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吕述望:破译手机输入技术国产化密码
作者 企鹅在线 2006年12月16日 00:00

    【IT168 软件资讯】2006年12月16日,王码公司正在人民大会堂首发“王码春雨—手机专用软件”,将民族品牌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国产软件投入社会化使用,使手机发送短信简易高效,避免“用拼音代替汉字”导致“提笔忘字”和汉字的“沙漠化”,势将造福于中华文化和国内外华人。

相关精彩文章

王码键字通 王永民再续五笔字型辉煌
加强互操作 Novell支持开放XML格式

点击查看全部直播现场

    以下是王码春雨发布会现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吕述望 教授的演讲全文,演讲题目为《手机输入技术国产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性》: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吕述望 教授

    尊敬的朱丽兰主任,各位院士、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

    路甬祥院士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第88个瞬间”写道:

    1983年8月,中国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创造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我国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五笔字型先后获得了美国、英国和中国三个国家的专利,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汉字输入法。正因为此,古老的汉字度过了“生死劫难”,王永民则被誉为“当代毕昇”,同时也成就了他的王码公司。

    23年来,王永民教授和他的王码公司不断创新,凭借一个又一个的科研成果,成为“中关村的常青树”,成为中关村民族品牌加自主创新的“地标”。应该说,23年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在商海无情的中关村乃至世界IT舞台上,成千上万个大牌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大浪淘沙中名噪一时走入历史,而王码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经久不衰,历经“万码奔腾”而成为“码中之王”,其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王永民教授的不断创新。

    当前我们都在大讲自主创新。可是,什么叫自主创新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具备以下三条:

    这些,王永民教授都是符合的。

手机专用王码软件--王码春雨

    去年,王永民教授在《计算机学报》(第5期)上发表了一篇15,000字的论文《计算机汉字键盘设计“三原理”》,文中他首次公开了20多年来他在汉字输入法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他为汉字编码研究建立的数字模型,并以数理统计的方法描述了探索非常好的方案的科学原理。

    可以说,这篇论文的确是让汉字编码学术界为之一震。许多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五笔字型能够成功,为什么在上千种输入法的激烈竞争中,五笔字型能够成为“码中之王”。也许,这篇文章还使得许多研究输入法的人士清醒过来——仅仅靠单一学科的知识,是解决不了边缘学科的复杂问题的,只是把字根摆来摆去,是一定不会获得成功的。王永民教授,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长达5年的艰苦探索,将多学科的理论溶汇在一起,加以创新,才最终使五笔字型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具备了科学性。

    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发现手机及个人终端通信产品,迅速地成为信息技术的“领衔主角”。这时,我们再一次惊奇地发现,在数字键上,我们古老的汉字遇到了新的挑战,我们在手机上发送汉字短信息十分困难!据统计,我国已有2亿部手机,每年发送的短信息将近5000亿条!即便每条短信就只有2个汉字,那也有1万亿个汉字需要在手机上输入!

“王码春雨”在手机中进行现场演示

    当前手机上的各种“拼音找字法”和“笔画找字法”,实在是又慢又烦,早已使国人怨声载道!我们还发现,即便是这样的手机输入法,也鲜有中国人开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核心技术竞争力方面,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于美国人独霸天下,但是在涉及汉字的技术领域,我们居然也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中国手机厂要高价“进口”汉字输入法,巨大的手机输入法市场被外国人垄断,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了!

    可喜的是,在汉字输入数字化的“瓶颈”和挑战面前,挺身而出的是王永民,是王码公司。

    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有着“当代毕昇”和“当代发明家”称号的王永民教授不负众望。5年前,我参加了数字王码的专家审议会,会上我国业界的著名学者专家一致评价:这套包括有5项专利的5种步进式数字化输入技术——“数字王码”,是汉字输入技术的一次革命,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并建议在手机、电话机等方面大力推广。

    科研成果转为产品,开发成软件,不仅需要投资,还需要时间。5年过去了,王码公司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发明成果的产业化,这就是硬件产品“王码打字微电脑——键字通”和今天首发的起名叫“王码春雨”的“手机专用王码软件”。

    今天的“手机专用王码软件”,我相信和当年的五笔字型一样,一经发布,便会大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王永民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归纳起来,其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100%符合国家标准

    王码春雨软件高指标通过了“国家标准化检测”,100%地符合国家标准,按国家标准采用了5种基本笔画。我认为数字键输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简单,二是效率高!可是我们看到,一些“进口”输入法的笔画分类,实在是“不得要领”,置国家标准于不顾,将基本笔画分为8种至十几种,还有一个键上放10多个“部件”的,真是五花八门!我相信这是国家标准所不能许可的!另外还有的“数字键输入法”,既要输入拼音,还要输入笔画,明显违反了认知心理学的常识和人们的习惯,那一定是很麻烦啊——一不易学,二没效率,是不可能被大众接受的!

    2、码元创新——把“口”提升为基本码元

    简单而有效率,是数字键输入法的两大追求。这就必须在“码元设计”和“编码规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为此,王永民教授将“口”提升为“基本码元”,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是他的多项专利的“发明点”,有了“口”,就像是一支钢笔有了尖一样,其它地方再好,没有“尖”的钢笔肯定是不能用的!

    我们知道,“口”是用得最多的一个造字部件。古人造字,“说的离不开口,吃的离不开口”,所以“口”在字的结构中到处出现,使用最多。王永民教授对此作了定量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静态比例占到7%,包括“日”当作两个“口”,动态比例占到23%,其实用频度比其它任何部件都高出许多倍!所以必须把“口”提升成为与“基本笔画”地位相当的“部件”。

    另外,考虑到“日”也是一个相当活跃的“无处不在”的部件,王永民又巧妙地把“日”形象地视为“两个口”,将其编码直观地定义为“日-66”,从而使编码空间分布合理,编码效率大为提高。这就是王永民的“口日不拆”原则。

    这项设计,不但显著地减少了拆字的几率,还大幅度减少了重码,实现了取码的简便性。比如在1000个常用字中的不重码字,从现有技术的377个,一下子提升到474个!不重码字的比例净增了26%。仅仅多了一个“口”,便可以产生如此好的效果,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

    3、“前四末一”取码法——右手法则

    熟知五笔字型的人都知道,自从1983年王永民发明了“前三末一”取码法之后,这个“抓两头带中间”的简约规则,已在各种编码法中广为应用。

    现在,王永民教授在王码春雨软件的输入法中,又把“抓两头带中间”用到了极致。他说,伸出你的五个手指看看,不是四个连着,一个离开吗?手就是取码法啊!这正像电磁学里的“右手法则”一样,伸出手就明白了,真是生动形象不会忘记!

    汉字的笔画,有20画的,还有超过30画的,简化字平均是11画。如若逐个笔画编码,一画一画地写,自然是又慢又容易出错。王永民教授研究汉字结构的结果表明,汉字笔画结构中,凡是笔画“外露”的部分,其熵值就比较高,取这些笔画编码最易识别且能减少重码。

    实用性在于简约。王码春雨软件只用6个码元,用电磁学中简单易用的“右手法则”——即按书写顺序,连取4个,再取最后一个,既符合书写习惯又能减少重码,实现了简易高效!当然,取码法你可以设计许多种,但是效果如何就难说了,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一个一个地试一试!

    综上,码元、码长以及取码规则的设计,王码春雨软件都是符合科学原理的,都是简约而实用、便于推广的,所以必然受到欢迎。

    4、理论体系的完备性

    王永民教授在汉字编码方面,两次相辅相成的重大理论突破,已经形成了既科学、又实用的汉字编码技术“大一统”的科学体系,我们不妨称作“王码体系”。

    这个“王码体系”的实用价值在于:分别在字母键和数字键上,具备了科学性和实用性,既有高效率的输入法,又有普及型的输入法,二者一脉相承。其理论完备性为使用者带来了明显的好处是学会了一个,就能很方便地学会第二个。学会五笔字型的人,可以无师自通地学会数字王码,反之亦然,学习五笔字型等于有了基础。

 

    5、兼容一致的实用性

    从市场观点看,王码春雨软件中的两大内容——五笔字型和数字王码,其科学体系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明显的实用价值。这就是:王码春雨给当前千百万五笔字型的使用者,带来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春雨,他们不用任何学习,便可在手机上使用早已学会的五笔字型;凡是不会用五笔字型的人,也完全可以在3~5分钟之内熟知6个码元和“右手法则——前四末一”取码法,很快用手机的数字键打字打词发信息。

    乱而后治。面对当前我国手机输入法“洋码奔腾”的混乱局面,的确到了该有“王者出”的时候了。谁能在手机输入法的竞争中取得“王者”地位呢?我想,科学内涵才是核心竞争力,此事不在于炒作,不能靠浮夸,只能靠技术方案的科学性!有了科学性,才有实用性,才有像五笔字型一样强大的生命力!

    做学问是一件苦差使。可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学术界也会有一些“炒作”和“泡沫”出现。比如有人宣传“用数字键每分钟能打300个汉字”!算一算吧,按国家标准,300个字就得1200击,每秒钟要打20下,非常好的的指法当然是用3个指头打键,这等于说,平均每一个指头每秒钟都要打6下以上啊!三个指头同时都得打这么快,这怎么可能呢?“泡沫”注定是长久不了的。要能在学术上立足,要想在技术上弄出点有科学性的名堂,就必得像王永民教授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学问,才有可能做出真学问。

    我们希望国内外的手机厂家,对输入法的科学性多一些了解,以减少盲目性。为了汉字文化的健康稳步发展,为了亿万用户的便利和福祉,要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要大力推动手机汉字输入软件的规范化和国产化,要尽快采用“王码春雨”这样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科学实用的、有最广大的用户基础的手机汉字输入软件。果能如此,手机厂家的产品将具有无可争议的竞争力,还将为中国文字技术的规范和汉字文化的有效传承做出贡献!

    谢谢!

打开APP阅读全文

吕述望:破译手机输入技术国产化密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 进入IT168查看全文

请长按保存图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