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公平贸易与业务外包
作者 来自网络 2008年02月19日 00:00

   “业务外包”(outsourcing,也称资源外包、资源外置),指企业整合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一个企业很难具有全面的资源优势。企业如果把资源分散到各个环节上,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迅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而采用外包模式,一方面企业通过集中资源与力量,选择自己专长的领域,并在该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有利于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外包企业可以突破企业内部资源约束,减少建设核心竞争力的时间成本及风险。正是因为这种巨大效用,全世界公司的“外包”规模发展迅速,同时,这个市场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有20万亿美元的规模,其中美国在这方面居领先地位,90%的美国公司其公司内部业务中至少有一项被外包。

    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IT外包等等,这些国际项目外包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及低成本优势,使众多欧美企业将其业务外包的目标锁定在东南亚和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其中印度承揽了服务业方面的外包,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

    业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本国就业机会的流失。首先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的规模及范围迅速扩大,从一些手工制品扩展到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从发达国家转至发展中国家的数量也在增多;从简单的体力劳动、重复工作扩展到向高知识结构和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包括汽车零部件、飞机的零部件等工业制成品;另外巨大的业务外包将会带动整个行业全方位的转移。以美国这个超级贸易大国为例,美国公司业务外包的发展,起初是制造业等传统的蓝领工作机会转向发展中国家,后来伴随着技术转移、软件设计的转移使许多白领工作也开始流失,到现在连售后服务工作都转至发展中国家了。由于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而美国失业率仍然很高,因此普通民众对“外包”反应强烈,“外包”正成为一个交织着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的敏感话题。

    今年1月份开始,因美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外包”失业的美国软件工人们,终于无法忍受这种情况而集体向纽约国际贸易法庭上诉,要求实施“IT外包”战略的美国企业赔偿经济损失;美国国内的劳工组织和工会也开始进行一系列抵制外包的活动。同时美国一些州政府开始考虑到外包对本地劳工就业的影响,用“公平贸易”的名义,通过禁止美国企业从事外包业务的法案,对外包开始采取严格的限制性行动,随后,美国参议院通过实施企业外包禁令的修改法案,要求有外包项目的美国公司在贷款申请中提交国内及海外员工人数变化,如果美国公司本土员工降低大于海外员工增加,贷款申请将不予批准,将不予政府融资支持和贷款担保。

    公平贸易,最早由美国明确提出并做为其主要对外贸易政策措施,其实质是美国单边贸易霸权主义,对其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实行报复,诉诸国内贸易法(如反倾销法、超级301条款和特殊301条款等),对外国进行制裁,以达到为美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但随着世贸组织(WTO)的成立和发展,公平贸易原则已成为WTO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它避免扭曲的市场竞争,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实现和保持多边贸易自由化。为世界各国判别不公平贸易行为提供了客观、公正而又简便的标准,避免了一国依照某种借口任意滥用公平贸易政策,尤其是把本国的公平贸易政策强加于他国的做法。

    美国参议院通过实施企业外包禁令的修改法案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违反了自由贸易的精神,对WTO所提倡的公平贸易及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是有害无益的。

    首先,工作岗位外移与产业外移这一现象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完全是比较优势的结果。公司在外包过程中,对资金、人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能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竞争力。麦肯锡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在国外劳动力成本上每付1美元可产生1.45至1.47美元的价值,其中美国获益1.12至1.14美元,而接受岗位外移的国家只获益0.33美元。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在研究了信息技术全球化对降低硬件价格的作用后认为,虽然技术进步是硬件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但是贸易和全球化生产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贸易和全球化生产使硬件价格下降了10.30%,促进了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1995年和2002年间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额外增加了230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增加0.3个百分点。所以国际项目外包这种贸易的结果是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既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又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第二,外包的迅速发展表面上看工作机会是从美国流失到发展中国家,似乎是对美国不利。但是对美国的消费者来说,却带来了利益,由于生产成本低,他们可以用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多的东西或者是用较少的钱买到了质量相同的产品,缓解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样,发展中国家得到利益后,又投入美国,购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金融债券等,增强了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缓解了美国赤字危机。

    第三,外包的发展扩大了其产品市场,这也是贸易的目标之一。例如耐克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它在发展中造就了无数的消费者,但仍然保持美国的形象,它在全球的利润也在不断扩大。

    第四,一般来说,工作机会的减少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技术创新、经济衰退、消费需求改变、企业重组等,外包造成对其不会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例如,服务业工作岗位,如教育、医疗、宾馆、餐饮等工作岗位外移受客观条件限制,绝大部分不可能转移到国外,如果失业,则表示着本国职员的技能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应该继续学习。而且,技术进步也会限制工作岗位的外移。如果核心技术进步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工作岗位自然不会外移。

    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强国,创新是其的最大优势。虽然外包使其丧失了部分工作机会,但他创造出的新的优势行业和高收入工作岗位更多,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失去了800万个工作岗位,而新创造的工作岗位高达2400万个。

     第五,美国参议院通过实施企业外包禁令的修改法案从WTO组织提倡的公平贸易原则角度来说,是违背其原则的。WTO组织一直致力于建立公开、公平和无扭曲竞争的贸易规则体制,主张和推动WTO组织成员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逐步开放货物和服务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WTO组织允许成员采用正当保护措施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为了避免保护措施而变成不正当的保护壁垒,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WTO对对正当的保护措施的制订与实施作了严格的规定。例如所有正当保护措施的制订在原则上都要经过谈判和磋商后达成,然后实施;组织成员要承担迅速公布和公开有关正当保护措施,建立及时通报制度,确立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等。而美国不通过WTO组织就对外包、钢铁等行业制定贸易保护措施,是对WTO原则的践踏。

    应当说,外包是国际贸易的正常现象,它促进了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但如果美国挂着“公平贸易”的大旗,采用贸易保护手段来限制外包的发展,短期来看可以增加美国国内的就业岗位,长期来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对美国公司、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是极为不利的。

 

打开APP阅读全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