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2007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
作者 企鹅在线 2008年05月29日 09:50

    【IT168 软件资讯】5月28日,由“互联网实验室”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行业领袖、专家学者、法律人士共同参与的《2007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的新闻发布会暨软件盗版问题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研究项目小组

    项目负责人:王卫华博士、叶秀敏博士

    主要成员:陈家芹、周茜倩、姚焱燕、冀 倩
 
    内容提要

    对软件盗版率进行年度调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互联网实验室和超元实验室共同承担。2007年度软件盗版率调查是在2005年、2006年专项研究的方法论和数据积累基础上,连续第三年开展的专项研究。

    按照盗版软件安装套数,相对于收费计算机软件和全部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套数计算盗版率,就是基于数量的软件盗版率。由于嵌入式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无法以数量计算,所以基于数量的软件盗版率只能按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范围计算。在假定市场环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盗版软件安装套数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折算为价值,分别计算其相对于计算机软件、全部软件产品及整个软件产业潜在市场价值的份额,即为基于价值的软件盗版率。软件实际销售额与盗版部分的折算价值之和,即为安装软件潜在的市场总价值。基于数量的软件盗版率可以反映软件盗版行为的普遍程度;基于价值的软件盗版率则可以更好地反映软件盗版行为对经济的危害程度。

    2007年软件产业(包括计算机软件产品、嵌入式软件产品、软件服务、系统集成等)销售额达5800亿元。其中,软件产品(包括计算机软件产品、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3173亿元,占55%;计算机软件产品销售额为2017亿元,占35%。把盗版软件折算为市值计算,则相对于软件产业的盗版率由2006年的24%下降为20%,相对于全部软件产品的盗版率由2006年的36%下降为31%,相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率由2006年的52%下降为41%。

    2007年计算机在用量为8817万台,单机安装套数由2006年的7.49套增至9.64套;而收费软件单机安装数量为2.31套,与上一年基本持平;盗版软件单机安装数量为1.29套。按当年安装的计算机软件总套数计算,盗版率由2006年20%下降为13%;按当年安装的收费计算机软件套数计算,盗版率由2006年的63%下降为56%,其中单位用户由39%下降至35%,个人用户由78%下降至69%。

    在计算机软件总安装套数中,收费计算机软件比例明显下降,由去年的31%下降至23%,反映了免费和开源软件的快速发展。使用合法免费资源的软件安装行为主要是指,安装使用开源软件或下载免费软件、安装使用正版试用软件、正版收费软件在本机重复安装,以及网络版软件在允许范围内扩充终端数量,等等。

    与上一年对比,正版软件销售套数增长44%,而盗版软件套数增长6%;正版软件销售额增长47%,盗版软件的折算价值反而下降7%。因此,套数盗版率与价值盗版率均有明显下降,而价值盗版率下降幅度尤为显著。

    盗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政府部门和企业推广的软件正版化工作已取得成效;尤其是操作系统的强制安装政策,使最为严重的操作系统软件盗版行为得到了遏制,其盗版率由去年的68%下降为39%。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各项盗版率数值均有所下降,但盗版软件的数量仍有小幅增长,主要表现在通用应用软件方面,所以打击软件盗版行为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研究人员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工作环节上尚存在误差,对结论的精度有一定影响。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建议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年度盗版率调查工作,并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并健全软件盗版的信息监测体系和专业队伍,使研究结果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为开展软件产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PageNumber}

    1、背景说明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软件产品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软件盗版现象的调查和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开展软件盗版率调查,准确了解并监测软件盗版的真实情况,是有效地进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条件,将成为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2005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了“软件盗版率年度调查”专项课题,委托超元实验室和互联网实验室共同承担。“2005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是首项研究成果,于2006年4月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的验收,被认为是第一个公开了调查方法、计算方法以及数据来源的软件盗版率研究,填补了国内本领域的空白。“2007年度软件盗版率调查”是连续第三年开展的专项研究。

    1.1 软件正版化初见成效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全国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顺利完成。自2001年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以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财政部、信息产业部、法制办、国管局、国家版权局等有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我国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央、省、地市三级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完成,不仅提高了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营造和倡导了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软件企业的信心,为在全社会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扩大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我国于2006年全面启动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由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门组成了“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在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国已有近1500家大型企业完成了软件正版化工作,并涌现出一批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示范单位;另有1300家企业被列入了首批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名单。

    三是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专项行动成效显著。2006年和2007年,国家版权局连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计算机生产、销售等领域未经授权预装盗版软件的非法行为,为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1.2 BSA承认中国软件盗版率明显下降

    商业软件联盟(BSA)发布了第四次年度全球PC软件盗版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个人电脑(PC)上安装的软件有35%为盗版。与全球平均盗版率相比,中国市场盗版率仍相对较高,为82%,见表1。

    在亚太地区,2006年软件盗版率平均水平为55%,盗版率最低的国家是日本,为28%,而下降最为明显的则是中国;中国和印度的盗版率远高于平均水平;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见表2。

    BSA承认,在新兴市场中盗版率下降最为显著的是中国,连续第二年下降4个百分点,在过去三年中共下降了10个百分点,即从2003年的92%下降到2006年的82%。据BSA的分析,盗版率的下降和经济损失的挽回,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努力,包括政府各部门带头使用正版软件、要求PC厂商和销售商预装正版软件的举措,以及不断加强行业与政府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

    BS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霍利曼表示,“考虑到PC在中国IT市场的巨大增长,中国的软件盗版率持续下降相当令人鼓舞。BSA对中国政府确保使用正版软件的承诺感到鼓舞。我们期待着中美之间继续对话以解决影响双方经济的各种问题。”

    BSA称,“2006年中国的正版软件市场发展到近12亿美元,相比2005年增长了88%。自2003年以来,中国正版软件市场的增长超过358%。”实际上,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6年中国正版软件产品市场总额已达到1368亿元(折合190亿美元)。由此可见,BSA的市场数据和盗版率调查都是指其所代表的联盟企业的软件产品而言的,不足以代表中国的整个软件产品市场。

${PageNumber}

    2、相关概念

    2.1 软件分类

    依据2005中国软件产业年鉴的软件分类方法,并参照信息产业部软件企业统计报表的格式要求,同时考虑到数据统计的方便,采用表3所示的分类方法。

    2.2 调查范围界定

    在表3中,前四大类的总和对应于软件产品范畴,软件盗版率应该是指这一部分而言的。但由于嵌入式软件属于和硬件相结合的类型,无法以软件套数计算数量,其盗版现象多为企业行为,在此未予考虑。软件服务与普通软件产品性质不同,其盗版形式也完全不同,不属于本项研究的范畴。则根本不存在盗版的问题。

    因此,软件盗版调查范围界定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类,亦即计算机软件产品,这与BSA的软件盗版率的概念是一致的。在本文中,如无特别说明,“软件”即指“计算机软件产品”。

    2.3 收费软件安装行为

    对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安装使用来说,共有三种情况:安装使用正版收费软件;安装使用盗版收费软件;安装使用正版免费软件。涉及收费的计算机软件本文中简称收费软件。
从严格意义上说,软件盗版率是收费软件而言的,一些使用合法免费资源或是正版重复安装的行为应予以排除。不涉及收费问题的计算机软件安装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源软件和免费软件。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开源软件和免费下载软件,还有很多网络服务提供的客户端软件也是免费下载的,这些软件的安装行为不涉及收费问题。

    (2)正版软件试用版本。现在很多软件公司都提供软件试用服务,用户可以从官方网站或者其他网站上免费下载试用版软件,在试用期内不用交纳任何费用,试用期以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购买。

    (3)正版软件本机重复安装。正版软件用户在本机重复安装是允许的,还有一些软件是允许多机多次安装的或是没有特别的技术限制,其重新安装行为不涉及收费问题。另外也有一些超过版权保护期的软件被继续安装使用的情况。

    (4)允许范围内的终端扩充。网络版软件是有一定的终端用户数量范围,或不限制终端用户数量,在其允许范围内增加终端安装数量不涉及收费问题。

    2.4 基于数量和基于价值的盗版率

    一般地,软件盗版率是指数量而言的,与按盗版软件的折算市值计算的盗版率完全不同;其实,由于软件产品价格的巨大差别,两者的差别是十分显著的。简单地用数量盗版率去代替价值盗版率来计算盗版行为的经济影响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基于数量和基于价值分别计算软件盗版率。

    按照盗版软件安装套数,相对于收费软件和全部软件的安装套数计算盗版率,就是基于数量的软件盗版率。由于嵌入式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无法以数量计算,所以基于数量的软件盗版率只能按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范围计算。

    在假定市场环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盗版软件安装套数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折算为价值,分别计算其相对于计算机软件、全部软件产品及整个软件产业潜在市场价值的份额,即为基于价值的软件盗版率。软件实际销售额与盗版部分的折算市值之和,即为安装软件潜在的市场总价值。

    基于数量的软件盗版率可以反映软件盗版行为的普遍程度;基于价值的软件盗版率则可以更好地反映软件盗版行为对经济的危害程度。

${PageNumber}

    3、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计算中国2007年度软件盗版率为最终目标,所有调查数据都是指2007年度软件行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情况。

    3.1 研究目标

    作为第三次连续性专题研究,概念体系和方法论都已经基本成熟。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
    通过调查继续完善数据信息体系;
    计算2007年度各种不同口径的软件盗版率;
    分析软件盗版行为的特征和趋势;
    对相关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3.2 主要参数
    计算机在用量;
    个人用户计算机年度软件新装数量;
    单位用户计算机年度软件新装数量;
    单机平均分类收费计算机软件新装数量;
    收费计算机软件新装总数量;
    计算机软件产品年度销售总额;
    计算机软件产品分类销售额;
    主要计算机软件产品价格;
    计算机软件产品分类平均价格;
    计算机软件产品分类销售数量;
    按套数计算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分类盗版率和总体盗版率;
    按折算市值计算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分类盗版率和总体盗版率。

    3.3 软件盗版率模型

    本项研究提出了按照软件安装数量和按照软件折算市值两个系列的软件盗版率概念,并建立了一套便于检验的盗版率计算模型,见图2。通过综合运用行业数据、抽样调查、回访调查、专家估算相结合的调查计算方法,可以按年度计算不同标准、不同口径下的软件盗版率数值。

    软件盗版率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计算机在用量的估算和对计算机用户年度新装软件数量的抽样调查,计算出收费软件的年度新装数量;利用计算机软件年度销售额和对软件产品平均价格的估算,计算出计算机软件的年度销售数量;两者之差即为计算机软件的盗版数量,盗版数量与装载数量之比即为按套数计算的年度盗版率。根据软件盗版数量和平均价格,计算出盗版软件的折算价值,即可得到各种不同口径下的价值盗版率。

软件盗版率模型
软件盗版率模型

    3.3.1 盗版软件套数

    其中:N0为当年计算机软件安装总套数,N1为当年收费计算机软件安装套数,N2为当年正版软件销售套数,NP为当年盗版软件安装套数,A为当年计算机在用量,L为单机软件安装套数,i为收费软件比例系数,V2为当年计算机软件销售额,p为单套计算机软件的平均价格。

    3.3.2 盗版软件按市值折算的价值

    其中:VP为按市场价格折算的盗版软件价值,VT0、VT1、VT2分别为当年软件产业、软件产品和计算机软件产品的潜在销售额,V0、V1、V2分别为当年软件产业、软件产品和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实际销售额。

    3.3.3 按计算机软件产品安装套数计算的盗版率

    其中:PN0、PN1分别为按当年安装的计算机软件总套数和收费软件套数计算的盗版率;可按总量计算,也可分为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分别计算。

    3.3.4 按盗版软件折算价值计算的盗版率

    其中:PV0、PV1、PV2分别为按当年软件产业、软件产品和计算机软件产品的潜在市场销售额计算的价值盗版率。

    3.4 数据获取方案

    软件盗版率计算模型中涉及的基础数据主要有五个,即计算机在用量、当年单机软件装载数量、软件市场实际销售额、单套软件平均价格和收费软件比例系数。

    计算机在用量:主要指PC机,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式电脑、其它类型的个人电脑。通过电信部门上网计算机数量和当年PC机出货量估算,并参考其它权威统计资料。

    当年单机软件装载数量:通过对计算机用户抽样调查方法获取,包括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并进一步确定其中收费软件的比例。

    软件市场实际销售额:依据信息产业部统计获取;分类销售额参考权威研究机构的有关分析或由专家调查确定。

    单套软件平均价格:通过对软件产品市场调查、对软件厂家或经销商访谈获取各类软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体系,按其市场占有率加权平均确定。

    收费软件比例系数:对软件安装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参照上一年正版软件比例基数,并根据专家调查结果进行修正。

    3.5 抽样调查方案

    3.5.1 问卷设计思路

    抽样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当年计算机软件的安装数量情况。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单位用户与个人用户的软件安装行为有明显不同,因此将调研对象划分为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两部分分别做问卷抽样调查。

    此次调查是为了获取计算机用户的单机年度新安装软件数量和收费软件比例的确定,问卷中主要涉及问题为2007年度新安装软件数量,强调新装数量和软件名称;问题尽量简洁,减少被访者回答问卷的时间,提高调查的成功率。

    3.5.2问卷内容

    (1)个人电脑用户年度软件安装情况调查问卷

    包括了计算机使用者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状况、职业、行业;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年度新安装软件的数量和名称。

    (2)单位电脑用户年度软件安装情况调查问卷

    包括了被调查的单位的联系人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工作部门、工作时间、职务;被调查单位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和服务器数量;年度新装软件的数量和名称。

    3.5.3 抽样调查实施说明

    (1)个人用户调查

    按照两层抽样的原则,参照CNNIC2008年1月调查报告中关于网民地域分布和收入分布的调查结果分配样本配额。首先根据各省网民分布的比例分配各省的样本数;再按照网民收入结构比例在各省中分配样本。从各区域电话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电话号码拨打。
在本次调查中,个人样本定额为3000个,共收回有效问卷2794份。按有效样本计算,均值的抽样平均误差为0.096;在95%的置信水平上,均值置信区间为(9.433,9.807),误差率为± 1.9%。

    (2)单位用户调查

    包括22个确定行业及“其它”不确定行业;根据计算机拥有量的分布比例,确定各行业的样本量;大、中、小型单位样本单元的比例为20%:40% :40%左右;调查对象为各单位职工工作所用电脑,职务和岗位随机抽取。

    在本次调查中,单位样本定额为25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493份。按有效样本计算,均值的抽样平均误差为0.112;在95%的置信水平上,均值置信区间为(9.44,9.88),误差率为±2.28%。

${PageNumber}

    4、基础数据调查结果

    4.1软件安装数量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和预测,计算机在用量按8816.8万台计算。对不涉及收费问题的安装行为进行了剔除,适当修正了原始调查数据,得到各类收费计算机软件的安装数量。调查过程及数据分析见专题报告一。在此补充说明的是今年不考虑中间件软件产品的盗版率,所以以下表格中均不涉及到有关中间件的数据。

    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软件产品2007年实际安装数量为87215.78 万套,单机平均9.64 套。收费计算机软件安装数量共计20351 万套,单机平均2.31套。

    在收费计算机软件安装数量中,系统软件3806.05 万套,支撑软件10203.36 万套,应用软件6341.68 万套;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分别为7561 万套和12790 万套。见表4所示。

    从收费软件安装情况看,数量最多的是信息安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开发语言及工具软件与平台、网络及通讯管理、多媒体等,而网页设计、地图信息和中间件等则属于安装数量较少的类型;前两年安装数量较多的单机游戏有明显下降。见图3。
 

    4.2 软件平均价格

    通过分析各类软件产品市场构成,利用查询代理商网站、与软件生产商交流、市场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渠道,对主要软件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了调查。将其整理后由专家组分析确定有效数据,以各产品市场份额为权重,按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各类软件的平均价格,见表5。基础数据、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见专题报告二。

    更多详情参看:http://softbbs.it168.com/thread-587295-2610273-1-1.html

打开APP阅读全文

2007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

5月28日,由“互联网实验室”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行业领袖、专家学者、法律人士共同参与的《2007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的新闻发布会暨软件盗版问题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