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专业杂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栏目特别组织了本期专题,希望能集思广益,对推动我国物流信息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企业调查:我们选择了三家传统物流企业、两家跨国物流企业、两家分销企业、四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十一家物流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白,试图为读者勾画出一幅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真实画卷。
专家视点:我们特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物流信息中心主任戴定一先生,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借鉴。
应用案例:我们选择中国最大的速递企业EMS为对象,重在洞窥传统的物流企业,何以认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业务中的作用与地位。
采访手记:针对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归纳出企业广泛关注的话题,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企业名录:
传统物流企业
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副总经理任永信
中外运物流部副总经理张建军
中外运网络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孙佐
中国储运总公司副总经理姜超峰
跨国物流企业
联邦快递中国区副总裁陈嘉良
UPS中国区总经理陈学淳
IT分销企业
和光商务副总经理毕春斌
神州数码物流中心总经理张为公
第三方物流企业
宝供物流集团总裁刘武
宅急送副总经理邹玉耕
铁路物流技术公司副总经理王新
易通交通信息公司副经理赵玖珊
企业调查:
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副总经理任永信
EMS在全国的速递网点由三层构建,其中一级速递中心局7个,二级速递中心局63个、三级速递中心局131个。其中,以地区和业务量进行布局的中心局,按区域位置和业务量在设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武汉等地。
速递属于物流的一部分,属于泛物流的范畴,但并不是真正的现代物流。邮政物流的定位,是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个性化精益物流。这类业务主要指体积小的货件递送,而煤炭、钢材、粮食等就不是邮政的长项。在结合电子商务开展的业务中,如代收货款在全国的反响就很好。这种通过实物交换的形式解决了资金流的瓶颈,解决了目前信用机制尚不完善的交易难点。
EMS在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业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国情和企业的特征。为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操作障碍,在软件开发的时候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在软件开发时下工夫,特别注重操作的简易性,业务处理的环节也尽量减少。
中国储运总公司副总经理姜超峰
中储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但问题是能将物流服务作到什么程度,是为企业做某一阶段一个方面,还是某一阶段几个方面的工作,还是全程的工作。物流实际上就是打信息战。有了信息,才有迅速反映市场的能力,物流才能加快流通。缩短客户的资金占用时间,只有具备信息手段才能更好为客户服务,这也是众多物流企业要上信息系统的原因。
中储运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但由于一开始路子没有走对,走了一些弯路。从1995年开始信息化建设,投了几百万元筹建电子商务系统平台。但这个设想在做软件的时候,只做了电子商务交易,没有做电子物流,缺乏对物流的支持。以至中储无法完成实体的交易。交易只是解决信息流的问题,而物流与资金流也必须同时兼备。现在虽然都解决了这些问题,但公司却走了弯路。
中外运物流部副总经理张建军
中外运信息系统的建设由集团的信息中心控制,从集团的层面进行信息系统的优化。集团下属公司按行政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有48家独立法人。中外运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EDI)”、“因特网(INTERNET)”和“电信基础网络(TBN)”基本实现了集团全系统的计算机联网,初步建成了外运系统信息化网络,可实现集团人、财、物和办公信息的共享,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网上货物跟踪、订舱功能和信息查询。物流业务的信息管理,引入美国的MK管理软件在各个业务层面使用。
目前,中国外运的部分公路营运车辆已经装备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通讯系统(OmniTracs),部分仓库开始使用条形码等技术,并正与国际著名软件公司合作在全集团推广先进的仓储物流信息系统。
中外运网络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孙佐
中外运从1998年以后,制订了发展纲要,要将中外运从一个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变为现代物流企业。在转变的过程当中,为了对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为此成立的中外运网络科技公司,主要作的事情是自身企业的E化,由此建立电子商务的基础。
这两年中外运也提出,如何用信息化强化集团的竞争力。将不同层面的业务进行最大的融合,但困难之处在于,物流业务模式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在没有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很难做出一个成熟地信息平台。特别是中国物流业,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基本上处于分散的状态。
联邦快递中国区副总裁陈嘉良
经过二十五年的经营,联邦快递除了被称为COSMOS的全球货运追踪网络和千万个FedEx Powership工作站之外,还有FedEx ship软件,让客户把任何一台电脑变成强大的货运管理工具。另外,联邦快递网站上的interNership,让客户自己印制货运标贴,随时安排速递业务员取件等。现在,联邦快递每日处理超过六千万项资讯存取,全球网络能提供的处理能力达到每秒160亿位元,直接和联邦快递联系并能有效执行速递安排的客户数目共有75万个。
联邦快递中国区在信息技术方面,采用通关系统CEB SYSTEM、直接驱动传真DIRECT DRIVE FAX、图像扫描仪SCANNER、无线扫描枪WIRELESS SCANNER、HP服务器、GPS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等信息设备。
信息化缩短了工作流程,提高了生产力的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大的方便。例如,每一个快递包裹上的条码,从客户取件到送件的完成过程中,最低限度要扫描十一次,每一次的扫描的结果是公司很容易的监控货物的流向,准确地知道货物所处在的状态。这些扫描的信息被存储在联邦全球信息网内,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与联邦网络平台相连查阅信息的同时,用户也可以轻易地通过终端机检索货物的状态。如客户要终止一个快递活动,公司便可以利用条码技术通知人员停止递送工作。
UPS中国区总经理陈学淳
在最近10年中,UPS在技术方面投入110亿美元,配置主机、PC机、手提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蜂窝通讯系统等,并网罗了4000名程序工程师及技术人员。UPS在提出安全而可跟踪的电子送达服务项目——UPS Document Exchange之后,又提出了一系列服务强化软件,并与惠普、Oracle和Worldtalk等著名电子商务公司建立了联盟。
UPS数据中心位于新泽西州Mahwah和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拥有大型计算机14台,容量:11,344 MIPS以太字节计的存储量(直接存取存储设备,DASD)::74,中型计算机:713台,PC:机245,000台,LAN/连接的工作站:3,500/130,000,网站:2,100,光纤和卫星专用线路:3,000,通过蜂窝网络传送的追踪数据包:370万/日,通过移动无线设备传送的追踪数据包:170万/日,以电子方式追踪的包裹,每日1100万件以上。
在应用方面,如中国区运输司机携带的一块电子操作板,称作DLAD(运送信息获取装置),可同时捕捉和发送运货信息。一旦用户在DLAD上签收了包裹,信息将会在网络中传播。寄件人可以登录UPS网站了解货物情况。同时,司机行驶路线的塞车情况,或用户需即时提货等信息也可发放给DLAD。通过3COM网络系统中输入UPS运单跟踪号码,即可知道货物在哪里。当需要将货物送达另一个目的地时,可再次通过网络以及附近的蜂窝式塔台,找出货物的位置,并指引到最近的投递点。
和光商务副总经理毕春斌
和光的物流体系由仓储网络、主干运输网、区域配送网组成。通过11个区域物流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南京、哈尔滨、成都、济南、武汉、深圳)和2个储运站(福州、新疆)。形成了以中心库向分公司和办事处的配送中心分货的物流模型。其中ERP系统在和光的物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供货的及时性,使存货降低到最低量,有效降低了存货量和存货成本。在条码信息管理方面,目前华为产品线的条码上线工作全部顺利完成,这是继“IBM”、“COMPAQ”、“HP”三条产品线实施条码管理后又一条进行条码管理的产品线。本次条码上线实施的范围涵盖了集团全国范围内所有大小仓库。通过这次条码管理的实施,为华为产品线准确控制销售费用,精细管理销售渠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跨国公司有意将制造中心或采购中心转移到中国,同时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面向全球生产和经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快速、机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支撑。而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市场分散,规模小,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大多来自基础性服务。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物流企业应该更大程度的以信息技术武装自身,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从而为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整体环境而言,我国应把现代物流业作为重要产业,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加快资本周转,使有形货币在流通中产生更多的无形货币。
神州数码物流中心总经理张为公
神州数码的物流业务主要是依靠SAP系统进行内部管理,对代理商则有专门的e-Bridge网站进行订单沟通,物流主要也围绕IT产品的分销业务进行。
现代物流,并不只是仓储或是运输这么简单。因为这些的成本降低有限度,从神州数码来看,还是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神州数码在全国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最大的分拨中心,其它九个点分属三个中心管理。三个中心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自动化立体库,负责规划周围地区货物的流向。立体库的扫描系统和总部的数据库连接,操作人员使用扫描枪进行作业。而神州数码目前使用的物流设备在国际上并不算先进,但在国内正在应用的企业却很少。
广州宝供物流集团总裁刘武
宝供信息系统采用集中数据存储,各个分公司对于数据的保有权有时效限制,所有最终数据的维护均由公司的信息中心负责进行。系统基于Intranet技术,采用标准浏览器,Web上的EDI:在Internet环境中实现安全的、标准的EDI交换;、安全性:使用SET技术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平台无关性:使用Java技术,实现系统的跨平台运作。采用VPN网络结构: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都使用Internet进行通信,Intranet/Internet/Extranet结构:使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通过一个接口与Internet连接,实现信息的发布、业务的协作。
宅急送副总经理邹玉耕
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大致如下:
通讯:基本使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
仓库:用电子表格记录出入仓储信息;
车辆调度:MIS系统、GPS系统并用;
条码扫描:使用了扫描枪(LASER GUN K/R/K)、数据采集器(HDC-7000)、条码打印机(Label Dr. 200);
订单管理:使用MIS系统。
软件:新中大财务软件、铁路制票软件、航空运单系统、MIS系统等等;
硬件:服务器若干(均为HP原装服务器),计算机300套。
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业务变化过于频繁。建议建立一套类似的运营机制,最好有类似于财务一样的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系统与航空、铁路、EMS等系统的数据能够共享。
万博网迅铁路物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
为带动铁路电子商务,铁道物资储运总公司在信息处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拓展铁路干线以外的物流服务。此项目预计投入3000万元,并得到铁道部信息中心与IBM的支持。信息系统使用JAVA语言编写,采用IBM RS6000小型机、WEB和SUN服务器、采用DB2、ORACLE的数据库。平台分为集采专供系统、一般贸易系统、物流系统三部分。
易通交通信息公司副经理赵玖珊
“易通物流”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从“高级货代”向“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的转变,并且根据具体的物流运作需求,自行开发了一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对整体物流业务的监控,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监控力度,并向产品化方向努力。已经实现仓储管理、车辆调度、定单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准备配备条码扫描等辅助设备;
在运作初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想当然的情况发生,主要是因为缺少实践经验,对需求分析不明确,系统不实用、人员素质跟不上等问题;采取了边运作边总结边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自己培养适应公司发展的既懂具体业务又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人才。
从物流企业现状来看:物流企业良莠不齐,业务管理混乱,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服务质量差,产品层次低,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理解肤浅,不能为需求企业提供合适整体物流解决方案,缺少真正的综合型现代化“物流”企业;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发展规划、管理标准、管理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内专家进行调研、研讨和规划;树立几个典型成功企业,进行推广;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