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测】松下FZ30的上市的确让我们等得太久,从今年7月份国内各大媒体刊登了有关FZ30说明书泄露开始,很多玩家就已经将目光瞄准了这款准专业长焦机。似乎松下也在有意无意的模仿尼康新品发布那一套,先搞资料泄露,然后就是海外发售,给国内各大媒体样机评测,最后公布国内上市时间,直到提前上市,吊足了玩家的好奇心,特别是在富士提前上市S9500之后,更让我们对这款机型期待不已。国庆前夕,我们终于在市场上看到这款久违的长焦王,说实话,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装电池,就已经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无论是设计还是做工,虽然没有脱离FZ系列一贯的风格,但局部合理的改进,以及手感的舒适,已经让人有了爱它的N个理由。
![]() |
其实松下FZ长焦系列一直在市场颇受欢迎,松下在电子技术上实力不俗,能够独立研发数码影像产品核心部件CCD以及图像处理引擎,但由于在光学技术的不足,所以和德国著名的光学厂家徕卡合作,在2002年末推出了拥有的十二光学变焦以及带有光学防手震功能镜头的FZ1,这款具有十倍光学变焦镜头的机型,不但打破了以前十倍光学变焦的记录,同时也让过去只有在高端长焦数码相机中应用的光学防抖技术认可度高次运用到中低价位家用消费级数码相机产品中。其后,FZ系列的产品开始丰富,从FZ2,到后来的FZ10、FZ20、虽然其售价要比同档次机型偏高一些,但其固有的12倍光学变焦莱卡镜头、光学防抖系统、恒定f2.8大光圈独步天下,就在最近,我还听说有网友为了购买到经典的FZ20,花了4200元,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而前期FZ5的出现,也为中低端玩家寻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
从整体性能来看,FZ30在5000元这个档次上的确性价比非常高,除了在镜头光圈上相比前身FZ20有所缩水之外,这款机型相对于FZ20性能有了全方位的提高,除了提供了高端消费数码才有的手动变焦环,并且不惜成本的采用了高像素的EVF和LCD取景方式。应该说,松下FZ30无论是外形,还是性能,都在像数码单反靠拢,这无疑在中高端消费级领域给了消费者一个新的选择。接下来我们就对这款机型做一个全方位的试用。
重新设计的机身
松下FZ30有银色和黑色两种颜色的版本,黑色给人一种专业机型的感觉,而银色更加趋于时尚,虽说在细节部分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整体结构依然延续了松下FZ系列一贯的设计,体积达到了140.75x85.5x138.1mm,在这一参数上,基本和市面上的数码单方套机方案相似,而它的机身重量更是达到了674克,接上电池和SD卡后的重量达到了740克。
![]() |
从正面看去,巨大的镜头占据了大部分面积,感觉分量十足,特别是加上遮光罩之后,真有点单反的味道。
![]() |
和FZ20相比,FZ30的手柄要宽不少,依然采用皮革包裹,更显专业气息,拿上手更加稳重,而前置转盘的设计则完全仿造数码单反相机。
![]() |
背面布局朝专业方向改变
松下FZ30背面操控部分的设计是这款相机的亮点之一,首先是显示屏,我们将在下面一节详细给大家介绍,而操作部分将所有的按钮全部设计到LCD显示屏的右侧,双转盘设计很显然是模仿数码单反来设计,紧挨着EVF取景器的AE LOCK曝光锁我们在数码单反中经常见到(在FZ5中,是通过菜单选项定义FOCUS,才能实现这个功能),操作者可以方便地用右手大拇指按下锁住对焦,而不必保持半按快门状态,来限定所用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这使得重新构图比以前更加方便。在曝光锁的下方,四个功能键一字排开,依此是LCD/EVF切换功能键、显示模式切换键、菜单键和照片删除键,在右下方是一个四维的十字功能键,上键是多功能选择键,运用多功能选择键可对曝光补偿、闪光灯曝光补偿、自动括弧式曝光功能等进行调节,下键是照片回放键,左键是自拍定义键,右键是闪光灯功能选择键,这部分的设计和FZ系列此前的几款产品基本相同的。
![]() |
机身顶部有模式拨盘、快门、图像稳定器按钮、连拍模式按钮(松下FZ30的连拍速度最高速度为3帧,最大可以连拍9张)和电源开关,都集中在右测方便操控。作为高端消费机,热靴接口自然少不了,它兼容松下的各种闪光灯,不过目前国内市场比较难以买到现货。
![]() |
机械变焦环设计,手感颇佳
FZ20上自动/手动对焦开关在松下FZ30已经得到了改进,在机身的左侧设置了自动对焦、微距和手动对焦三项按钮,以及对焦模式选择按钮,这样的设计要比在菜单中通过烦躁的操作实现要方便很多。
![]() |
![]() |
变焦环的设计也是FZ30的一大特点,虽说早在索尼F828推出的时候就曾经采用过这样的设计,但作为FZ系列第一次采用这样的设计,还是值得关注,它采用的和F828一样的机械变焦,而并非此前媒体猜测的电子仿机械变焦,无论在寿命,还是手感上都相当不错,阻尼也恰到好处。
![]() |
创新的LCD显示屏
![]() |
4种不同程度的翻转演示 |
FZ30机背的按键变化非常大,LCD液晶显示屏是其中最主要的改变,它采用下翻式设计,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设计,此前佳能G系列和A系列主要采用的是水平旋转,在操作和实用性上要高于FZ30所采用的下翻式,不过即便如此,这样的显示屏在取景以及屏幕的保护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一点恰恰是数码单反的死穴。
在参数方面,屏幕尺寸达到2英寸,像素数达到了23.5万,相比于FZ20,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LCD液晶显示屏明亮而且色彩丰富,可以产生锐利的影像,而在光线不理想的情况下,这块显示屏的表现要比此前FZ系列机型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因为以前大家都把FZ系列的机型称为夜盲机,顾名思义,就是在晚上根本无法取景,无论是EVF还是LCD显示屏,里面漆黑一片,也就只能依靠辅助对焦灯来面前对焦,而这款FZ30在按动快门对焦的瞬间,还能够提高显示屏亮度,虽然和富士、索尼等机型相比要差一点,但我们至少已经看到改进,而在AUTO“简单模式”在此模式下不再需要设定其中的大部分参数,相机的电脑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在简单模式下有一个背光补偿的选项可选,其效果相当于增加曝光补偿,使背光拍摄的照片主体更加明亮。
FZ20配有电子取景器EVF,电子取景器具备屈光调节功能,其分辨率和LCD显示屏一样23.5万,这样的设计的初衷还是希望使用者能够获得与数码单方一样的取景效果。
![]() |
缩了水的莱卡镜头
FZ30在基本性能方面也有提高,从FZ20的1/2.5英寸500万像素CCD,提升到了1/1.8英寸800万像素CCD,可以拍摄3264×2448/2560×1920/2048×1536/1600×1200/1280×9605五种分辨率的照片,存储格式有JPEG、TIFF和RAW可以选择,感光度从ISO80一直到ISO400,连拍速度达到了最高画质每秒3幅,连续拍摄5张的程度。并且可以拍摄640×480/320×240分辨率的30/10fps动画,记录格式为QuickTime(.MOV)。
![]() |
镜头一直都是松下与引以为荣的关键部分,也是很多爱好者追逐松下的主要原因。FZ30依然使用了LEICA商标的12倍光学变焦镜头,淡紫色的镜头镀膜,内对焦设计,镜组构成为10组14枚镜片,其中含有非球面镜片3枚3面、ED镜片1枚,折合35mm相机焦距为35mm-420mm,最大光圈值为F2.8-3.7,最近对焦距离在广角端为30cm-无限远,望远端为2m-无限远,微距模式下最近对焦距离5cm。
此次松下FZ30还内置了一项创新的技术,就是在800万象素下,最大可以进行12倍光学变焦,而在500万象素拍摄时,可以实现15.3倍光学变焦,而在300万象素下,可以达到19.1倍光学变焦,这其实是通过CCD取景面积的内部调整,实现焦距转换系统的变化,从而达到增加焦距的功能。
![]() |
很多玩家对于缩了水数据,非常失望,特别是恒定光圈的取消,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这款机型的吸引力。不过我觉得这是松下考虑成本的原因,因为具有恒定光圈能力的镜头造价不菲,一般比无法恒定光圈的镜头贵一倍甚至更多,因为满足这项技术的成本很高,恒定的光圈值越大,这只镜头的等级也就越高。恒定光圈的镜头之所以那么贵,这要从恒定光圈的作用说起,我们都知道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则景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则景深越大,一般风景照都会用小光圈来追求大景深,这样所拍摄的画面清晰面非常广阔,所以纯拍摄风光恒定光圈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但如果是拍摄人像则不同,恒定光圈最大值时,不但可以在光线较暗时提高快门速度,还能够获得极浅的景深,这才是恒定光圈最关键的作用。不过,也正因为没有采用这样的镜头,才能有5000元不到的好价格,或许松下想让大家都能买得起FZ30吧。
防抖功能,实用第一
应该说,松下的O.I.S光学抖动补偿功能为FZ系列长焦机提高了实用性,当你在光线不足要选用较慢的快门或在使用长焦端,你可能会为一张模糊的照片而懊恼,这时松下的O.I.S防抖动系统就能发挥威力。
![]() |
松下O.I.S光学抖动补偿功能,有别于其它一些采用软件抖动补偿的相机,它是依靠磁力包裹悬浮镜头来实现防抖功能的,该技术采用了运动传感器,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拍摄时轻微的抖动,由镜筒中间的抖动补偿透镜装置根据光轴偏移进行移动,使用磁力滑动悬空状态的抖动补偿透镜。整个系统不仅对照片,还能够对动态影像进行抖动补偿(松下FZ30在动态影像拍摄的时候也可以打开光学抖动补偿功能)。
![]() |
通常我们在FX8的菜单中会发现有两个不同的光学抖动补偿模式,其中MODE 1模式是永久使用补偿透镜,选择这个模式,镜头会自动随着相机产生的振动而连续、即时地进行补偿,也就是说,图像稳定器始终处于运行状态;MODE 2模式是图像稳定器仅当照片实拍的瞬间才启动。不过在实际使用中,MODE 1模式的补偿效果要好过MODE 2模式,但在选择MODE 1模式的情况呀,要比MODE 2模式费电。
![]() |
闪光灯稍有瑕疵,遮光罩设计人性化
FZ30的内置的闪光系统得到了加强,并且可以通过闪光灯曝光补偿对闪光灯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不过由于闪光灯抬起的高度不够,特别是在加了遮光罩的时候,在广角端,被摄物体容易出现暗角。
![]() |
FZ30终于将镜头部分独立出来的设计,这样一来,就不用像之前的那样,使用滤镜的时候还要安装专门的转接环。现在可以在安装遮光罩的情况下,直接安装UV镜保护镜头。
![]() |
不过FZ30的遮光罩不同于目前尼康、佳能等单反镜头的遮光罩,它采用特别的设计,一个牙口固定方向,四个牙口固定深度,并且不能够反插。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想买FZ30的玩家们,日后一定要保管好这个遮光罩,一旦丢失,有钱都是配不到的。
![]() |
存储卡、电池和接口,一个都不能少
接口部分设计在相机的左侧面,从上到下依此是AV接口、USB接口和电源接口。
![]() |
松下FZ30使用SD/MMC卡作储存介质,并没有内置内存,随机附送一张32M的SD卡。不用建议大家,以FZ30这样800万的像素配置,直接买1GB的SD卡,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投资,况且,目前1GB容量的SD售价已经不足500元。
![]() |
这次FZ30采用的是新的S006E锂电池,容量是710mA,官方标称数据为300张,在此次试用中,我们也对电池性能做了重点的测试,使用了一块已经充满的原装电池,在打开液晶显示屏的情况下,连续拍摄(并非连拍)至171张的时候,相机显示电池不足,并且自动关机,看来要出远门的话,还是要多配一块电池。
![]() |
![]() |
从铭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款FZ30是在日本生产的,由于松下在国内一直没有生产基地,所以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机型都是日本生产,做工自然非常不错。至于鉴别行货和水货,有两个最简单的办法,第一是看包装内的说明书和保修卡(后面有图样),必须是全中文,而且印刷精美,第二是看底部的铭牌,上面会用中文注明日本制造,而不是英文或者日文。
![]() |
这是通过显示模式切换键进行切换的几种不同的取景模式,在普通的拍摄模式下,显示屏左上方显示目前相机状态,以及闪光灯状态,下方是光学抖动补偿功能提示,在右边显示的依次是ISO感光度、照片分辨率、照片压缩状态、电池容量,其下方显示的是存储卡剩余拍摄数量,以及动态直方图,对于新手来说,九方图利于合理的构图。用户还可以自由选择使用LCD或是EVF进行取景,一键切换,非常方便。
![]() |
多功能选项
这是通过多功能选择键激活的三个选项,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弧式曝光,能够提供类似于PhotoShop中的“曲线”调整的效果,亮度的调整过度更加自然。
![]() |
![]() |
![]() |
回放及短片
这是回放状态,各种拍摄数据尽收眼底。
![]() |
这是有声短片播放状态,FZ30吸取FX系列上的优点,可以在短片录制的时候打开防抖功能,而且还可以进行变焦操作,这是比较吸引人的,所以前面我建议大家购买1GB大容量的存储卡。
![]() |
这是五种不同的拍摄模式,操作者可以通过顶部的转盘进行选择。
![]() |
FX8上丰富的情景模式也被引入到FZ30中(通过转盘进入SCN可以自定义),其中包括肖像、运动、风景、夜景、运动、夜景肖像、焰火、派对、雪景,使得初级用户也可以在情景模式的帮助下轻松拍摄出好的照片。另外,FX8中非常受到欢迎的柔肤和宝宝模式都在其中。柔肤模式是借鉴了PS中的高斯模糊滤镜功能,因为它会造成画面整体模糊;而宝宝模式,使用者可以将宝宝的生日输入到相机,这时候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自动显示宝宝的年龄,不过这一功能只适用于2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宝宝,因为系统对出生日期有了限制。此外,FZ30还增加了徒手平移模式。
![]() |
菜单设置
这是FX30的菜单设置,和其它松下的相机基本一样,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 |
重点提一下的是,这款机型也具有4:3,3:2和16:9三种拍摄模式。只不过LX1是通过CCD比例尺寸的改变来实现16:9,而FZ30是通过对4:3照片的剪裁来实现16:9的,不过效果其实差不多,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16:9与人的视野最为接近,它能够表现出4:3难以表现的空间广阔效果。
![]() |
对焦点选择和回放功能
对焦点的选择,可以通过背面的上下左右选择不同的对焦点。不过我用起来感觉有点别扭。
![]() |
松下FZ30照片回放功能一定得说,通过侧面的FOUS键和前转盘,它可以最大显示5x5模式,25张缩略图(此外,还可以选择3X3和4X4的缩略图显示模式)。
![]() |
样张点评:防抖功能测试(点击可查看原图)
关闭放抖功能 |
Exif信息: | |
开启放抖功能 |
Exif信息: |
为了尽量避免环境影响,我们采用手动档,两张照片的光圈和快门值都是固定不变,拍摄了两张照片。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光线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使用光学抖动补偿功能后的第二张图片中,宠物龙身体边缘非常清晰。
另外,我在光线比较好的户外也测试了光学抖动补偿功能,即便在我手有轻微抖动的情况下,拍摄出来的照片依然清晰。不过这里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采用光学抖动补偿功能的照片明显要比没有采用光学抖动补偿功能的照片画质差,特别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所以建议大家,能不用就别用,这样一方面能提高画面质量,同时还能节电。
样张点评:枕形失真测试(点击可查看原图)
总体来看,松下FZ30在广角端失真的情况并不严重,毕竟作为一款具有12倍光学变焦的相机,很难做到鱼和熊掌都能兼得的。相比同类型长焦机,FZ30在这个测试中的表现,还是算出色的。
![]() |
样张点评:微距测试(点击可查看原图)
|
Exif信息: |
这是接近广角端拍摄的一张微距,我个人觉得FZ30的微距功能比较一般,标称5cm最近对焦距,有过之而不及,而且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其在白炙灯下自动白平衡不是很准确,不过我在此后修正到白炙灯白平衡下后,图片色彩就正常了。
样张点评:锐度(点击可查看原图)
|
Exif信息: 型号:DMC-FZ30 曝光时间:1/50 s F-数值:4 曝光程序:标准方案 ISO 速度等级:80 最大光圈值:3 闪光:不打开闪光灯 [关] 焦距:20.5 mm 曝光方式:自动曝光 白平衡:自动白平衡 35mm 胶片焦距:154 mm 对比度:标准 饱和度:标准 清晰度:标准 |
这张微距照片体现出了松下FZ30在锐度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表现绿色的情况下,特别突出,看饱满的水滴,垂垂欲落,的确体现出了松下的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微距模式下,景深也出来了,看来并不是一定要恒定光圈才能出大景深的。
样张点评:光学变焦测试
广角端的照片,注意上面画出的红正方形 |
Exif信息: 型号:DMC-FZ30 曝光时间:1/60 s F-数值:4 曝光程序:标准方案 ISO 速度等级:80 焦距:7.4 mm 35mm 胶片焦距:35 mm | |
这是长焦端的照片 |
Exif信息: 型号:DMC-FZ30 曝光时间:1/50 s F-数值:3.7 曝光程序:标准方案 ISO 速度等级:80 焦距:88.48 mm 35mm 胶片焦距:669 mm |
大家对比我上面画出的红正方形,看看很强的长焦功能,特别是有了光学防抖的配合。
样张点评:ISO感光度测试(点击可查看原图)
这是4张同一位置,光圈恒定在F6.3,打开光学抖动补偿功能,在ISO 80到ISO 400不同的设置下拍摄的照片。从样片来看,在ISO 80的设置下,画面还是非常干净的,ISO 100和ISO 80的画质相差不大,快门速度提高了一档,而ISO 100和ISO 200的画质差距就比较大了,特别是暗处,而快门速度提高三档,ISO 400下的画质就不多说,其快门速度在ISO 200的基础上再提高三档。
总体来看,由于CCD感光元件尺寸得到了提高,再加上处理芯片的改进,以及防抖功能的运用,总体来说,FZ30的ISO感光度调整和富士的高ISO感光度机型相比,画质上的差距并不大,毕竟在这个功能上面,我们不能要求FZ30那么苛刻。
样张点评:色彩表现力(点击可查看原图)
|
Exif信息: 型号:DMC-FZ30 |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FZ30在光线并不好的情况下,对于色彩的表现力还是非常强的,特别是黄色、白色、绿色的表现都非常抢眼,如果在光线好的情况下,可想而知了。
总结:
总体来看,FZ30的确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虽说,松下在短期内是不会推出数码单反的,但FZ30的推出的确让它们在消费级数码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毕竟6000元以内还是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这也只是上市价,下降的空间还是不小。
从性能来看,松下FZ30在成像方面依然延续了FZ系列色彩艳丽、锐度高的特点,12倍光学变焦加上光学防抖功能的,使其名正言顺的成为长焦机皇,而翻转屏幕也充分体现出消费级数码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之间最大的优势。
当然,FZ30也有稍微欠缺的地方,第一点是闪光灯抬起距离不够的问题;第二点是广角比较小,毕竟FZ30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富士的S9500,35mm VS 28mm,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 |
附:松下DMC-FZ30详细性能参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