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取自《圣经》旧约全书中的《创世纪》,讲的是在大洪水以后诺亚的后人来到一个叫西纳的地方居住,突然间心血来潮想建一座高可通天的宝塔,以纪念人类在地球上所创下的丰功伟绩。上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是不高兴,于是就变乱了他们的语言(这之前地球上的人们只会讲一种语言,估计这种语言已经失传)。
IT原本是无国界的,无论是IT系统本身,还是对系统的管理。因此,此岸、彼岸的互相借鉴是好事情,视野开阔有助于CIO们更好地做出决定。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验的中国CIO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仍然愿意提起当初的海外经验。
26个英文字母的无限组合所形成的海外新闻,对中国CIO获取信息形成了阻碍,CCNEWS似乎固执地要克服阻力建起IT资讯的"巴别塔"。其实我们并没有想的那么多,设置海外来风这个栏目,只是希望国内的CIO们能够像喝下午茶一样,偶尔在办公室里端起一杯咖啡,听听来自大洋彼岸的IT海浪声,看看海风吹来的IT西洋景。
2005年即将过去,我们重新悉数通过《信息系统工程》吹到CIO身边的海外来风。
亚洲IT钱多难花
2005年的1月,一篇来自Gartner的报道预测了未来几年亚太区的CIO们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将面临极大挑战。
Gartner预计,亚太区仍将是明年电信市场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2005年新增用户数达将1.4亿,增幅为14%。其增长主要源自特定的国家和技术,尤其是移动技术。然而,Gartner首席分析员Andrew Chetham提醒业界,虽说电信市场在2005年仍将继续平稳发展,但已有迹象表明,未来五年内将有新一轮市场和商业模式的深度重整。随着电信营运商更积极地寻求传统电信以外的收入来源,单一的语音产品、销售模式将在许多市场上消失。
同时,Gartner的分析也给刚刚上演蛇吞象的联想敲了敲警钟,预计了PC销量增长的放缓,公司说:"PC交运量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势头将不复存在,而销售额增长也将趋于缓和。由于用户换机数目大减,加上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厂家为了能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维持市场份额的增长,价格大战将会愈演愈烈。"
三个IT厂商酿成的惨痛教训
对于很多中国的企业来说,ERP项目的实施并不成功。有人认为这是信息化建设程度半深半浅的中国才会有的情况,但实际上,海外公司的辛酸与教训,根本不比国内企业少。
2000年11月,Jesus Arriaga担任Keystone 汽车工业公司第一任CIO。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因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Keystone首次上ERP系统时选择PeopleSoft作为IT合作伙伴,但是合作地并不顺利。
PeopleSoft是Keystone公司在ERP项目上的第一次,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公司又重新选择了Irista公司的ERP系统。然而那时候,至少300名Keystone员工和外聘顾问为这个项目服务,工作小组经常意见不一,按照各自工作范围自行其是。"这简直就是一出家庭争吵闹剧" Arriaga认为。Irista公司后来破产关门,项目不得不停了下来。Keystone的"二婚"又失败了。
在经过一番ERP软件选型之后, Arriaga和他的团队选择了Prelude Systems公司的分销系统,决定新系统在2002年一月上线。这一次,Keystone公司长期停滞的ERP项目终于宣告成功,系统将130个厂房,全美国2000多员工连接在一起。
回首Keystone信息化历程,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也正因为如此,CCNEWS报道了这篇《三个IT厂商酿成的惨痛教训》,让国内的企业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彼岸的IT现状,同时警醒自己。
ROI 成为CIO关注焦点
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一直是企业所关心的重要项目。而对于被人们称为"花钱的部门"的IT部门来说,投资回报率更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对于信息化建设这样一个直接效益不那么明显或者说回报周期较长的事业来说,更需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效益回报上体现出来,告诉企业的股东,他们对于IT的投资是值得的。
2005年,ROI成为CIO关注焦点,就像这篇文章提到的那样,CIO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改变。现在,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更多的用商业语言工作,用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而这些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有效地与股东沟通。
文章中还提到了对于投资回报的衡量方法,ROI并不是唯一的。IT执行官所能利用的商务术语就是ROI指标,以此来证明新的投资是有效的。Alinean Software的CEO Tom指出"现在,有80%以上的公司要求在进行IT投资前提供ROI分析"Tom Pisello说道,"没有人能管理未加衡量的东西。"
"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组合管理方法,是针对所有的IT投资计划设计的,主要关注的指标不是ROI,而是ROV(Return on Value)。"加州伯克利大学计算机中心的主管Shelton Waggener说。他正是利用这一套方法计算投资价值比,然后设立优先权。
对于投资回报的关注已经不仅仅是CEO的事情,CIO必须也要懂得ROI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多的资金,就必须比以往更清楚地告诉CEO们,你能带来的ROI是什么。
CIO一个好汉三个帮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CIO也有觉得势单力孤的时候,也需要有人辅佐。就好像美国总统除了需要组织由议会批准的内阁,同时还可以拥有不需要议会批准就直接带进白宫的幕僚、智囊团一样。CIO除了需要组建一个完整的IT部门,他们还可以拥有一个"CIO办公室"。这些办公室成员,与CIO倾力合作,共商大计,其作用就有点像白宫的智囊团。
Gartner的分析家Pam McGillis发现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准备建立一个"CIO办公室",一个基础深厚的,同心协力的组织。除了CIO之外,这些组里还包括来自金融行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和经常在外的商业顾问。
当一个IT建设上的新想法产生的时候,CIO本应该充当一个统筹大局的组织者的角色,但很多时候,他们却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企业运转的具体细节上。
CIO手下的智囊团会给出关于某件事的专家观点,但从大局利益来讲,这个观点并不一定具有可操作性。这个时候,CIO作为一个协调者和大局把我握者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它能权衡智囊团所做出的决定,排除建议的临时性,因为确实有时候,某一方面的专家只追求眼前问题得以解决,而不考虑这样做所涉及到的前前后后。
这种"CIO办公室"的出现,使信息主管们对商业领导的负载能力得以增强,使他们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IT策略的制定上,从而使企业在资源利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大宗商品购进以及构建横跨整个企业的IT策略时更加得心应手。
如何成为新一代CIO
Tony DePalma是一个在矿产技术上有15年经验的老手,他所在的公司专注在矿物漂白剂领域,公司产值达到10亿美元。但是当成为这个公司的CIO的时候,他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成为新一代的CIO。所谓新一代,是指像Tony DePalma这样曾经是业务运营好手的CIO,今天像他这样的CIO大概占35%,而且根据Gartner的调查,即便是有IT背景的CIO,也有大约30%的具备商业运营经验。
这种新CIO的概念,也符合Gartner公司的副董事长Ellen Kitzis的观点。最近,Kitzis写了一本叫做《新CIO领袖》的书,她带着这本书出席了在洛杉矶举办的关于研究公司外部采购的研讨会。他在会上预言:"CIO正处于一个临界状态。如果他们不将信息技术作为商业策略,那么他们将不再是领导,而是一个额外的机械的管理者"。她说:"CIO们必须是在领导而不只是在管理,并且不仅仅是在需求方也要在供给方。"如果他们不能胜任这样的角色,他们所在的公司就会发现他缺少领导能力,CIO们自己也会从一个领导者或服务提供者变成一个简单的中层执行者。
CEO再忙也要顾IT
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一把手工程"这个词,因为"一把手"总让我想起"一把抓"。每个CEO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信息化在被这一把抓的时候,会不会从指缝中滑落出去?
此文的作者提到,每当他跟CEO们谈论IT时,得到的反馈总是不尽相同。他曾经对一位CEO说:你目前所掌管企业的IT部门并没有对整个企业的运营有多少帮助。而作者得到的回答却是,因为近六个月来一直为一些要紧的事务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考虑他所说的这些情况。
他说:"我知道并不能把我的想法强加于他,因为他所说的的确是事实。在股东的压力、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企业持续的调整下,绝大多数CEO手头都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去做,以至于没有时间去关注IT在企业中的应用。"
而如果他们读读目前的商业新闻,他们就会认识到,IT已经不再是战略上的东西了。因为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普及,技术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基础架构运作在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学术专家对此的评论更加精辟,他们说:当某一事物已经推广开来,成为一种"标准配置"的时候,它就不再能成为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了。还有一些权威学者提出忠告,CEO应该将IT的管理和监督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
CEO们,再忙也要顾IT!
公司主管Blog生存法则
了解一家国际公司,除了登录公司网站查看公布的公司史、财报、白皮书、新品推介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来更深地了解这家公司的文化,甚至是了解到公司管理层的个人观点?Blog给你提供了一条途径。
而在今天,这类网页日志和Blog的作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中一些知名的C级博客更是包括了Bray的老板,Sun的总裁Jonathan Schwartz、Jupitermedia公司的CEO Alan M、Meckler 和Boeing公司市场副总裁Randolph S. Baseler。
Gartner估计全世界大概有1千万的博客,但是调查结果没有显示有多少主管人员建立了自己的Blog。一个C级Blog的取样显示,那些主管人员建立Blog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那些未经记者或者分析家加工过的观点。
举GE发动机公司的例子来说,公司主席Bob Lutz和其他主管人员都会使用公司Blog去发布个人的想法。在7月6日的一个Blog中,Lutz讨论了GM的新款Solstice跑车,并且表示他本人也计划拥有一辆。那天,Lutz为这个话题被加上了46个注解。
然而,找到CIO的Blog却是一件很难的事。通常情况下,CIO们成为Blog读者的可能性要高于成为作者的可能性。Gartner调查研究主管Valdes说,"CIO们对外发布的Blog不会真正涉及很多的企业内部信息",作为一个保护公司内部Blog的实施者,他认为,更为重要的是Blog可以让我们听到更好的东西,而不是公司的商业机密。
比如,Sun就为公司内部Blog的发布立了规矩,因为虽然Blog为宣扬公司的思想开放了新的途径,但也冒着公司机密泄漏的风险。
总之,如果只是将主管的观点表达出来,而不泄漏公司的机密,Blog还是可以实现一种很好的平衡的。
CIO 一把椅子坐多久?
CIO在一个公司能做多久?四、五年之前,不少信息主管在一个公司只任职18个月,就卷铺盖走人了。但是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信息主管们的平均任期已经达到4年左右,比起2000年及2001年间CIO们的超短任期,这不可谓相当大幅度的增加。
为什么CIO比以前坐得更稳了?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IT预算投入的增长,同时IT技术对于一个公司成功开展业务的重要性的增长也不可小视。这种发展趋势就像价值规律一样在时间轴上呈现波浪形。在一些比较景气的年头,信息主管们为了追逐高薪以及高的预算,不断的跳槽。他们中的很多人比较胜任于投资,然而他们缺少一种气质或者说缺少在不景气的年头里继续发展的能力,McDonald说。这也造成了CIO任期缩短的情况。当度过这段时期之后,那些从不景气的岁月熬过来的人就想安定地从事IT行业的工作,这样一来他们的任期自然又被拉长了。
CIO该怎样
申请IT预算绝非易事,CIO们对这一点都很清楚。不少企业的信息主管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绞尽脑汁考虑如何才能从公司老总那里申请到所需要的资金。他们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说服董事会。
然而,根据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65%的中型企业CIO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是什么原因令申请IT预算如此困难?根据Gartner的调查,有90%的中型企业在采纳技术的问题上属于"保守派";54%的中型企业有书面的IT战略计划;44%的中型企业有明确的政策来帮助企业充分认识技术的重要性和优点。
中型企业的CIO往往注重针对一个个案例进行IT计划实施,他们热衷于通过检查一堆数字来证明一项IT投入的合理性。而成功的CIO已经不再根据现实需要被动地进行IT投入,而是主动地定期监测IT对公司做出的贡献,不断通过市场运营的方式使IT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变得更大。
需要补充的是,CIO还要知道谁一直支持技术工作,这些是CIO们"最大的敌人",要打败的人。要让这些人明白你的想法。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