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个人隐私堪忧 精准广告市场3大乱相待理
作者 鮑剑 2013年03月19日 16:51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个人隐私问题再度成为了热点:数家从事精准广告的企业,被指控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嫌疑;很多手机应用软件有收集个人隐私的“潜能”。

  这是两个极重要的话题,与每个人都相关。下面,我想在本文作些探讨。

  精准广告乱相

  我们平日上每一个网站,都会有Cookie记录下来痕迹,这本来是很正常,也方便用户。但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这些Cookie?如果这些Cookie被非法利用该怎么办?

  这些精准广告公司,包括这次被点名的亿玛,传漾等,在原理上与Google Adsense,百度联盟都是一样的。他们与各个网站谈判,植入自己的代码,得到这些网站的Cookie,然后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样本数据进行梳理,贴上标签。

  这些公司会把这些人打上几十个,甚至数百个标签,比如,哪些人是35-40岁,哪些人在北京,哪些人收入在3500-4000元。哪些人在硕士以上,哪些人兴趣是足球。不过,这些人只是一个地址,并不知道具体的人。

  原理一样,做法却是不同。虽然谷歌的精确广告在美国也受到许多质疑,但总体而言,我们不妨选择暂且相信谷歌,但被央视点名的这些中国公司呢?

  如果你看了央视315晚会拍到的视频,看到这些公司的销售们说的话,你会毛骨悚然。诚然,这些销售人员为了争夺业务,会夸大其辞,但明显可以看出他们根本不尊重个人隐私,你怎么能指望,他们代表的公司尊重你的个人隐私,指望他们不作恶。

  这些公司至少存在三个问题:

  一、他们没有给予用户充分的知情权。在Google Adsense上,好歹加了其代码的网站都会标识“Powered by Adsense”,网站是明确告诉了你有这个行为存在。

  而在中国,央视曝光的这些广告公司在加代码时,都是隐蔽的。在电视里,一位销售人员即说,哪能让用户知道?

  正规的做法应该是,用户有选择权,如果自己的浏览记录不想被跟踪,可以在浏览器上选择“禁止跟踪”功能。但央视315曝光,现在有的公司推出了flash cookie,用户根本禁止不了。这表明,很多公司根本是强行收集用户信息,用户与肉鸡无异。

  现在四大门户都不允许这些公司加代码,但央视报道显示,网易的一些小频道还是允许加代码。你很难知道,这是通过正规途径加的,还是私下走后门加的。

  二、他们可能会滥用信息。对于谷歌,你可以相信,谷歌不会再把你的信息卖出去。但在国内的这些企业,你无法知道他会怎么使用这些数据。如果他们把你的密码都记录了下来,没有人会知道他们会做什么。

  三、他们夸大精准营销的效果。业内人士认为,事实上,精准营销的效果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但他们却这样说。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的许多人在被央视曝光后,反而互相庆贺,认为央视做了一个大广告,之前有不少人怀疑精准广告,现在要相信效果了。

  精准广告是新兴事物,争议很多,法律法规不健全。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是个极重要的话题,关系到每一个人。这个盖子揭开后,媒体应继续追踪。

  手机安全黑洞

  比起精准广告乱相,本次曝光的手机安全漏洞,可能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与每个人的关系也更为直接。

  央视披露,手机上的每个应用,都有收集手机上所有信息的潜在可能。这点在苹果的IOS系统相对还好,但在安卓系统上问题异常突出。

  去年,央视的315晚会专门曝光了罗维邓白氏公司肆无忌惮地收集个人信息,并随便转卖。我们现在每天都能接到无数的垃圾短信,即与此相关。因为采集信息的成本更低,更方便,安卓手机上的应用侵犯隐私问题如果不解决,只会令个人信息采集的黑色产业链更加猖獗,

  如果我们指望法律法规上的完善,估计是遥遥无期的事。还是应该通过装上比较安全的手机安全软件来解决问题。或者尽量选用比较安全的操作系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