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在过去的一年里,软件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去年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谁说IM将对ERP软件产生影响,肯定会遭到ERP业内人士的嘲讽。说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ERP,拿即时通讯和ERP开玩笑。
一年后的今天,在中国ERP领域,各种技术迅速渗透到ERP中。ERP早已不是当年硬性管理规划的一块石碑了,以王志东为代表的协同阵营在硬性ERP系统中掺入了一些奶油和鸡蛋,从此ERP变成一块软硬可口、香气四溢的诱人蛋糕。
ERP,软硬兼施
早在2003年,管理软件就已裂变为两大阵营:协同软件和传统的ERP。此后,二者在管理软件领域展开了明争暗斗,直到去年夏天协同软件开始发力,其增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人们期待中,又一场价格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然而,2006年,中小企业软件市场并没有延续往年的价格战,软件企业的利润率今年也有大幅提升。在此背后,新技术的融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ERP软件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协同软件和ERP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相反却在企业软件领域相互融合。按王志东的说法,协同软件不是在颠覆ERP,而是实现ERP与IM技术的融合。协同与ERP是两个不同产品,它们是互补的、可以相互融合。融合之后,也就形成了“协同ERP”。
ERP重点在管理企业的财、物和流程,协同软件重点管理企业的人与事;ERP强调刚性,而协同软件强调灵活性,对于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无论是协同软件还是ERP都无法解决全部问题。
王志东说,点击和一些大型企业接触时,发现大型企业80%的管理和流程需要固化,可以依托ERP解决。但企业中的管理和决策并不都是刚性的,有20%的事情则是柔性的,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才能完成。
协同软件在技术上对ERP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比如数据处理方式,以往ERP处理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而现在ERP软件开始采用协同软件技术处理大量的报表、账单、影像、电子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从而使企业内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连接起来。硬性的ERP和软性的协同软件相得益彰、有机地弥补了彼此的不足。
另据了解,去年全国有500多家软件企业宣布采用了协同技术。且不管其是否出于对流行的推崇而赶时髦,单就这份关注,也足以证明协同技术对软件产业所带来的影响。软性和硬性的结合让以往企业信息化大量的失败案例在技术补救方面寻找到了新的希望。同时,软件业的观念也随之进一步更新。
ERP技术融合的边界
技术融合的边界在无限地延伸。两年前许多陌生的技术,即使出现也会被视之如无物。IBM的一则广告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未来商店里,一位穿着前卫、留黄色刺猬式朋克的男子,在超市没付钱就走出界限,然后是男子被拦下来的画面……
但我敢说,在当时,这是一个失败的广告。很少有人看懂广告说的是什么?在短短的几十秒内,我们看到是一个粗心大意的男子,因为没付钱造成尴尬,和又酷又眩的打扮做对比,仅仅是一个滑稽的场面。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发现他没付钱,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技术。
前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曾就RFID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权在美国掀起一次全民大讨论;今天,二代身份证已悄然流行,RFID并不为我们注意;未来物流蓝图已经显现,电子标签将出现在每一件商品之上。
在未来的信息化软件中,电子标签将作为新的识别技术被纳入ERP或者是CRM管理系统中,这将大大加快货品的清点过程。不论是工厂还是商店,每件货品都会拥有一个个性化的电子身份,信息系统的统计也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前年,移动商务就已开始涌动。当时的移动商务还只是在手机平台上的信息发布,国内出现了电子商务灵信网站和手机的寻址技术。市场的巨大潜力使越来越多的ERP厂商开始进入移动商务领域,开发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商务平台,实现ERP移动化产品(ERP Mobility),支持企业员工、合作伙伴以及客户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获取所需数据,并实现企业级移动业务管理。
P2P将移动群山
中国的软件研发在过去一年中观念巨变。除我们前面提到的技术之外,最有突破性的应该是P2P技术的应用。
据悉,Lava-Lava中已经运用了可控性的P2P技术,在Lava-Lava平台上可以实现5人的视频会议。在过去一年中,P2P遭受了电信的封杀和知识产权的围剿,但这不是技术本身的错误,而是技术应用不当造成的。
王志东说,发展P2P就像和平利用核能一样。不论从哪个角度讲,P2P都给我们的软件研发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可以说,P2P将推动软件的群山。到目前为止,P2P的全部威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据介绍,业界已诞生四个经典的P2P应用,每一个都足以让整个产业为之震撼。
一个是Nepster,即P2P文件交换,直接冲击了传统音乐界;第二是Skype,即P2P语音网络,严重冲击传统电信业;第三是BT,即P2P多源同步下载,冲击了电影、软件市场;第四是P2P流媒体,冲击了电视业,包括传统的IPTV,P2P还将延长IPv4的应用。
除此之外,P2P的能量还远没有完全发挥。P2P让带宽得以应用,P2P成为平衡计算的基础,P2P让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控P2P将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王志东认为,P2P全面吸收后加入一些提高可管理性、安全性与可控性的技术,与C/S等技术结合,最终将成为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成本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