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之当代人自身健康
今年7月1日,欧盟有害物质限制环保指令(RHoS)开始强制执行,对此中国人可能感受最大的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进入欧洲又多了一道门槛,至于欧盟为什么要如此,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给予理解。
![]() |
近日广州日报报道出这样一则消息:办公室污染严重,电子产品竟是污染源!据北京某环境咨询开发公司日前发布的北京市朝阳区部分写字楼里办公室内环境检测结果显示:甲醛超标6.68倍、苯超标2.6倍、甲苯超标2.7倍、二甲苯超标2.3倍、有机挥发物超标3.4倍。目前我们使用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多含有铅、镉、汞、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PBB)、聚合溴化联苯乙醚(PBDE)等6种有毒有害材料,它们不但危害人类、植物和微生物,还会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今年7月1日起,欧盟所有成员国的办公室,尤其是编辑工作人员将禁止选用非环保笔记本。虽然在办公产品制造商眼中,RhoS近乎苛求,但在成天与这些办公产品共处的办公人员眼中,RhoS却是极具人情味的。如果21世纪人才最贵,中国创造的潜力也在于人才,那么国家是不是应该从立法的角度来为这些人才创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呢?中国相关电子垃圾法的急切出台想必已是最好的回答。 内因之后续者生存诉求
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环境安全状况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这些因素都使我国环境安全的风险不断加大。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环保需求不再是对未来遥远的考量,而是用不到几年就可显现的现实需求。
![]() |
相关资料表明,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已经废旧或者不能使用的电子产品,都属于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资,它是一种隐藏的杀手,随时散发可能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有关环保专家曾经发出警告,电子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无论是不加任何处理的掩埋、焚烧、或者丢弃,其产生的有害物质都将对土壤、空气、水源造成极大的污染。铅一旦进入土壤便会严重污染水源,而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报废500万台平均铅含量在4~8盎司的电脑显示器或电视机。
中国每年生产14亿只电池,能够被回收利用的不足1%,而每一粒纽扣大的电池泄漏后都将污染60万升水。据保守估计,05年仅惠普一家就将卖出1500万个墨盒,而墨盒中的一滴残墨就能够让60立方米水源遭受污染……
如果说前几年环保还是一个遥远而时尚的话题,那么今天中国高速发展的背后,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太多的自然界惩罚,而且每一个都无法逃避。到今年底,中国所有城镇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其宗旨不外乎让今天和明天的中国人都有干净的水可以自由使用! 外因之责任者口是心非
如果说对当代人健康和未来生存环境的考量是电子垃圾法出台的内因,那么相关责任人的推委则是该法规不得不走向前台的一个外因。电子垃圾的处置虽然是个世界性难题,但在处置过程中国际社会早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承担首要责任的不是消费者,而是生产者。
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生产者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负责,还要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负责。这一概念自1991年在德国形成以来,很快普及到许多欧洲国家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其实施方式,通常有企业自愿、法律强制和经济手段刺激等三种。可令人遗憾的是,自我国提倡电子垃圾回收以来,总是有那么一些企业表面上大做文章,私下里则得过且过。
![]() |
以耗材为例,某著名耗材品牌,轰轰烈烈的大搞耗材回收,结果一年下来仅回收了400多个墨盒。无独有偶,同样是国际大牌,近期《每日经济新闻》在对其在华回收业绩调查时发现,该企业在中国的环保工作不但言行不能一致,而且还颇有点看人下菜碟的意味。在电子废弃物回收方面,该品牌在国外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全球共回收了约1.4亿磅的硬件和墨盒、硒鼓。可在中国,据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5日到2006年5月6日,该品牌在中国地区只回收了18.8万多个品牌耗材产品,这和它1500万个墨盒、800万个硒鼓的销量相比,连零头都不够。
而在接下来“回收是否真的到位”的考察中,《每日经济新闻》发现,个人用户和小企业目前只能自己把墨盒或硒鼓送到指定的公共回收场地,不过这样的指定场地在中国屈指可数,比如在上海,用户只能自己坐车送到该品牌在上海的办公室。而对于企业用户,除了可以自费将墨盒或硒鼓送到该品牌在华的几个回收点外,其虽然也提供了上门设置回收箱等模式,但条件非常苛刻,“回收数量不得低于20个墨水匣或10个墨粉盒和墨粉桶;进行回收或循环的地点必须靠近或位于主要大中城市;必须用塑料袋或纸箱将各个墨粉盒或墨水匣单独包装”等等。最终,《每日经济新闻》不得不对该品牌在华的耗材回收计划给出了“环保秀”这样的结论!
于是按国际惯例,如果企业不自愿,就只好让法律强制和经济刺激出手了! 外因之竞争者捷足先登
另外,相关电子垃圾法的出台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从2006年7月1日起,欧盟RHOS标准正式开始强制执行,中国产品如果想进入市场欧盟市场就不得在生产中使用铅、汞等6种有害物质。我国首部电子信息产业绿色法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和RHOS标准从生产源头抓起的原则是一致的。该法规的出台不但可以让中国产品平稳进入国际市场,也可以有效防止境外等大量超标产品向中国市场倾销!
![]() |
在继欧盟RHOS标准强制执行之后,法国日前还公布了电子电器垃圾回收措施将于今年11月15日正式开始实施。可见,发达国家不但极力限制超标产品的进入,也同时加大另外电子垃圾的打击力度。那么我们及时立法防备个别外商外销垃圾,以逃避回收责任是有必要的。
权威媒提证实: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将大量含有铅、镉、锂等有害物质的“电子垃圾”转运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导致当地环境恶化。流进我国的电子垃圾数量也很惊人。以我国广东省贵屿镇为例,该地始于1995年的电子垃圾产业,每年处理逾百万吨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电子垃圾。由于处理手段极其原始,造成了非同寻常的环境污染:当地绝大部分地下水不能饮用,重金属、有害金属的填埋使大量土地遭到荒弃,许多村民身染疾病。所以说,电子垃圾法的出台,不但可以规范垃圾的处理行为,也可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同时,有效地封堵各种电子垃圾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