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快速实现eHR的误区和正确出发点
作者 来自网络 2008年02月29日 00:00

企业实施eHR远不是买两台电脑,装一套软件,组一个网络这么简单的事情。应该说,eHR中的“e”包含了两层含义:不仅仅是“Electronic”即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更重要的是“Efficiency”即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效率是eHR的根本目的,而电子化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因此说,实施eHR中最难把握的难点,或者说决定eHR成败或实施水平的根本不在于电脑软硬件的档次,还是取决于HR人员的本身。

  要快速实现eHR,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制订目标时应该注意避免两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追求一步到位,功能贪大求全

  这是典型的“人力资源”高消费。信息化其实是一个管理项目,它是用来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的,企业会发展,软件本身也会发展。一步到位的信息化脱离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既加大了现实的投资成本、延长了实施周期,也增加了未来生级换代的代价。

  误区二:人力资源是大企业的事,与中小企业没有什么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企业的责权分离现象出现的,只要企业内部开始通过授权分配管理和工作职责,就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系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手工方式很容易使人力资源管理失去控制,也难以及时提供员工和管理者所需要的人事、培训、薪资、福利信息。

  所以,企业在制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时,既不能不顾实际,盲目偏大求全;也不能顾此失彼、避重就轻或放弃人力资源信息化。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系统的不同模块。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出发点会不一样,但都要考虑产品、实施、服务、客户案例几个方面。快速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本出发点是 “快速配置、快速实施、快速应用、快速见效。”

  快速配置

  快速配置体现的是产品的柔性化、平台化。快速配置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是专门针对快速成长企业组织结构不稳定、业务流程变化频繁的特点开发的。不支持快速配置的人力资源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最大的困扰是组织结构和权限管理、安全管理的维护工作量巨大,系统跟不上企业的变化;快速配置的人力资源系统还支持系统与其他系统环境的动态集成,比如薪酬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人力资源系统在企业集成环境中可以发挥部分基础管理职能,其组织架构、权限分配、工作流配置、多语言配置同时可以与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财务、业务系统实现集成和共享。因此,人力资源系统的快速配置对成长型企业非常重要。

  快速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要让系统运行起来,更要通过系统实施,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这种改变影响公司每个使用人力资源系统的员工。因此,应该尽量聘请有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实施顾问,按照科学的实施方法分步实施。这是快速实施的基本保障。其次,要充分利用软件的可快速配置特性,解决系统实施中的一些障碍。如金蝶人力资源系统支持流程和单据的自定义,这样就加快了系统实施的节奏。

  快速应用

  企业在实施eHR的时候应该始终强调这个原则。人力资源系统的应用是分阶段、分层次的,除了基本的人事系统以外,其他各个模块所体现的业务也应相对独立。企业完全可以实施一个模块、应用一个模块(Module by Module),不必等待所有系统的实施准备就绪再投入应用。

  快速见效

  每个供应商都会把自己的软件吹得天花乱坠。但客观的说,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见效期和投资收益存在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国外大型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投资大、实施周期长,要看到系统见效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企业即使不去怀疑这些软件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也可以想象在企业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刻舟求剑”的实施方式的效果。

打开APP阅读全文
{{data.thematic.text}}

相关文章

加载中...

分享到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