继承了富士相机的一贯特色和长处,感觉唯一不足的地方还是在手动对焦方式上,虽然在整个系统的配合下也能比较准确地完成手动对焦,但不论是操作方式和操作手感,它的手动聚焦和专业机型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既然前代的S9500自动对焦速度广为人们所不满,S9600的系统反应速度就更加备受关注了。
 |
电源开关和模式切换掣 |
由于开机拨杆设计方式的缘故,每次开机时,系统先要跳过浏览模式才能进行拍摄,所以这种设计还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机速度。测试中我们将拍摄模式和对焦方式都调整为手动,不装存储卡,以避开自动对焦、测光和读卡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然后打开电源进入拍摄模式,并尽快按下快门,基本上都可以顺利听见快门音,开机速度对于抓拍来说还算勉强可以胜任。
S9600的自动对焦速度比S9500果然有明显提升,根据环境情况选择好正常或微距模式,按下快门后随即可以合焦,极少出现镜头“拉锯”的情形,长焦端对焦速度稍慢,但表现也令人满意。在超微距模式下,甚至可以对镜头前端近达1cm的对象进行自动对焦。通过比较手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的连拍速度,可以大致计算出,在室内日光灯环境下,广角端自动对焦的速度平均约0.14秒/幅。通过多次测试和体验,S9600的快门时滞也非常短暂,几乎感觉不到。
 |
连拍模式 |
在连拍速度的测试中,我们用80X的Lexar 1GB CF卡作为存储介质,先使用自动对焦模式,连续拍摄最大尺寸的JPG照片,感光度设置为ISO 80,结果平均每30秒可以拍摄17张;使用手动对焦模式在ISO 1600感光度下拍摄30s,最大尺寸的JPG照片平均能达到31幅,完成拍摄后存储卡指示灯显示约需10s的存储时间。
 |
不支持RAW格式连拍 |
使用xD卡存储时,相机的存储速度下降明显,我们使用OLYMPUS 1GB H xD卡作为存储介质时,拍摄一张RAW格式文件后约需10s才能进行下一幅拍摄。另外,使用RAW格式存储时,不支持连续拍摄。
高端的专业机型往往不内置闪光灯,但中档机和消费机型的内置闪光灯使用率还是很高的,尽管闪光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
闪光强度可控 |
富士S9600支持智能闪光,可根据场景调节闪光强度,而且内置闪光灯的最大有效距离达到了5.6米。除了智能闪光外,S9600的闪光强度还可以进行多级补偿,以便获得更满意的曝光度。以下是在A模式下使用不同闪光补偿拍摄的同一组静物:
 |
使用不同闪光补偿拍摄的照片 |
参照CIPA DC-002-2003标准提供的测试方法,我们使用完全充满电的2000mAh容量PISEN(品胜)1.2V可充镍氢电池4节,1GB的Lexar 80X CF存储卡进行测试。测试要点有:测试过程中使用P模式拍摄,照片存储格式为最大JPG,最高质量。每拍摄两张中使用一次闪光灯,每两张的拍摄间隔为30秒,每拍摄10张后关闭电源5分钟以上。另外,测试中全程关闭自动节电功能,使用LCD取景并保持显示屏亮度为最高。测试过程中进行了1次全部照片删除操作,到相机因为电力不足而自动关机时测试结束。
测试结果电池寿命为:329幅拍摄,第一次出现低电量警告后,又拍摄了71张照片才自动关机。虽然对于这样大的电池容量来说,S9600的耗电量算比较大,但毕竟可以使用方便的可充电池,而且现在可充电池的容量也越来越大了,所以S9600的节电能力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富士相机没有使用光学防抖技术,而是靠高感光度来提升快门速度,从而解决拍摄时相机抖动的问题,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假防抖”。S9600的模式转盘上有专门的“双重防抖”拍摄模式,它是通过自动设定最高达ISO 1600的感光度和非常好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成像清晰的。以下是在同样环境下分别使用P模式,ISO 100和双重防抖模式拍摄的一组对比照片,从中可以大致看出双重防抖的效果:
可以看出,富士的“双重防抖”模式在提高成像清晰度方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感光度提高后,出现了一些成像噪点。
S9600有三种测光方式,以下是P模式下使用各种测光方式拍摄的同一组静物:
 |
点测光拍摄 |
 |
中央重点测光拍摄 |
 |
多区矩阵测光拍摄 |
此外,S9600还支持包围曝光,而且曝光补偿幅度是可以调节的,下面一组照片是在光圈优先模式下,使用±2/3EV补偿进行包围曝光拍摄的:
 |
0EV曝光补偿 |
 |
+2/3EV曝光补偿 |
 |
-2/3EV曝光补偿 |
小结:S9600的基本拍摄性能比S9500还是小有进步的,尤其是对焦速度进步明显,同时,S9600能够比较全面地支持一些高端功能,性能表现也比较出色,能够满足进阶用户对成像的全面、准确控制。但是,连拍速度并不具有明显优势,限制了S9600在某些拍摄题材下的能力。
为了测试9600的成像色彩倾向和还原能力,我们参照Imatest使用参考里提供的方法,用S9600在普通影室灯照明(色温约5300K)下,拍摄了一组gretagmacbeth色彩测试标板,使用自定义白平衡,手动曝光,然后用Imatest来进行色彩测试分析。以下分别是标准模式和反转片模式下的分析结果:
 |
标准模式下的色彩分析结果 |
 |
反转片模式的色彩倾向 |
从测试结果来看,标准模式下,灰阶响应准确,ISO 200的感光度下各通道噪点普遍较低,绿色通道噪点控制尤其出色,成像的色彩纯度应该较高。在原色和补色色块中,各通道噪点水平都在1.6以下。色彩饱和度达到了102.2%,但并不明显偏高,肤色表达柔和,其他自然色仍有偏鲜艳的倾向。反转片模式的色彩饱和度有所提高,红色和蓝色表现更加明亮、鲜艳。以下是三种照片模式下拍摄的同一组静物:
 |
标准照片模式 |
 |
反转片模式 |
 |
黑白片模式 |
富士相机的高感光度下噪点抑制能力颇有口碑,甚至在小相机上能做到ISO 3200的高感光度下全幅输出。我们使用相机的光圈优先(A)模式拍摄同一组静物,观察它在各档ISO感光度下的成像噪点情况和曝光度。以下是各档感光度下照片的100%放大率切片:
 |
ISO 80,F2.8,1/4.3s |
 |
ISO 100,F2.8,1/5.3s |
 |
ISO 200,F2.8,1/10s |
 |
ISO 400,F2.8,1/20s |
 |
ISO 800,F2.8,1/40s |
 |
ISO 1600,F2.8,1/120s |
从以上参考图片中可以看出,在ISO 800以下时,成像都非常干净,几乎看不到噪点;ISO1600时的成像出现了明显噪点,但没有严重影响画质;此外,ISO 1600时,相机测光有些许误差,比前几张照片稍稍欠曝。
为了测试该相机在各种白平衡模式的色彩还原情况,我们在普通家用日光灯照明环境下使用各种白平衡模式拍摄了同一组静物。自定义白平衡时使用的白板是KODAK灰卡的背面,全部照片使用相机的P模式拍摄。
 |
自动白平衡 |
 |
自定义白平衡 |
 |
冷白色荧光灯白平衡 |
 |
日光灯白平衡 |
 |
暖白色荧光灯白平衡 |
 |
白炽灯白平衡 |
 |
晴天白平衡 |
 |
阴影白平衡 |
自动白平衡模式下能较为准确地还原物体本色,色温稍稍偏低。自定义色温准确,能准确还原色彩,其他各档白平衡也符合典型色温情况。另外,S9600提供了两个自定义白平衡模式,方便了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中切换。
我们参照Imatest使用参考里提供的方法,用S9600在三个典型焦距上拍摄了一组ISO 12233增强型标板的图片,使用自定义白平衡,手动曝光,光圈F5.6。然后用Imatest来进行SFR分析,以观察成像色散情况。
 |
6.2mm广角端的色散测试结果 |
 |
25mm中焦距的色散测试结果 |
 |
66.7mm长焦端的色散测试结果 |
总体看来,对于900万的有效像素,这支大变焦的富士龙镜头的色散控制能力还是不错的。具体看来,广角端表现要差一些,尤其是边缘的水平方向,色散区域超过了2像素;中焦段表现出色,各个区域和方向上的色散区域均未超过1像素;长焦端色散比中焦段稍稍明显,但色散情况好于广角端,色散区域均未超过2像素。
我们参照Imatest使用参考里提供的方法,用S9600在三个典型焦距上拍摄了一组ISO 12233增强型标板的图片,使用自定义白平衡,手动曝光,光圈F5.6。然后用Imatest来进行SFR分析,以观察成像分辨率情况。
 |
6.2mm广角端分辨率测试结果 |
 |
25mm中焦距分辨率测试结果 |
 |
66.7mm长焦端分辨率测试结果 |
由于S9600镜头的光圈范围是F2.8-F11,所以F5.6下的镜头表现应该是接近非常好的表现的。从结果看来,这支镜头分辨能力不高,所有测试区域和方向上的MTF50都没有超过2000LW/PH,对于900万像素级的数码相机来说是不够出色的。广角端的分辨率稍好一些,但长焦端分辨率较低,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我们不能太苛求这么大变焦范围的镜头还要有完美的光学性能。
我们参照Imatest使用参考里提供的方法,用S9600在各档焦距上拍摄了一组平面上的方格。然后用Imatest来进行畸变测试,以观察镜头的成像形状畸变情况。以下是分析结果:
 |
6.2mm广角端成像畸变测试结果 |
 |
7.6mm焦距成像畸变测试结果 |
 |
10.8mm焦距成像畸变测试结果 |
 |
21.6mm焦距成像畸变测试结果 |
 |
66.7mm长焦端成像畸变测试结果 |
从结果来看,广角端的桶形畸变比较明显,超过了-3%,到10.8mm焦距(约等效135相机的50mm焦距)时,形状畸变基本消失,直到长焦端,也没有再出现枕形畸变。
小结:在镜头性能测试中,S9600的成像色散控制得比较好,2像素的色散区域对于900万的有效像素来说是比较低的,如果不过于放大照片,是看不出明显色散的;镜头分辨率整体不高,成像锐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成像的形状畸变控制还是比较不错的,对于一支10.7倍变焦的镜头,S9600的镜头性能还是值得肯定的,比较平均地兼顾了广角和长焦的拍摄性能。
 |
拍摄数据:自动曝光,反转片模式,1/450s,F4.9,点测光, ISO 200,自动白平衡,66.7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自动曝光,反转片模式,1/340s,F4.9,点测光, ISO 100,自动白平衡,66.7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自动曝光,反转片模式,1/320s,F6.4,多区矩阵测光, ISO 80,自动白平衡,36.1mm焦距,JPG格式 |
 |
拍摄数据:风景模式曝光,反转片模式,1/170s,F8,多区矩阵测光, ISO 80,自动白平衡,6.2mm焦距,JPG格式 |

|
拍摄数据:自动曝光,反转片模式,1/750s,F7.1,多区矩阵测光, ISO 400,自动白平衡,8.6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手动曝光,反转片模式,1/8s,F3.7, ISO 400,自动白平衡,15.4mm焦距,JPG格式 |

|
拍摄数据:光圈优先,黑白片模式,1/340s,F3.9,平均测光, ISO 200,29mm焦距,JPG格式 |

|
拍摄数据:光圈优先,反转片模式,1/110s,F4.8,多区矩阵测光, ISO 200,自动白平衡,62.2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人像模式曝光,反转片模式,1/280s,F4.9,点测光, ISO 800,自动白平衡,66.7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光圈优先,反转片模式,1/320s,F4.9,多区矩阵测光, ISO 800,自动白平衡,66.7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光圈优先,反转片模式,1/220s,F4.5,多区矩阵测光, ISO 800,自动白平衡,66.7mm焦距,内置闪光灯闪光,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光圈优先,反转片模式,1/280s,F4.5,多区矩阵测光, ISO 800,自动白平衡,21.6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光圈优先,反转片模式,1/400s,F4.5,多区矩阵测光, ISO 800,自动白平衡,21.6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
拍摄数据:光圈优先,反转片模式,1/180s,F4.9,点测光, ISO 800,自动白平衡,66.7mm焦距,RAF格式转存 |
IT168评测中心观点:富士S9600定位高端的机身设计和技术规格,能够保证不错的操控性和成像质量。它在很多操控性方面比低端的消费机型提升了不少,接近专业机型的机身设计对有一定摄影基础,又不用单反相机的用户来说很有诱惑力,同时,900万有效像素,高到ISO 1600的感光度和28-300mm的大变焦镜头也都是比较领先的技术规格。丰富的功能和完整的参数控制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灵活的操控方式,在机身的整体反应速度上,S9600也相对前代机型有明显提升,具有富士特色的成像风格可以带来色彩鲜艳、生动的成像。
但是,由于镜头的变焦范围较大,成像分辨率不高,手动对焦的操控流程还是不能方便快速地控制,文件的存储速度仍然较慢,这些方面的薄弱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9600更好地发挥高端机型的出色性能。对于手头上没有单反相机,却又想获得较好操控性和成像质量的用户来说,如果价格也比较合理,像富士S9600这样的高端消费型数码相机本身技术规格较高,大变焦范围的镜头也无需担心日后的扩展,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